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系統的運行管理之五大管理攻略
1預處理的運行管理
1格柵間
1、格柵工作臺數的確定通過污水廠前部設置的流量計、水位計可得知進入污水廠的污水流量及渠內水深,再按設計推薦或運行操作規程設計的入流污水量與格柵工作的關系,確定投入運行的格柵數量。也可通過最佳過柵流速的計算來確定格柵投入運行的臺數。
2、柵渣的清除格柵除污機每日什么時候清污,主要利用柵前液位差來控制,必要時結合時開時停方式來控制。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值班人員都應經常巡視,以手動開停方式積累的柵渣發生量決定于很多因素,一天、一月或一年中什么時候柵渣量大,管理人員應注意摸索總結,以利于提高操作效率。此外,要加強巡查及時發現格柵除污機的故障;及時壓榨、清運柵渣;做好格柵間的通氣換氣。
3、定期檢查渠道的沉砂情況由于污水流速的減慢,或渠道內粗糙度的加大,格柵前后渠道內可能會積砂,應定期檢查清理積砂,或修復渠道。
4、做好運行測量與記錄應測定每日柵渣量的重量或容量,并通過柵渣量的變化判斷格柵是否正常運行。
2污水提升泵房
1、泵組的運行調度污水廠的污水進入泵房前一般不設調節池,為保證抽升量與來水量一致,泵組的運行調度應注意以下幾條:
(1)盡量利用大小泵的組合來滿足水量,而不是靠閥門來調節,以減少管路水頭損失,節能降耗;
(2)保持集水池的高水位,可降低提升揚程;
(3)水泵的開停次數不可過于頻繁;
(4)各臺泵的投運次數及時間應基本均勻。
2、注意各種儀表指針的變化例如,真空表、壓力表、電流表、軸承溫度表、油位表的變化。若指針發生偏位或跳動,應查明原因,及時解決。
(1)集水池的維護因為污水流速減慢,泥砂可能沉到集水池池底。定期清洗時,應注意人身安全。清池前,應首先強制排風,達到安全部門規定的要求后,人方可下池工作。下池后仍應保持一定的通風量。每個操作人員在池下工作時間不可超過30min。
(2)作好運行記錄每班應記錄的內容有:主要儀表的顯示值,各時段水泵投運的臺號,異常情況及其處理結果。
2初次沉淀池的運行管理
1、運行操作人員應觀察并記錄反應池礬花生長情況,并將之與以往記錄資料比較。如發現異常應及時分析原因,并采取相應對策。例如:反應池末端礬花顆粒細小,水體渾濁。且不易沉淀,則說明混凝劑投藥不夠。若反應池末端礬花顆粒較大但很松散,沉淀池出水異常清澈,但是出水中還夾帶大量礬花,這說明混凝劑投藥量過大,使礬花顆粒異常長大,但不密實,不易沉淀。
2、運行管理人員應加強對入流污水水質的檢驗,并定期進行燒杯攪拌試驗。通過改變混凝劑或助凝劑種類,改變混凝劑投藥量,改變混合過程的攪拌強度等,來確定最佳混凝條件。例如:當水量或水中SS濃度發生變化時,應適當調整混凝劑投藥量;當入流污水水溫或PH值發生變化,可改變混凝劑或助凝劑來提高混凝效果;當入水中有機性膠體顆粒含量變化,亦應及時調整混凝劑或助凝劑。
3、采用機械混合方式時,應定期測試計算混合區的攪拌梯度(G)核算其有問題時應用時調整攪拌設備轉速或調節入流水量。采用管道混合或采用靜態混合器混合時,由于流量減少,流速降低,會導致混合強度不足。對于其他類型的非機械混合方式,也有類似情況,此時應加強運行的合理調度,盡量保證混合區內有充足的流速。對于水力式絮凝反應池亦一樣,應通過流量調整來保證其水流速度。
4、應定期清除絮凝反應池內的積泥,避免反應區容積減少,池內流速增加使反應時間縮短,導致混凝效果下降。
5、反應池末端和沉淀池進水配水墻之間大量積泥,會堵塞部分配水孔口,使孔口流速過大,打碎礬花,沉淀困難。此時應停止運行清除積泥。
6、沉淀池應合理確定排泥次數和排泥時間,操作人員應及時準確排泥。否則沉淀池內積存大量污泥,會降低有效池容,使沉淀池內流速過大。
7、應加強巡查,確保沉淀池出水堰的平整。否則沉淀池出水不均勻造成池內短流,將破壞礬花的沉淀效果。
8、應經常觀察混合、反應排泥或投藥設備的運行狀況,及時進行維護,發生故障則及時更換報修。
9、定期清洗加藥設備,保持清潔衛生;定期清掃池壁,防止藻類滋生。
10、定期標定加藥計量設施,必要時應予以更換,以保證計量準確。
11、加強對庫存藥劑的檢查,防止藥變質失效。對硫酸亞鐵尤其應注意。用藥應貫徹“先存后用”的原則。
12、配藥時要嚴格執行衛生安全制度,必須帶膠皮手套以及其他勞動保護措施。
