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督察利刃再出鞘,生活垃圾、管網、黑臭水體等問題引發市場關注
【谷騰環保網訊】近日,第二輪第四批督察的吉林、廣東、山東3省,以及第二輪第五批督察的黑龍江、貴州、陜西、寧夏4省(區)公開了督察移交問題追責問責情況。從各省公布的情況來看,存在一些共性——生活垃圾違法處置、黑臭水體、管網存在缺口以及工業園區污染等問題仍然較為突出,出現在環保督察組反復追討的“黑名單”中。
這些問題也是環境產業長期探討和攻堅的“老熟人”,這些難點該如何解決,又給了市場怎樣的信號?環境企業該如何抓住這些機遇創造企業增長點?
01
生活垃圾違法處置,填埋場生態修復有望進入“千億級”的市場規模
經查,廣東省清遠市2006年啟動部署生活垃圾焚燒項目建設工作,至2018年歷經11次選址,均因重視不夠、未經充分論證、引發“鄰避”事件等原因導致無法完成;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全市多個垃圾填埋場違規外運垃圾滲濾液約58萬噸;垃圾違法傾倒多發頻發。
經查,寧夏銀川市河東垃圾填埋場距黃河干流3.5公里,距匯入黃河的坡子溝0.3公里,2004年3月投入運行后,銀川市市政管理局、銀川榮潔生活固體廢物處置有限公司疏于日常管護,對垃圾滲濾液處理設施膜柱未按期更換,膜柱老化嚴重,滲濾液處理能力大幅縮減,導致大量垃圾滲濾液無法有效處理,在填埋作業區形成約72畝的滲濾液匯水面,對黃河水環境安全形成威脅。
2008年至2019年,寧夏固原市五縣(區)建設的57座垃圾填埋場中,22座縣城及建制鎮垃圾填埋場未配套建設滲濾液處理設備及監測井。2018年12月,西吉縣住房城鄉建設局關閉了垃圾填埋場通往滲濾液收集池的閥門,導致滲濾液積聚在填埋場內。2021年10月,西吉縣馬蓮鄉垃圾填埋場維修工程完工后,馬蓮鄉未對該池滲濾液及時做抽噴蒸發處理,致使部分雪水及滲濾液通過溢流管流入側方溝渠圍堰內,造成環境污染。
近年來雖然全國各地生活垃圾處理能力不斷提升,處理缺口正在逐漸縮小,但存量填埋設施的環境問題日益顯現,已然成為生態環境新的風險點。特別是滲濾液處理不達標、防滲系統薄弱、日常作業不規范等環境隱患突出,對周邊環境構成潛在威脅。一些填埋設施庫容漸滿、服務年限陸續到期,改造難度大成本高成為推進封場整治的主要制約因素。
E20研究院認為,焚燒、填埋負荷失衡將在短期帶來垃圾收運體系提升的項目機會,以及長期跨區域垃圾焚燒處理機會。而超負荷、超期運營將帶來持續的填埋場精細化運營管理及修復工程機會。
住建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城市環境衛生專業委員會委員、華中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朱蕾曾在“2021(第十五屆)固廢戰略論壇”上強調,我國填埋場生態修復跨入了發展階段,在初級階段“百億級”的市場規模穩步提升的基礎上,有望進入“千億級”的市場規模(詳情點擊:陳朱蕾: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技術與市場發展展望)。
02
管網存在缺口,黑臭水體問題突出
長春市建成區部分水體返黑返臭,群眾反映強烈問題。按照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回頭看”督察整改要求,長春市上報2015年排查確定的75條黑臭水體于2018年年底全部消除黑臭。由于水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臨時應急處理設施效果差,部分河段河長制形同虛設、長效管控機制落實不到位等原因,導致大量生活污水長期直排或超標排放,此前已上報消除黑臭的部分水體返黑返臭問題依然突出,群眾反映強烈。
經查,山東省菏澤市城市建設長期“重地上、輕地下”,城區配套管網建設滯后,對雨污分流改造工作日常監管不到位,協調解決問題不及時,導致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低。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何家溝、松浦支渠2018年被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認定為黑臭水體,但由于工作不實、措施不力,銷號不到半年即返黑返臭。兩條黑臭水體控源截污工作不到位,大量生活污水直排溢流,水質化學需氧量、氨氮濃度嚴重超標。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提標改造進度嚴重滯后,凈水廠含泥廢水未經處理直排何家溝。督辦整改做表面文章,河道清淤敷衍應對,上游河道沉積大量底泥;設置臨時圍堰,水質急劇惡化,水體黑臭問題長期未得到有效治理。
截至2021年8月,廣東省中山市全市污水收集管網缺口達1575公里,大量污水未收集處理直排入河,內河涌污染嚴重。
貴州省畢節市安排督促城市污水管網新增、老舊管網及雨污分流管網改造不細不嚴,工作推進滯后。
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提到,要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而行業內常說的一句話是“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關鍵是排口,核心是管網。”近年來,我國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十三五”期間全國城鎮污水處理率已達到95%以上,但管網一直是我國污水處理中的短板,管網覆蓋不足、漏損、客水擠占管網、錯接混接、溢流等問題普遍存在,這也正是我國污水處理率高但污水收集處理率仍比較低,黑臭水體頻發的主要原因。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生態市政院院長王家卓也曾在“2018(第十六屆)水業戰略論壇”上指出,重廠輕網,導致污水收集系統效率低下,進水濃度低,在目前的水環境治理中是比較突出的問題之一。
