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里交換箱”——來自瑞士的綠色回收新嘗試
更新時間:2015-07-29 09:58
來源:環保頻道
作者:
閱讀:1445
如果有人要在你所在的街區設立一個電話亭大小的箱子,里面放滿別人家淘汰的物件,比如書籍、玩具或者小裝飾品,然后掛上一個“免費”標記牌,你覺得接下來會發生什么?
瑞士的一個“鄰里交換箱(BO?TES D’?CHANGE ENTRE VOISINS)”項目也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這個項目使每一個路人都能成為潛在的回收者,在別人的棄物中“尋寶”,并思考將其再利用的方式,甚至還可以將自己不再需要的東西放進去。據care2.com網站報道,從2011年至今,在日內瓦這個“鄰里交換箱”項目已經為共計32噸物品重新找到了用武之地。
這個創意能否在其他城市復制?
提高回收再利用率帶來的環境效益是顯而易見的,但從該項目策劃人的角度來看,“鄰里交換箱”的意義不僅僅在于環保,它還是城市藝術和社會實驗的結合體,為建立起鄰里之間的社會文化聯系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該項目是由“幸福城市實驗室(Happy City Lab)”策劃的,其創始人、來自日內瓦的藝術活動家丹·阿徹(Dan Acher)在一次對自己日內瓦的公寓進行年度大掃除時,萌生這一想法的。他會在陽臺上看人們從對面街道上經過,然后將他的舊物品帶回家。
阿徹當然不是第一個有這種想法的人,在全世界有很多非正式版本的“交換箱”。不過“幸福城市實驗室”比其他人更近了一部,他們錄制了交換箱使用情況的視頻,幫助觀眾停下來反思這一舉措更深層的意義。此外,“鄰里交換箱”網站還邀請參與這一活動的網友分享照片,看看他們都從中找到了什么好東西,又捐出了哪些物品。
“鄰里交換箱”實驗項目已經在瑞士設立了60多個箱子,并計劃在全球范圍內推廣。
對這一項目感興趣的人可以訪問這個鏈接http://www.hclbox.org/en/boxes/new,了解如何設立一個“鄰里交換箱”,獲取關于如何成功運作、如何將自己的箱子納入該項目以及如何維護等方面的建議。不過要將“鄰里交換箱”項目推廣到你附近的社區,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在瑞士之外,美國各地都有很多人們自發設立的交換箱,但瑞士的項目之所以能夠有效運作,部分原因在于有一套簡化流程的管理體系,再加上社交媒體元素的資源聚合屬性,增加了人們之間的互動性。
總之,設立一個交換箱是一回事,擁有一套體系使之能夠持續地開展下去、挖掘出更多的潛力則是另一回事。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