治霾可以持久 人心不能麻木
霧霾再次滾滾而來、遮天蔽日,北方很多省份、城市的上空又像以往的秋冬季節一樣,罩上了一個巨大的污染鍋蓋,鍋蓋下面的人們又像昔日的老祖先一樣,想方設法與自然抗爭。有的城市嚴查建筑工地,有的城市用“摘官帽”來重典治霾,有的城市全城“洗澡”……
《左傳》的“曹劌論戰”講了這么個道理:“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人性本如此,凡事往往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學功夫扎三個月馬步就甩手不練者有之,學美術畫上幾個月雞蛋就打道回府的有之,及至當下的霧霾治理也是如此。
霧霾不是一天形成的,治理霧霾也不能指望畢其功于一役。霧霾治理好比洋蔥,剝開一層仿佛是環保問題,再剝開一層發現是個政府統籌治理問題,繼續剝開一層又發現本質是個經濟結構問題,倘若不斷剝下去,還會發現有財政問題、利益博弈問題……比如權威研究表明,霧霾構成主要是燃煤、工業排放、汽車尾氣等等,可是僅僅一個控制燃煤排放,就事關煤炭行業、發電廠、鋼鐵水泥行業的諸多生產問題、成本問題、財政問題,環環相扣、犬牙交錯。所以說,霧霾治理需要勇氣、智慧和資金,還需要時間。可是,問題就來了:持久戰下,必然出現“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局面。
第一次碰到霧霾,大家集體恐慌、憤怒、呼吁,第二次碰到霧霾,一部分繼續敏感和排斥著,另一部分人可能就得過且過了;第三次碰到霧霾,不少人開始知其不可勝而淡然處之……不斷地碰到時,大部分人已經見怪不怪、眉頭一皺了之,甚至連吐槽的興趣都消失了,于是痛感和憤怒,漸漸被麻木和無視所代替。這是人之常情,可這也是可怕之處,麻木與沉默正是霧霾繼續肆虐的最好的“群眾基礎”。
因而,即使我們已經與霧霾第一百次、第N次相逢,也應當始終保持痛感和敏感,不因熟悉而習焉不察,不因常見而熟視無睹,不因吐槽無力而失去表達,不因治理緩慢而放慢腳步。政府層面當始終保持“霧霾不除決不收兵”的態度,該關停的關停,該強制達標的強制達標,該財政補貼的財政補貼,只要頭頂霧霾存在一天,鐵腕治理就一天不停;民眾的吐槽壓力還是需要繼續保持,形成一股強大的民間氣場,從而推動社會形成一種“高壓治霾”的氛圍,不因多一次藍天就馬放南山。
霧霾下,口罩可以戴,但口罩卻不應遮蔽表達的“好聲音”;霧霾下,私家車可以少開幾次,同時,保護環境的舉手之勞還是要日行一善、多多益善。總之,別讓總賴著不走的霧霾,在污染五臟六腑的同時,也麻木了人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