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遙感監測要成“大腦” 發揮潛力迎戰新契機
更新時間:2015-08-17 12:10
來源:中國環境報
作者:
閱讀:2958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在第二條“基本原則”、第六條“加強生態監測系統建設”、第十二條“提升生態環境風險監測評估與預警能力”、第二十條“提升生態環境監測綜合能力”中都涉及環境遙感監測的內容。
環境遙感監測的意義
環境遙感監測是天地一體化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具有大范圍、快速、動態、客觀等技術特長,是地面環境監測的有效補充。可推動我國環境監測由點上向面上發展、由靜態向動態發展、由平面向立體發展。
《方案》在“基本原則”中提出要依靠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強化衛星遙感等高新技術應用,這說明黨中央、國務院已經充分認識到了環境遙感監測的重要性。
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在7月6日到環境保護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以下簡稱“衛星中心”)調研時,高度肯定了環境遙感監測發揮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今后環境遙感監測與應用不僅要成為環境管理的“眼睛”,而且要成為環境決策的“大腦”。
“十二五”期間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國發〔2011〕35號)、《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國發〔2011〕42號)、《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國發〔2013〕37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環境監管執法的通知》(國辦發〔2014〕56號)等文件中,均不同程度要求推進環境專用衛星建設及其應用,提高環境遙感監測能力,強化衛星遙感、無人機等技術監控手段運用。2015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利用衛星遙感等技術手段,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狀況開展全天候監測,健全覆蓋所有資源環境要素的監測網絡體系”。
上述文件精神,是國家層面對環境遙感監測與應用不斷強化的體現,而《方案》對環境遙感監測期望更高,內容也更加具體,是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的細化措施。這些國家環保大政方針,為環境遙感監測工作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
環境遙感監測工作成效
《方案》之所以高度重視環境遙感監測,是因為近些年來,環境遙感監測與應用已經取得了突出成效。
2003年,環境保護部成立環境衛星籌備辦公室,主要負責開展環境衛星立項論證、衛星應用系統建設、衛星應用科研、環境遙感應用示范等工作,為環境一號衛星的立項、研制、發射、業務化應用等奠定了堅實基礎。2009年中央編辦批準設立環境保護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之后,在有關部門共同努力下,環境遙感監測和應用能力顯著提升。建成了環境遙感業務大樓,形成了環境遙感業務化應用技術體系和運行能力,擁有了一支60多人的專業技術隊伍,遙感應用支撐環境管理成效明顯。
從地方來看,青海省成立了專門的生態環境遙感監測中心,在地方環境遙感應用方面做出了表率。江蘇、河北等環保部門也開展了各具特色的環境遙感應用,并取得了良好成效。環境遙感監測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環境專用衛星和無人機遙感不斷發展,監測能力穩步增強。
2008年,國家發射了環境一號A/B星,2012年發射了環境一號C星,三星組網,形成了環境衛星“2 1”星座,實現了2天~3天對全國覆蓋一次的遙感監測能力。環境一號衛星是國家為加強生態環境監測管理和抗災減災能力設立的專門的小衛星星座,擁有光學、熱紅外、超光譜、雷達等多種探測手段,有利于環保部門大范圍、快速、動態的開展生態環境監測及評價,并跟蹤部分類型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的發生和發展,為環境管理提供重要技術支持。
2013年~2014年,國家陸續發射了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中的高分一號、高分二號衛星。環境保護部作為主用戶部門之一,積極開展高分一號、高分二號衛星在軌測試與環境應用示范,及時高效向全國環保系統推送高分數據。
另外,環境保護部作為牽頭用戶的高分五號衛星成功立項(主要用于大氣污染探測,目前衛星正在研制中,預計2016年發射)。高分五號衛星后續星、大氣環境及污染物監測衛星相關工作取得明顯進展。
針對我國無人機遙感技術的快速發展,衛星中心設立了專門的航空環境遙感應用機構,完成4架無人機配備與系統集成,形成了突發環境事件、重點區域環境污染源無人機遙感監測能力,填補了環保系統航空環境遙感的空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