過去一段時間我們非常重視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對管網重視卻遠遠不夠,導致當前污水收集系統效率低下、進水濃度低。
E20研究院指出,2021年,住建部首次在年鑒中公布了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的數據,2021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為68.6%,同期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則高達97.89%,兩個指標差值超過了29%,表明我國污水收集問題仍然較為突出。“十四五”時期管網的建設、改造、修復仍需重點關注。據《2021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顯示,2021年城市污水管網總長度超過40萬公里,當年城市新增污水管網長度3.37萬公里,2020和2019年城市新增污水管網長度分別為4.16和2.82萬公里(詳情點擊:首次官宣城市污水收集率!管網、污水、再生水等機會在哪兒?)。
2022年,四部委印發《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秾嵤┓桨浮诽岢,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加快老舊污水管網改造和破損修復。在開展溯源排查的基礎上,科學實施沿河沿湖旱天直排生活污水截污管道建設。公共建筑及企事業單位建筑用地紅線內管網混錯接等排查和改造,由設施權屬單位及其主管部門(單位)或者管理單位等負責完成。到202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爭達到70%以上。
針對進水濃度低的短板,《實施方案》規定,到2025年,進水BOD濃度高于100毫克/升的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規模占比要達到90%以上。
03
工業園區污染治理需求大,市場加快釋放
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寧陽化工產業園違法問題突出,環境污染嚴重。經查,寧陽縣委、縣政府未按要求完成園區污水管網和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泰安市生態環境局寧陽分局對寧陽化工產業園區企業偷排工業廢水等違法行為,監管不力、查處不到位。寧陽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在建設污水管網時違法鋪設直排暗管,對污水溢流直排、雨污混流等問題未制定整改措施,泰安市生態環境局寧陽分局發現海子河水質超標問題后上報不及時,工作措施落實不到位,導致化工廢水溢流長期直排。
黑龍江省鶴崗市蘿北縣蘿北縣石墨園區內企業生產環境臟亂,污染物隨意排放,礦石原料露天堆放未配套建設有效防風抑塵措施,所有選礦企業均未配套建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設施,燃煤小鍋爐長期超標排放,石墨廢渣隨意傾倒,廢氣、粉塵、礦渣污染問題嚴重。石墨企業違法侵占林地濕地草地,生態破壞嚴重。園區違法開發建設問題普遍,石墨產業無序發展,園區集中供熱、供汽和集中式污水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半數以上企業存在違反開發建設問題。
貴州省平壩區、安順高新區不作為、慢作為,對加快夏云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深度處理改造和工業固廢處置中心、堆場建設重視不夠,推動不力,工作嚴重滯后,對水和土壤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安順高新區排查整治園區工業企業環評審批情況流于形式,會同市生態環境局平壩分局對園區雨污管網排查不到位,導致有關企業通過雨水管網排放生產廢水及污染物現象普遍,下游水體受到嚴重污染。
經查,截止2021年底,寧夏平羅工業園區(紅崖子園)絕大多數企業未取得工業用水指標,長期違規取用黃河水用于生產;2016年4月以來,為園區企業供水的寧夏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平羅水務公司在未取得取水許可證的情況下,違規取用黃河水向園區企業供水。2019年9月,平羅工業園區管委會將大量達不到入黃水質標準的污水處理廠尾水暫存在緊鄰都思兔河的1、2號尾水庫,給都思兔河和黃河水質安全帶來嚴重污染隱患。2020年10月,寧夏金海峰晟煤化工有限公司將污水偷排至泄洪溝后流入都思兔河,導致都思兔河入黃口斷面水質揮發酚超過限值11倍。2021年2月至6月,平羅縣工業園區管委會將管網內化學需氧量、揮發酚嚴重超標的8000立方米污水拉運至寧夏金海金隆固廢處置有限公司,用于廢渣的噴灑降塵,造成環境污染。
