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垃圾滲瀝液 看這篇就夠了
一、對于垃圾滲瀝液處理若干問題的思考
報告人:陳剛
本文由會議速記整理而成,未經報告人審核內容
滲瀝液處理行業經過近十年的快速發展,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但是我個人覺得,目前進入了瓶頸期,距離社會所期望的簡單、高效又經濟差距很大,以下跟大家分享下我關于滲瀝液若干問題的一些思考:第一個是關于垃圾滲瀝液排放標準,第二個是關于滲瀝液脫氮,第三關于濃縮液處理零排放,第四應急處理工藝,第五關于滲瀝液的管理,第六垃圾分類對滲瀝液的影響。
1 滲瀝液排放標準
關于垃圾滲瀝液排放標準,首先垃圾滲瀝液的來源,目前主流有3個來源:傳統的填埋廠占20%~40%;焚燒廠占15%~40%;垃圾轉運產生的滲瀝液占10%~15%。
對垃圾滲瀝液行業規模的預測,垃圾滲瀝液比較難統計,通常也是依據垃圾處理能力的占比來判斷。根據“十三五”期間新增垃圾處理能力,新增的滲瀝液處理能力大概有178.4億投資規模。“十三五”期間很多項目都是積存量的問題,現有滲瀝液改造的問題,大概預測的規模近105億,所以整體來說“十三五”5年期間滲瀝液項目合計283億。其實在整個行業還是很小的投資體量,但是行業難度比較復雜,所以也是集中了所有的關注熱度。
關于滲瀝液的水量與水質,見表1和表2,技術標準和技術導則都有。關于滲瀝液大家都有見解,滲瀝液難在水質一直在變,前幾年和現在討論的水質都在變化,尤其這2年包括餐廚垃圾的影響,氨氮在普遍升高。
滲瀝液主要排放標準總結了以下5個,《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 166889-2008)的表2標準(以下簡稱表2標準),一些敏感地區也在執行表3標準,包括沈陽很多地方的滲瀝液處理廠也在采用《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一級A標準,焚燒廠普遍實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業》(19923-2005)標準,這幾個標準使用范圍很廣,除了表2剩下幾個標準都比較嚴,只有《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準》(GB/T 31962-2015)標準比較低,這個也是我們大家一直期待要想實現的標準。
對比中國、德國、日本、美國的主要滲瀝液排放標準,中國滲瀝液標準是最嚴的。有一個出口就是排入污水處理廠,所有行業都期待能不能這么實現,這是一直熱議的,焚燒廠的標準里面是允許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的,但是要滿足以下要求,比如說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還有要求均勻注入,第四條核心要求是不影響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效果,所以這一條的制約使得很少有污水處理廠愿意接收垃圾滲瀝液。
大家都覺得標準比較高,但是從態勢來說,國家關注民生,重視生態,很大一部分地區的項目都執行的比表2標準更嚴的標準,《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水質標準》普遍執行,地表水Ⅵ類地方政府也都開始要求。關于垃圾滲瀝液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環保部應該正在醞釀修改,但是從我們了解的消息整體上不會放松,因為中國整體來說現在的環境污染問題還是嚴重的,整體要求依然會很嚴格,但是可能會打破一刀切模式,在部分環境容量大的地區,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可能會放松一些。
2 滲瀝液脫氮
滲瀝液的第一難點就是脫氮問題,屬于高氨氮廢水,污染成分又很復雜,目前常用的脫氮方法有兩類,物化法和生物法。物化法有很多種,如吹脫、蒸氨、脫氨膜,生物法比如硝化反硝化等。
目前,垃圾滲瀝液的難題是氨氮高的情況下,如何有很好的預處理,在進主體工藝之前,先把高負荷的氨氮去除掉,現在有兩種物化法。有一種脫氨膜,專門定向把氨吸收出去。還有定向蒸餾,通過傳統吹脫調酸調堿,靠空氣鼓吹出去,然后把氨分餾出去。但是目前這兩種方法因為垃圾滲瀝液的成分太復雜,控制條件比較嚴格,最終產物的消納困難,導致目前這兩種工藝的應用仍然較少,期待著后續有進一步深化研究。
2.1 滲瀝液脫氮的方法
關于滲瀝液脫氮通常有3種方法,硝化反硝化、亞硝化反硝化,厭氧氨氧化。這個也是滲瀝液大家討論的比較多,我也不詳細概述,主要就是這三個流程越來越短,碳源和氧能耗越來越低,但是控制難度越來越大。
2.2 脫氮的典型工藝的利與弊
目前普遍使用的工藝是典型的MBR處理工藝,目前采用兩級AO或者多級AO,再接膜,但是目前也面臨很多問題,大部分都面臨缺少碳源的問題,所以都要加碳源。傳統MBR的優勢概述一下,近10來年普遍使用MBR,它的優勢是污泥濃度高、大回流比、強曝氣,能夠實現氨氮和總氮的高降解率。
但是近幾年越來越發現傳統MBR的困境明顯,一個是COD降解不徹底,不能達到下水道標準;第二個大回流、強曝氣導致能耗較高;第三個就是碳氮比失調需要外加碳源來脫氮。
2.3 對于脫氮的個人思考
首先,隨著填埋場密閉作業、餐廚垃圾或分選物的混入,導致近年來垃圾滲瀝液有氨氮進一步上升的趨勢,填埋場滲瀝液氨氮3 000~4 500mg/L的比比皆是,這種氨氮超高的滲瀝液繼續用傳統MBR脫氮是否合適?
