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保護法》促進和保障流域協同治理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近日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該法將于3月1日起施行。
注重流域治理的協同是該法一個重要特點和亮點。該法總則16個條文就有10個條文直接涉及流域協同,分則各章也有許多條文從主體上協同中央與地方、部門與部門、流域與區域、區域與區域之間的關系,對象上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等全要素的系統治理,方式上推動有序協同、整體聯動。
將協同治理的思想融入法的基本原則,充分體現了流域的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流域治理應從流域是統一的生態系統出發,開展系統治理。在第三條中規定,長江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應當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長江保護應當堅持統籌協調、系統治理。
人與流域也是生命共同體,流域生態系統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應遵循流域生態規律,不搞大開發。流域的整體性也決定了流域的上中下游、左右岸、河湖關系、河海關系是命運共同體,流域治理應統籌協調多元利益訴求,共抓大保護,構建共治共建共享的流域治理格局。
建立健全聯動工作機制,明確落實協調機制責任
明確落實協調機制的責任。國務院有關部門和長江流域省級人民政府負責落實國家長江流域協調機制的決策,按照職責分工負責長江保護相關工作。長江流域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落實本行政區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促進資源合理高效利用、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維護長江流域生態安全的責任。長江流域各級河湖長負責長江保護相關工作。
建立具體協作機制。長江流域相關地方根據需要在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制定、規劃編制、監督執法等方面建立協作機制,協同推進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
建立健全長江流域突發生態環境事件應急聯動工作機制。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和長江流域省級人民政府建立健全長江流域突發生態環境事件應急聯動工作機制,與國家突發事件應急體系相銜接,加強對長江流域船舶、港口、礦山、化工廠、尾礦庫等發生的突發生態環境事件的應急管理。
建立健全聯合執法工作機制。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長江流域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開展長江流域河道非法采砂聯合執法工作。
公眾廣泛參與機制。國家鼓勵、支持單位和個人參與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資源合理利用、促進綠色發展的活動。
建立流域資源環境基礎數據庫和信息共享機制
包括定期組織長江流域土地、礦產、水流、森林、草原、濕地等自然資源狀況調查,建立資源基礎數據庫;每十年組織一次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狀況普查,或者根據需要組織開展專項調查,建立野生動物資源檔案;對水生生物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和洄游通道等重要棲息地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在已經建立的臺站和監測項目基礎上,健全長江流域生態環境、資源、水文、氣象、航運、自然災害等監測網絡體系和監測信息共享機制。
建立健全長江流域信息共享系統。國務院有關部門和長江流域省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按照規定,共享長江流域生態環境、自然資源以及管理執法等信息。
設立專家咨詢委員會和開展長江流域生態系統影響的第三方評估、分析、論證等工作。國家長江流域協調機制設立專家咨詢委員會,組織專業機構和人員對長江流域重大發展戰略、政策、規劃等開展科學技術等專業咨詢。國務院有關部門和長江流域省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組織開展長江流域建設項目、重要基礎設施和產業布局相關規劃等對長江流域生態系統影響的第三方評估、分析、論證等工作。
流域生態系統整體修復,發展戰略協同落實
堅持流域生態系統整體性修復。國家長江流域協調機制統籌協調國務院自然資源、水行政、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農業農村、交通運輸、林業和草原等部門和長江流域省級人民政府制定長江流域河湖岸線修復規范,確定岸線修復指標。
開展河湖協同修復。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并組織實施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的河湖水系連通修復方案,長江流域省級人民政府制定并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的長江流域河湖水系連通修復方案,逐步改善長江流域河湖連通狀況,恢復河湖生態流量,維護河湖水系生態功能。
開展河海協同修復。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和長江河口所在地政府按照陸海統籌、河海聯動的要求,制定實施長江河口生態環境修復和其他保護措施方案,加強對水、沙、鹽、潮灘、生物種群的綜合監測,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海水入侵和倒灌,維護長江河口良好生態功能。
國務院和長江流域地方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協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實施,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建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促進長江流域城鄉融合發展。
總之,該法將“協同”融入立法設計中,通過制度規范、促進和保障流域協同治理,開啟了流域協同法治的序幕,將為長江流域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作者系廣西玉林師范學院法學教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