經查,寧夏鹽池縣在不符合開發區擴區、調位條件的情況下,2019年違規對鹽池工業園區區塊進行合并,在本應逐步退出的青山區塊基礎上,增加一個面積約53公頃的大水坑區塊。鹽池工業園區青山區塊石膏粉加工企業使用的爐窯設施均不同程度存在煙氣治理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不到位,燃煤鍋爐除塵效果差,煙氣顆粒物、二氧化硫排放濃度超標等問題。高沙窩北區塊的寧夏蘇滬新材料有限公司廢液焚燒爐煙氣脫硝設施長期不運行,在線監測數據明顯異常。鹽池縣工業園區管委會未將集中供熱供氣等基礎設施納入規劃,推進園區大氣污染深度治理工作不到位。2014年至2019年,寧夏寧魯石化公司在距明長城50米范圍內違規建設爐渣庫、甲醇儲罐、簡易車棚等5處建筑物,威脅古長城安全。
在環保督察日趨嚴格的背景下,環保搞不好的企業,將會面臨非常嚴峻的危機,有的企業甚至因此而關停。從本輪督察組反饋的情況可以看出,環境治理的力度以及督察的重點。
E20研究院認為,工業園區污水違規處理、超標直排等,導致斷面水質超標甚至“返劣”的現象無疑會帶來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及提標擴容的市場機會。此外,工業園區的第三方管家模式值得思考,而行業中工業園區污水治理的投資、建設、運營類項目也在增多,特別是化工園區的治理。
2021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力爭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4%左右,鋼鐵、石化化工、有色等行業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進一步提升,紡織、造紙、食品等行業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較2020年提升5個百分點以上,工業用市政再生水量大幅提高,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16%,基本形成主要用水行業廢水高效循環利用新格局。
工業廢氣方面,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許多工業企業的生產活動隨意排放的廢氣已經嚴重的污染了環境,影響到人類的生存環境。但許多廢氣排放企業不重視真正有效環保治理,造成環保設施更多是一種擺設,得不到有效的維護運行是目前市場上的不良現象。
不過近年來,隨著我國不斷加大對工業污染的治理力度,國內工業污染治理也得到顯著效果,2016年以來,我國廢氣污染物的排放量呈現出持續下降的態勢,三類主要廢氣污染物的排放量保持逐年下降的趨勢。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二氧化硫排放量為275萬噸,較2020年下降了13.65%;全國氮氧化物排放量共計973萬噸,同比下降了4.61%;顆粒物排放量共計538萬噸,較2020年下降了12.07%。
“十四五”期間,揮發性有機物替代二氧化硫列入大氣環境質量的約束性指標,VOCs污染防治成為大氣污染控制的關鍵與重點。
為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力度,提升生活質量和水平,國家和各級政府相繼出臺各項政策,鼓勵和扶持廢氣治理行業的發展。2022年9月,工信部出臺了《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暫行辦法》,提出優化集群能源消費結構,推廣清潔能源應用,開展節能改造和綠色低碳技術改造,完善綠色制造體系。2022年1月國務院發布了《“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提出持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秋冬攻堅行動,加大重點行業結構調整和污染治理力度,以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及珠三角地區、成渝地區等為重點,推進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減排。
04
礦山整治、生態修復工作加快推進
吉林省白山市礦山監管缺位,生態修復嚴重滯后問題。通化鋼鐵集團板石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未按照《白山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8-2015年)》要求,組織實施土地復墾、廢石場礦區地質環境恢復2個治理項目;所屬的5個礦區基本未開展生態修復,多數露天礦坑已存在數十年,有的廢石堆場長期超范圍、超總量堆放廢石,生態破壞問題比較突出。白山市自然資源部門對礦產資源規劃實施情況、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失職失責,日常監管缺失,監督檢查缺位,未及時發現問題并督促整改;林業主管部門對森林資源保護發展監管不力,致使林地遭到破壞。白山市渾江區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對礦山修復工作重視不夠,對毀林開礦問題查處不力,不作為、慢作為問題突出。
