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加強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
近年來,山東省采用建設人工濕地等措施進一步提升達標排放污水和微污染水的品質,并將其納入區域水資源調配,統籌用于工農業生產和城市景觀、雜用等。這在改善水生態環境的同時,有效緩解了當地水資源供需矛盾,探索出污染治理、生態保護、循環利用有機結合的綜合治理模式。
區域統籌,緩解生產生活用水與生態用水矛盾。我國華北平原人口密集又極度缺水,為保障社會經濟穩步發展,興建了大量取水設施,降低了水體流動性,導致許多河流出現斷流、干涸現象。
山東省從區域統籌的角度破解難題,將再生水納入區域水資源調配體系,使再生水回用范疇從單個企業內部循環拓展至行政區域,把通常認知中的“污水”轉化為“好水”供生產生活使用,有效減少新鮮水取用,化解了生態與生產生活用水矛盾。
聊城市陽谷縣將污水處理廠尾水排入人工濕地凈化后,匯入城市周邊水系,供工業企業使用,每年可節約新鮮水730萬方,減少引黃河水15%,同時增加水面47萬平方米、活水河段16公里,既實現了工業企業節水,又保障了生態環境用水。
生態修復,提升再生水品質,打造生態景觀。在污染治理基礎上,因地制宜利用濕地、河湖的自凈能力,進一步提升達標排放污水的生態品質,不僅能提高再生水利用的安全性和公眾心理接受度,還可打造生態景觀,持續改善人居環境。
德州市慶云縣將每日4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尾水排入紫金湖濕地、清水河及玉水河河道走廊濕地,使城區水系水質由劣Ⅴ類提升到優于Ⅴ類。幾年間,河流水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逐漸恢復,荷花、睡蓮、黃花鳶尾等水生植物彰顯生機,鳥類前來覓食、棲息和繁殖,增添豐富的自然色彩,沿岸休閑娛樂、文化展示和濕地體驗等初具規模,營造出“清新自然、四季有景、水綠相融”的宜居生態環境。
部門協作,推動區域再生水利用良性循環。再生水循環利用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資金保障、政策扶持、管理保障等方面加強部門協作。山東省多措并舉,為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創造了多部門共治共管的良好環境。
一是拓展資金來源。淄博市馬踏湖流域將再生水納入水資源管理,再生水用戶向水利部門繳納水資源費,用于保障人工濕地正常運營管理,使再生水生態凈化措施持續發揮作用。二是加強政策支持。2017年,山東省稅務局、財政廳、住建廳、水利廳聯合印發《山東省水資源稅征收管理辦法(試行)》,明確了污水再生利用免征水資源稅的激勵措施。三是加強前端監管,為再生水利用拓寬渠道。煙臺市建立自備井動態管理檔案,嚴厲打擊非法取用地下水行為,從源頭控制水資源利用量,避免企業使用廉價新鮮水資源而缺乏使用再生水的積極性,同時將污水再生水利用作為控制用水總量的重要舉措,大力推動了再生水利用體系建設。
“兩山”轉化,利用生態資源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不僅改善了水質、保障了水資源、修復了水生態,還利用治理好的“綠水青山”資源繼續創造“金山銀山”,開拓了一條“兩山”轉化新途徑。
濟寧市南四湖流域人工濕地工程在改善湖區水質的同時,推動了生態養殖業的恢復,帶動了互聯網營銷、文旅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濕地種植的蘆竹、芡實、蓮藕等作物還為農民增加了收入。其中,微山湖已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濕地類生態旅游的精品和熱點,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旅游觀光。僅2019年,微山湖旅游區就實現接待國內外游客221余萬人(次),實現旅游消費17.6億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