13、做好分析測量與記錄。
3生化曝氣池及二沉池的運行與管理
1、經常檢查與調整曝氣池配水系統和回流污泥的分配系統,確保進行各系列或各池之間的污水和污泥均勻。
2、經常觀測曝氣池混合液的靜沉速度、SV及SVI,若活性污泥發生污泥膨脹,判斷是存在下列原因:入流污水有機質太少,曝氣池內F/M負荷太低,入流污水氮磷營養不足,PH值偏低不利于菌膠團細菌生長;混合液DO偏低;污水水溫偏高等。并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控制污泥膨脹。
3、經常觀測曝氣池的泡沫發生狀況,判斷泡沫異常增多原因,并及時采取處理措施。
4、及時清除曝氣池邊角外飄浮的部分浮渣。
5、定期檢查空氣擴散器的充氧效率,判斷空氣擴散器是否堵塞,并及時清洗。
6、注意觀察曝氣池液面翻騰狀況,檢查是否有空氣擴散器堵塞或脫落情況,并及時更換。
7、每班測定曝氣池混合液的DO,并及時調節曝氣系統的充氧量,或設置空氣供應量自動調節系統。
8、注意曝氣池護欄的損壞情況并及時更換或修復。
9、當地下水位較高,或曝氣池或二沉池放空,應注意先降水再放空,以免漂池。
10、經常檢查并調整二沉池的配水設施,使進入各池的混合液均勻。
11、經常檢查并調整出水堰板的平整度,防止出水不均和短流,及時清除掛在出水堰板的浮渣。
12、及時檢查浮渣斗排渣情況并經常用水沖洗浮渣斗。
13、及時清除出水槽上生物膜。
14、經常檢測出水是否帶走微小污泥絮粒,造成污泥異常流失。判斷污泥異常流失是否有以下原因:污泥負荷偏低且曝氣過度,入流污水中有毒物濃度突然升高細菌中毒,污泥活性降低而解絮,并采取針對措施及時解決。
15、經常觀察二沉池液面,看是否有污上浮現象。若局部污泥大塊上浮且污泥發黑帶臭味,則二沉池存在死區;若許多污泥塊狀上浮又不同上述情況,則為曝氣池混合液DO偏低,二沉池中污泥反硝化。應及時采取針對措施避免影響出水水質。
16、一般每年應將二沉池放空檢修一次,檢查水下設備、管道、池底與設備的配合等是否出現異常,并及時修復。
17、做好分析測量與記錄每班應測試項目:曝氣混合液的SV及DO(有條件時每小時一次或在線檢測DO)。每日應測定項目:進出污水流量Q,曝氣量或曝氣機運行臺數與狀況,回流污泥量,排放污泥量;進出水水質指標:CODcr、BOD5、SS、pH值;污水水溫;活性污泥生物相。每日或每周應計算確定的指標:污泥負荷F/M,污泥回流比,二沉池的表面水力負荷和固體負荷,水力停留時間和污泥停留時間。
4消毒系統的運行與管理
1、紫外線消毒系統可由若干個獨立的自外燈模塊組成,且水流靠重力流動,不需要泵、管道以及閥門。
2、燈管布置要求燈管排列方向與水流方向一致呈水平排列,且保證所有燈管互相平行和間距一致,燈管軸向與水流方向垂直的布局不予采用。
3、所有燈管和燈管電極應保證完全浸沒在污水中,正負兩極應由污水自然冷卻以保證在同溫下工作。
4、處理過程中絕對保證使操作人員與紫外線輻射保持有效隔離。
5、紫外線消毒技術的燈管設備、外罩密封石英套管等核心技術得到了不斷的完善,紫外線消毒設備運行維護簡單。紫外線消毒燈管能連續工作幾個月(5個月)還不會發生生物淤積、結垢和固體沉積等現象,減輕了設備維護的負擔。
6、只有波長在253nm一260nm范圍內的紫外線才具有強的消毒作用,而其它波段的紫外線不具有有效的消毒作用,因此,對制造燈管設備的技術要求很高。
7、紫外線消毒效果與UV一C的劑量成正比關系,劑量太低對微生物的消毒效果較差,且還有修復現象(光修復和暗修復),但是如果紫外線的劑量太大就會造成浪費。因此,合理控制紫外線的劑量十分重要。當遇到水質污染臨時加重時,可以降低流量、延長紫外線照射時間的方法提高消毒效果,反之亦然。
8、水體中的生物群、礦物質、懸浮物等容易積聚在燈套管表面,影響紫外光的透出而影響UV-C的消毒效果。因此,需要設計特殊的附加機械設備來定期清洗燈套管。
9、水的色度、濁度和有機物、鐵等雜質都會吸收紫外線而降低紫外線的透過強度,從而影響紫外線的消毒效果。因此,在污水進入紫外消毒器以前需要有其它預處理設備,以此提高紫外線消毒器的消毒效果。
5流量計量裝置的運行管理
現在污水處理廠常用的污水水量計量裝置分為兩類。一類是明渠式的計量設備,如巴氏計量槽、薄壁堰;另一類是管道式計量設備,如超聲波流量計、電磁流量計等。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