經查,山東省濟寧市為完成2017年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任務,研究決定采取重新設置采礦權方式對2013年以來關閉的部分露天礦山和礦山復綠項目進行整治。濟寧市原國土資源部門對政策理解和把握不準確,錯誤地認為在破損山體上整合原有采礦權,重新設置采礦權進行修復治理,不屬于新建露天礦山建設項目。以上新設采礦權礦區均采取開發式治理方式進行修復治理,由于缺乏科學嚴謹論證,職能部門審核把關不嚴,導致部分新設采礦權面積大幅增加。濟寧市泗水縣委、縣政府,鄒城市委、市政府,汶上縣委、縣政府,曲阜市委、市政府違規申請設置采礦權,濟寧市非煤礦山整治領導小組違規批復同意設置采礦權;泗水縣等4縣市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對設置采礦權把關不嚴。濟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對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指導推動不力,泗水縣、鄒城市、汶上縣、曲阜市黨委政府對礦山修復治理工作安排部署不力,工作不嚴不實;泗水縣等4縣市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對礦山修復治理工作監督檢查、指導督促不到位,導致綠色礦山創建工作進展緩慢。
2016年以來,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55家露天采石企業普遍存在越界開采違法行為,其中雙利、東輝采石公司和平山建材、山林建筑材公司越界開采量共計255萬余立方米。礦山生態修復“交白卷”,未按有關要求對廢棄礦山開展綜合治理,哈爾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阿城分局收繳的384萬元礦山修復資金長期閑置。29家采石企業毀壞林地885畝,118畝林地至今尚未恢復。區域環境污染問題突出,15家企業抑塵措施未落實,污染周邊環境。經查,哈爾濱市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局履責不力,對采石企業越界開采違法行為執法不嚴、以罰代管,搞選擇性執法;阿城區委區政府、哈爾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阿城分局對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作重視不夠、推動不力;阿城區林草局巡查管護不到位,未能及時發現采石企業破壞林地違法行為;哈爾濱市生態環境局、哈爾濱市阿城生態環境局履行監管職能不力,對采石企業執法檢查不嚴不細。
貴州省自然資源廳、貴陽市、修文縣自然資源部門在2020年省級綠色礦山遴選申報省市縣三級聯審工作中,對修文縣14個礦山申報層層把關不嚴,導致11個不符合申報條件的礦山通過審核并被授牌。修文縣委、縣政府對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工作重視不夠,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部門履行監管職責不力,導致礦山企業存在的生態破壞嚴重、生態修復滯后等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礦山恢復治理工作推進緩慢。省國有扎佐林場、修文縣自然資源(林業)、應急管理等部門對響鼓坡礦山長期存在的違法違規開采、違法破壞林地行為查處不全面、不及時、處置不力,導致違法違規問題長期未得到有效遏制。
據《中國自然資源報》報道,遙感調查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國礦山開采占用損毀土地約5400多萬畝。其中,正在開采的礦山占用損毀土地約2000多萬畝、歷史遺留礦山占用損毀約3400多萬畝。我國礦山地質環境面臨的嚴峻形勢由此可見一斑。
為了有效修復礦山生態環境,我國出臺了一些列的政策。2019年12月我國出臺了《自然資源部關于探索利用市場化方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的意見》,明確激勵政策,吸引社會投入,推行市場化運作,科學化的治理模式,加快推進礦山生態修復。2022年6月我國出臺了《關于2022年支持定點幫扶縣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意見》,《意見》明確指出自然資源部要指導支持定點幫扶縣開展生態保護修復,例如,指導江西省自然資源廳持續探索構建以市場化方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機制,科學有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
各個省份依據所在省份的特點,紛紛提出了一系列監督管理政策。2022年7月26日,江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十次會議審議通過《江西省礦山生態修復與利用條例》,這是我國首部專門規范礦山生態修復與利用管理的省級地方性法規,《條例》明確規定按照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確定采礦權人、非法開采行為人為礦山生態修復責任人;將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主體確認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并按照權責對等的原則,明確了省、市、縣三級人民政府的責任。
除了江西省外,遼寧省在2022年5月出臺了《遼寧省“十四五”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明確指出遼寧省力爭在“十四五”期間,通過生態重建、輔助再生、轉型利用、自然恢復等方式,完成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面積15萬畝。安徽省在2022年5月出臺了《安徽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明確指出到2025年,生態安全格局穩定性顯著增強,重要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工程穩步實施,自然保護地體系初步建成,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
