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立長江經濟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谷騰環保網訊】長江經濟帶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加快建立健全長江經濟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既是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兩山”理論的重要實踐,也是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今年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圍繞生態產品價值評估、轉化、核算、交易等層面提出不少針對性建議。筆者通過調研分析也發現,長江經濟帶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目前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生態產品權屬復雜,類別繁多。產權是產品交易的基礎,生態產品產權明晰才能確定生態利益由誰享有,才能保障生態產品市場穩定。長江經濟帶區域生態資源十分豐富,但類目繁多、環境復雜。許多生態產品的產權類別認定仍處于探索階段。權屬復雜和非標準化的生態產品不在少數,大批生態資源利用處于空白狀態。同時,由于產品所有權和使用權界定不清,產品邊界難以掌握,對生態產品的數量范圍、質量等級等信息難以全面摸查。基于產權基礎的產品創新受到邊界約束,生態產業領域、規模受限,生態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不足。
生態產品市場機制不全,標準不一,難以對優質的生態產品及時進行規模化的價值評估和轉化變現。長江經濟帶生態產品具有明顯的市場潛力,但由于缺乏統一的市場,有產無銷、有銷無產的問題難以解決。具備交易條件的生態產品也存在價格不定、價不對貨的情況。部分生態產品價格甚至對標農副產品價格,生態價值大打折扣。
生態產品運營各自為戰,品牌不響。長江流域跨越多個不同行政區域,跨區域統籌謀劃不深,多呈現小和散的特點,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不強。生態產業發展多聚焦本土,缺少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戰略謀劃和協作機制。未能充分依托長江經濟帶的生態稟賦和金字招牌,打造區域性公共品牌,形成集聚合力。產業布局單一,未能形成差異化、特色化、精準化的生態標簽。對長江經濟帶優質和稀缺生態產品的生態定價議價能力不足,生態優勢并未充分體現,產品供給競爭力不強。
長江經濟帶作為重要的生態屏障區、國家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有機統一,對全國都有重大借鑒意義。應加快建立長江經濟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推進長江經濟帶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完善適應政策管理和市場化的生態資源產權制度,加快探索長江經濟帶區域資源豐饒的森林、濕地、水流等各類生態要素產權主體界定辦法,明確國家、集體和私人所有之間、不同權益主體之間行使所有權、使用權的邊界。厘清生態要素產權主體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等責權利關系,明確生態要素的政策管理權能。基于現有的長江經濟帶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監測體系,以區域化推進開展生態產品普查,形成公共產品、私人產品、非標準化產品等各類目錄清單。對符合產權確認條件的及時確權登記,對不符合條件的進一步完善,搭建應用生態產品信息化處理平臺。
探索建立長江經濟帶區域交易中心。由長江經濟帶沿線各省市合作設立區域生態產品交易管理機構,組建專業人才隊伍,對區域生態產品市場進行統一化、標準化管理。加快研究制定標準化的生態產品評價體系和核算規范。對生態產品的政府采購,應符合市場化標準,同時根據生態發展的需要,對生態修復、生態保護等工程項目進行協調支持。
統籌設計長江經濟帶區域公共品牌。強化戰略統籌和頂層謀劃,站在全區域、全產業、全品類覆蓋的高度上打造區域公共品牌體系,對品牌命名、定位、理念、標識及渠道構建、傳播策略等進行科學設計。探索長江經濟帶生態產品標簽制度,注重商標注冊培育和保護,挖掘長江經濟帶生態資源和傳統文化特點,將生態價值與文化底蘊有機融合。加強對品牌產品從生產端到消費端,線上及線下資源整合、環節把控,提高工藝水平和質量保證。通過各環節可追溯的方式對產品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強化消費者及市場認同,增強生態產品核心競爭力。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