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污染現象
河湖污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㈠黑臭水體
黑臭水體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水體有機污染負荷過大。主要有點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如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暴雨徑流。
2.底層污泥以及底質的再懸浮作用。城市河流污染的特點就是不僅其水質受到嚴重污染,其底泥的污染也非常嚴重。水體中的大量污染物沉淀并累積在河流底泥中,可以說,底泥是排入河流中各種污染的主要歸屬之一。但污染了的底泥還會對河流造成二次污染。在物理,化學和生物等一系列作用下,吸附在底泥顆粒上的污染物與孔隙水發生交換,從而向河流中釋放污染物質,使河流發生二次污染。引起水體中的有機污染物含量增加,導致河流黑臭。在合適環境條件下,底泥中放線菌的大量繁殖時引起河流黑臭的的一大因素。
3.水體熱污染。城市河流熱污染指河流兩岸工廠向水體排放的高溫廢水,在25℃左右時放線菌的繁殖達到最高,河流的黑臭也達到最大。
4.重金屬污染。重金屬污染也是城市河流污染類型的一種,它對河流黑臭的貢獻主要在于水體中鐵錳的含量。懸浮物中的鐵錳是重要的致黑因子之一。
㈡水體富營養化
1.基本過程
河湖富營養化過程的初始階段:水體中營養鹽比較少,溶解氧豐富,生物生產力水平低,水體呈現負貧營養型特征。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外部進入水體中的營養鹽逐漸積聚,水體中營養物質增多,河湖生物生產能力提高,生物量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水色發暗,透明度降低,水生生物種群組成逐步由適合富營養狀態下的種群所代替,河湖相應由貧營養型發展為中營養型,進而演變為富營養型。
2.主要表現
富營養化現象發展到一定階段,表現為浮游藻類的異常增殖。以藍綠藻類為主的水藻泛浮水面,嚴重時形成“水華”或“湖靛”。在迎風湖岸或湖灣處,糜集水面的藻類可成糊狀薄膜,水體呈暗綠色,透明度極低,可散發出腥臭味。而且還會分泌出大量藻類毒素,抑制魚類和其他生物的生長,對人畜造成危害,并嚴重污染環境。
自本世紀50年代以來,河湖富營養化現象已成為世界上重要的水環境污染問題。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