河南省在2022年8月也出臺了一部條例,《河南省露天礦山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條例(草案)》,《條例(草案)》規定在建、已建露天礦山企業履行露天礦山綜合治理義務,承擔露天礦山生態修復責任。
05
建筑垃圾非法處置現象頻現,資源化后端的出路備受重視
吉林省長春市綠園區違法填埋大量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造成嚴重環境污染問題。2017年7月至2018年11月,長春市綠園區違法填埋混有大量生活垃圾的建筑垃圾,嚴重威脅地下水安全。2018年11月,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進駐吉林省期間,督察組向長春市交辦關于反映此問題的群眾信訪舉報,長春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局和農安縣政府在調查核實過程中不嚴不實,敷衍應付;綠園區政府履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缺失,區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局執法違法,弄虛作假,造成嚴重環境污染。
2013年8月以來,韓城市陽山莊選礦廠、下峪口村等向黃河河道違法傾倒采礦廢石、建筑垃圾、礦渣等固體廢棄物,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長期亂堆亂建,距黃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核心邊界最近處僅300余米,嚴重威脅保護區生態功能。堆放固體廢棄物總量125.9萬立方米,違法侵占黃河河道約378.5畝,導致行洪通道阻塞,河道原貌改變,自然景觀發生重大變化,濕地保護區功能受到嚴重影響,環境污染問題嚴重。2013年至2018年,國家有關部門7次向韓城市相關部門致函10件,要求查處相關違法行為,恢復河道原貌,但韓城市一直未依法履行屬地責任,沒有及時制止違法行為,相關問題始終未解決。2018年,國家有關部門組織開展清理整治專項行動,韓城市在整治過程中避重就輕,未按照要求排查有關問題,在相關整治工作未達到標準情況下,就對問題予以銷號或上報銷號,對占用濕地保護區的問題長期以來未依法處罰。
近些年來,隨著城市建設與改造的提速,建筑垃圾污染和垃圾圍城問題日益凸顯。據業內人士估算,我國每年建筑垃圾產生量可達20億噸以上,并且年均增速可能保持10%以上。
面對巨大的產生量,我國建筑垃圾處理能力卻并不容樂觀,當前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率不足10%,相較于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的90%~95%,存在很大的不足,造成大量的建筑垃圾沒有進入正常的處理渠道,從而污染水體、大氣和土壤,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從2016年起,涉及建筑垃圾資源化的國家政策頻繁推出,為建筑垃圾處理行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在政策的推動下,多個地方積極響應,紛紛針對建筑垃圾出臺了相關管理辦法,如,山西、安徽、河北、貴州、青海、湖南、云南、河南鄭州、山東煙臺、陜西西安等多個省市都明確提出了資源化利用率的具體目標。
E20研究院認為,建筑垃圾資源化產品屬于定制化產品,相較于焚燒發電、厭氧產沼等通過電網或天然氣管網直接消納的網絡剛性產品,以及基礎油、再生金屬等大宗商品而言,后端的市場需求方面具有更大的風險。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以預處理為主的移動式建筑垃圾處理技術和以生產建筑垃圾再生產品為主的固定式工廠建筑垃圾預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技術,其資源化產品最終的消納,是決定資源化成功與否的關鍵。
2020年3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五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關于促進砂石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價格〔2020〕473號)(下稱《指導意見》)。此次《意見》再次提到“鼓勵利用固廢資源制造再生砂石,鼓勵利用建筑拆除垃圾等固廢資源生產砂石替代材料,清理不合理的區域限制措施,增加再生砂石供給。這里主要指的便是建筑垃圾的資源化。
除此之外,北京要求,市政、交通、園林、水務等市級建設工程,在指定工程部位選擇的建筑垃圾再生產品替代使用比例不得低于10%。同時,我國多個省市也從政策層面對資源化產品的消納給予了一定的支持。
可以預見,建筑垃圾處理行業的東風已至,在各省市資源化指標的壓力下,建筑垃圾處理市場將迎來爆發期!業內推測,到2030年,我國建筑垃圾能夠帶來的產值將超過3300億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