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青島再生水用量達到2.6億立方米
汩汩清澈的水流從補水點管道中涌出,沿著河道一路奔流而下,兩岸林木郁郁蔥蔥,自在的水鳥、歡快的魚兒不時掀起漣漪。即使隆冬時節,走在李村河、張村河、海泊河等城市河流兩岸,也能看到如此靈動的如畫美景。
“管道里流出的是再生水,如今主城區河道的景觀用水都是再生水,每天使用20多萬噸。”青島水務集團環境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段存禮告訴記者。
去年全市利用再生水2.6億立方米,其中河道總補水量達到2億立方米。我市河道屬季節性河道,水體納污能力低,通過持續補水,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河道的生態功能逐步得到恢復,“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良好生態環境已然清晰可見。
正是有了這些河流治理的“打版打樣”,今年城陽區將“五水繞城”生態環境提升中水回用工程項目提上建設日程,將為墨水河等五條河流河道提供補給用水,實現清水潤城。
近日,國家發改委等十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污水資源化利用以工業利用和生態補水為主要途徑,推動我國污水資源化利用實現高質量發展。作為資源性缺水城市,青島積極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實現污水變廢為寶,既緩解水供需矛盾,又改善水生態環境,對實現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大意義。
注入新活力,城市河流“喝”上再生水
住在南旺小區的65歲居民王崇云祖輩依河而居,每天吃過晚飯后,他都會和老伴一起來到李村河邊的蓮花池廣場“敲鑼打鼓扭秧歌”,眼見著門前的這條臭水溝一天天變身為常年流水潺潺、水清岸綠的生態幸福河,如今打開窗戶就能看見水光瀲滟、荷花映日的美景。
李村河是流經青島市區最長、支流最多的河流,自東向西穿越李滄區全境,蜿蜒注入膠州灣,全長約17公里,流域總面積約52.3平方公里,是青島主城區最大的水系,也是主要的行洪、泄洪河道。然而這條青島市民最熟悉的河流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污水橫流、臭不可聞。近些年來,通過截污、防洪、生態修復、蓄水、景觀環境建設等持續綜合整治建設,李村河如今已成為青島市內最大的河道生態公園。
然而李村河是一條季節性河流,尤其在旱季時中下游河道內缺少流動水,甚至時常斷流,導致河中存水極易變質,影響生態環境。所謂流水不腐,就是因為再生水的注入,讓斷流的河道重新活起來,也為城市水生態修復注入新活力。
記者從青島水務集團了解到,李村河下游生態補水及調蓄工程自2018年開始,整體實現向李村河下游生態補水每天20多萬噸,形成生態徑流,以提高河道自凈能力,目前基本建立起李村河流域長效補水機制。去年一年,僅向李村河河道生態補水就達5160萬噸。
生態補水河道,李村河并不是第一個嘗鮮的。早在2001年,再生水作為河道景觀補水供送海泊河河道,但沒有實現長效補水,河道時常斷流,讓整治后的海泊河國控斷面一度不能達標。自去年4月20日起,海泊河污水處理廠又恢復了向海泊河河道24小時不間斷補充再生水,形成河道常態化補水機制,解決水體黑臭的困局。
一年2億噸,八成再生水用于河道補水
全市11個國省控斷面水質全部達標,其中7個斷面水質實現躍升;全市35條重點河流和33個重點水庫的94個市控以上監測斷面中,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51個,水質較差的劣V類數量降為3個,“好Ⅲ”比例達60%……如果說河清岸綠只是人們的視覺判斷標準,那么這組來自市生態環境局的2020年的監測結果足以說明水質的確獲得明顯改善,尤其是李村河入?趪財嗝孢_到或優于Ⅲ類水質。
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再生水在改善城市水環境中的作用。地處大海之濱,但青島缺水是個始終繞不開的難題。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青島的再生水推廣就已起步,通過科技創新、技術改造等積極實施污水資源化,促進城市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再生水都用到了哪里呢?記者從市水務管理局了解到,2020年全年再生水用量達到2.6億立方米,相當于4個嶗山水庫,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50%,目前主要應用于河道生態補水、水源熱泵、園林綠化、道路沖洗、工業冷卻、建筑降塵等城市非飲用水領域。而河道生態補水,是目前再生水利用的重頭,全市河道全年總補水量達到2億立方米,占到了再生水利用量的近80%。
作為典型的北方大型缺水城市,河道生態用水非常缺乏。如今李村河中下游3.5公里河道已基本實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張村河和海泊河部分河段獲得生態補水,然而還有很多干涸的河道“張著大口”亟待“喝水”。
擴大應用規模,污水處理廠提質增效不可少
補水的前提是要有水可用,現實狀況是污水不少,但利用率與國內其他先進城市相比還是有些差距,不過青島正在加緊追趕。目前全市25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達230.6萬噸/天,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8%,全年處理污水量達7.1億噸,排水水質全部達到一級A以上標準。但這些經過處理的達標排放污水,并非都符合補水河道的標準。
污水處理廠的提質增效為再生水的大規模應用提供了必要條件。眼下青島市再生水利用主要有兩種模式,以污水處理廠出水為原水的集中式再生水工程和以分散式單體排水為原水的再生水工程項目。近年來,在既有基礎上,青島相繼完成李村河污水處理廠、海泊河污水處理廠改造提標和擴建,張村河水質凈化廠新建等工程,實現出水水質達標。目前,主城區再生水補水能力達到28.75萬立方米/日,而這一規模還將擴大,我市正在加快李村河北岸新建水質凈化廠和李村河中游生態補水示范工程等項目建設,進一步提升污水處理能力和再生水利用水平。
按照常規,污水處理廠一般建在下游,而再生水補充河道這一新使命也改變了污水廠的建設布局。位于張村河中游的張村河水質凈化廠率先打破了這個慣例,設計規模日凈化污水4萬噸,出水可以達到地表水V類水標準以上,污水處理后的再生水全部注入到張村河中,創造上中下游三級聯動的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模式創新。
污水作為第二水資源,具有水量穩定、水質可控、就近可用等優勢,開發利用潛力巨大。但從現實情況來看,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實現污水變廢為寶,還存在諸多問題和瓶頸亟待解決,及時挖掘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應用場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應配套要更新,市場機制還需要完善健全,這些都要做好精細謀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