其次,進一步的探討是否有科學的預處理方式,比如蒸氨、脫氨膜工藝,能否在運行條件進一步寬松,尾端產物進一步規;軌蛲七M整體工藝的推廣應用?
最后,節省碳源、節約能耗最科學的生物脫氮方式厭氧氨氧化逐漸積累成熟,希望能夠成為主流工藝,尤其是碳氮比小于2的垃圾滲瀝液項目。其他各種新工藝也在嘗試,但整體來說最終是要由經濟性和實用效果來決定的。
3 滲瀝液濃縮液處理與“零排放”
3.1 濃縮液處理的方法
濃縮液處理也是滲瀝液處理的焦點,如果濃縮液不處理根本解決問題就沒有得到解決,所以也研究濃縮液,濃縮液有回灌、回噴、蒸發、高級氧化這幾種方法,但都沒有完美地解決。稍微介紹一下兩種蒸發的比較,見表3。沈陽這2個項目都使用了浸沒燃燒蒸發,該技術近2年全國推廣的也比較多,其優勢是抗結垢、抗腐蝕性比較強,直接能成固體。
3.2 零排放的個人思考
首先,適當放松標準,盡可能降低濃縮液產量,因為濃縮液最終的消納肯定要付出較大的經濟代價。
其次,濃縮液的最終處置,需要處理到固體化或封閉填埋才能真正實現水的“零排放”。
最后,因地制宜,在不太高的標準情況下,沒有濃縮液的工藝確實值得全行業推廣,目前有效可行的工藝需要市場去考驗并推廣。
4 滲瀝液應急處理
首先,這跟環保督察有明顯的關系,環保督察也只是發現了現狀,事實本來就存在,這是環保督察提到的問題,每個省份都有滲瀝液的問題。這兩年全國轟轟烈烈地到處上應急項目,但整體來說應急項目有以下幾種方式:源頭減量、滲瀝液項目技改擴容、增加臨時調節池、建設應急項目等。應急項目主要特點就是行政審批流程快、建設周期短、運營時間短。通常有幾種方式,最普遍是高壓反滲透,沈陽的模式是高壓反滲透+濃縮液浸沒燃燒蒸發,還有就是傳統生化工藝或者原生化工藝改造增容,目前來看最后一種是最科學的。
應急模式現列了2個案例,一個是沈陽的應急模式高壓反滲透(DTRO等),濃縮液蒸發,最后變成固體的形式。另外一個西安應急的模式,這兩個建設周期都不長,西安的是傳統生化全部建成,現在已經運行了有一二個月。沈陽的建設應急項目應該當時整個施工建設周期只有3個月,西安的是4個月基本能完成。
我的思考是:膜直接過濾,清水達標、濃縮液回灌的模式,類似于病痛了只吃止痛片,治標不治本,只會把問題往后拖延。第二個是應急項目同樣考慮污染物去除或轉移的科學性,合理設定應急周期,如果時間合理的話,采用傳統工藝或者現有設施改造增容方式更務實經濟。
5 滲瀝液管理
所有滲瀝液的難題一大半都在源頭,所以更要從源頭上作為,從水量上控制,從進垃圾廠的源頭分類,包括一些廢物,如飛灰、化工廢物等混入的原因。還有填埋場整個管理控制,控制填埋場垃圾堆積裸露面積,雨水分流。最后才是滲瀝液終端設備的運營,重視投入,重視運營。
我們調研國內運行比較好的案例,比如青島小澗西、長沙、深圳寶安二期、沈陽、廣州興豐等。真正運行好的項目有幾個特點,要么是地方國企真正地高度重視,社會責任感強,要么是專業化運營,但整體來說運營費都不低,包括勞動人員投入、經費投入都比較充足,才能夠保證這個項目結果相對比較好。整體我們統計的結論是,滲瀝液處理的合理運營區間成本在55~80元/m3,濃縮液根據具體情況應該在100元/m3以上,都不含折舊。
下面也做了一個對比,滲瀝液跟成熟污水處理廠的對比,小型污水處理廠1萬~10萬m3/d的建設指標,基本上從市政污水的指標和滲瀝液指標做對比,滲瀝液污染符合基本是市政污水的50~100倍,按平均80倍來做推算,由成熟污水處理廠推算滲瀝液單位建設成本是12萬~24萬元/(m3/d),而目前實際上近些年在逐步提高,差不多能提高到了8萬~15萬元/(m3/d)。按市政污水廠運營單價1~1.5元/m3推算,滲瀝液運營單價應為80~120元/m3,但目前投入比較充足的滲瀝液項目實際狀態在50~100元/m3。從建設運營投資的單價來說,目前滲瀝液確實在逐步改善,與市政污水處理廠在逐步縮短距離,說明在不斷加強。滲瀝液的處理,實質性投入,實質性重視還有待加強。
6 垃圾分類對滲瀝液的影響
現在垃圾分類十分熱門,其對滲瀝液有何影響?簡單理解垃圾分類基本把易腐垃圾、濕垃圾、廚余垃圾單獨分離,含水率高的垃圾進填埋場、垃圾焚燒廠的少了,填埋場滲瀝液和焚燒廠滲瀝液會相應減少,但是易腐垃圾主流工藝目前都是“預處理+厭氧”,這種厭氧后的沼液仍然是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難度等同于滲瀝液,而且,目前對于沼液處理的研究不足,因此其工藝不比垃圾滲瀝液處理簡單?傊,總體來看,垃圾分類后,垃圾填埋場、垃圾焚燒廠的滲瀝液水量減少;但濕垃圾處理廠的沼液水量增加。所以,我們總體的工作量沒有減少,我們仍然任重道遠。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