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生態修復造假為何層出不窮?
【谷騰環保網訊】第二輪第五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近日通報典型案例。貴州省修文縣陽光砂石廠羅漢坡砂石礦山在生態修復過程中,以鋪設綠網、懸掛塑料樹葉的方式進行虛假整改,引發社會高度關注。
進行虛假生態修復、企圖逃避檢查,陽光砂石廠并不是個例。近年來,礦山生態修復造假行為屢禁不止。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礦山生態修復工作究竟有哪些難處?值得關注。
以“視覺效果”代替生態修復現象層出不窮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通報中指出,貴州是礦產資源大省,近年來,一些地方粗放開發礦產資源,生態修復滯后,對生態環境造成較大影響。特別是貴陽市修文縣等地礦產資源開發違法違規問題突出,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嚴重。
2021年10月,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修文縣的14座綠色礦山進行前期暗查。暗查發現,修文縣14座綠色礦山中有12座不同程度存在生態破壞嚴重、生態修復滯后等問題。在陽光砂石廠,督察組使用無人機對羅漢坡砂石礦山進行檢查,發現礦山部分區域覆土復綠等生態修復措施不到位,只是鋪設綠色防塵網、懸掛塑料樹葉進行虛假整改。
鋪設綠色防塵網、懸掛塑料樹葉,并不是新鮮招數。2019年7月,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督察時發現,漳浦縣長橋鎮東方場三層嶺采石有限公司長期盜采臨近山體,用綠網遮擋開采區域及臨時工棚。2021年4月,河北廣播電視臺經濟生活頻道曝光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姚柵子村一座廢棄礦山,長達六七年時間不做生態修復,卻一直用藍色網和假樹葉做“視覺綠化”。
除了“鋪網掛葉”,造假的方式甚至包括搭盆景、涂油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漳浦縣時發現,企業將大量盆栽苗木簡單覆土,甚至直接擺放在場地,搞“盆栽式復綠”。2019年7月,位于山東省新泰市黑石山子村北側的新泰市昌盛石料廠將石料廠周邊的石頭上全部涂上了綠漆,整個石料廠占地數十畝,一大片采石毀林的山體呈現出異樣的綠色。
“滿眼綠意”旨在干擾執法檢查
鋪綠網、掛假葉、搭盆景、涂油漆,這些企業費盡心思、絞盡腦汁去“花式造假”,其目的只有一個:逃避相關執法檢查。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第三十二條明確規定,耕地、草原、林地因采礦受到破壞的,礦山企業應當因地制宜地采取復墾利用、植樹種草或者其他利用措施。當礦山生態修復工作不到位時,個別企業便動起了歪心思,造假逃避檢查:
修文縣陽光砂石廠羅漢坡砂石礦山部分區域鋪設綠色防塵網、懸掛塑料樹葉,只為進行虛假整改;
漳浦縣長橋鎮東方場三層嶺采石有限公司用綠網遮擋開采區域及臨時工棚,督察組在典型案例公開材料中點出了原因——逃避衛星監控;
新泰市昌盛石料廠周邊的石頭全部涂上綠漆,石料廠會計稱石頭刷綠漆是因為環保檢查,一位卡車司機說這些綠漆是剛刷的,是為了航拍的時候“顯示是綠色”……
記者跟隨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某中西部省份期間,某督察組成員曾與記者交流礦山造假一事。他認為,盡管目前衛星分辨率有所提高,但是通過衛星照片發現這種造假行為仍有難度。此外,礦山大部分地理位置極為偏僻,現場檢查道路非常難走,因而部分企業采用各種造假方法,將山體變“綠”。一旦執法檢查人員無法順利到達礦區現場,只是遠望觀察,看到“滿眼綠意”后很容易認定礦山生態修復已經完成,從而影響執法檢查結果的公正性。
生態修復方向不能跑偏
河北廣播電視臺經濟生活頻道報道承德市興隆縣廢棄礦山用假葉子“綠化”事件時,一個細節很有意思。當地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接受采訪表示,這座廢棄礦山在鋪設綠網和虛假葉子方面,花費約60萬元,未來資金條件允許的話,將會進行徹底的礦區生態修復。
目前,礦區生態環境修復工作缺乏充足的資金保障,是制約我國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的關鍵問題。根據國土部門測算,治理一畝礦山就需要1萬元-1.2萬元的資金投入,這其中并不包括后續維護成本。
根據《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礦山生態修復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長三角社會治理研究院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趙鑫告訴記者,多數礦山廢棄時間較久,采礦權反復變更,生態破壞責任人難以鎖定,礦山生態修復資金來源并不明確。
受到資金的限制,當前我國礦區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工作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直接影響到我國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的整體發展。
此外,在一些廢棄礦山,部分山體縱截面與地面近乎垂直,陡峭的坡面給復綠造成了巨大困難,F有的礦山復綠技術方法中,有的技術較復雜,施工難度和安全風險較大,成本較高,甚至高過礦山開發獲得的收益。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負責人曾指出,我國礦山生態修復歷史欠賬多、問題積累多、現實矛盾多。綠網和假葉,或許能蒙蔽得了衛星鏡頭,卻蒙蔽不了執法者的雙眼。面對復雜的礦山生態修復問題,一些企業不在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上下功夫,積極籌措資金,扎扎實實做好礦山生態治理,卻將心思用在弄虛作假之上,可謂方向跑偏、心思用錯。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