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建設給生態環境帶來影響深度分析
我國現有水庫約8.6萬座。這些水庫的修建給防洪、灌溉、供水、供電等方面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社會的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與此同時,由于片面追求水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水庫的修建也給生態系統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文章通過對水庫建設給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提出了相應該的解決策略。
修建水庫作為抗洪防災和水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手段,一直是國民基礎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我國水資源分布時間、空間顯著的不均勻性,水庫的建設開發在我國經濟建設過程中一直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近年來,我國水電開發迅速發展,在帶來巨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時,不科學的水庫建設潛在的負面影響也逐步顯露出來,如:河流枯竭、泥沙淤積、生態惡化、物種減少等。隨著公眾環保意識的日益提高,水庫對生態的影響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因此,通過分析水庫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能更好地協調處理好水庫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建設生態健康水庫,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水庫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一)修建水庫對河流形態的影響
河流自身的健康也是需要用水來維護的,否則就不成其河流,一定的“河道內用水”才能保持河槽的相對穩定。水庫攔蓄影響河道行水,以至不能滿足河槽相對穩定的最低要求,并且壩庫下泄的河水剝蝕下游河床與河岸,使靠近壩址下游的河道偏移、河床涮深、異常的淤積物聚集等會造成下游河道萎縮,降低其行洪能力。同時大壩蓄水對河流流量的調節,使河道流量的流動模式發生變化。筑壩使沿水流方向的河流非連續化,水面線由天然的連續狀態變成為階梯狀,使河流片段化。河流片段化的形成或加劇,使流動的河流變成了相對靜止的人工湖泊,流速、水深、水溫結構及水流邊界條件等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二)水庫建設對河流水文特性的影響
水庫攔斷江河后,對天然河流的水文情勢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這種水文變化主要表現在河流流量、河流水位、地下水水位變化等。影響最大的是多年調節型水庫,影響相對較小的是日調節型水庫。水庫水位的變化與天然江河大不相同,這取決于不同類型的調節方式,以防洪為主要目的的水庫,其水位的變化在季節上與天然河流是相反的,水位變幅較大,汛期水庫處于低水位運行;在汛末蓄水,水庫處于高水位運行。與天然情況相比,增加了江河枯水期流量,減少了豐水期流量,尤其對洪峰流量有明顯的削減作用,提高了下游防洪標準。同時,還可以提高下游工業生產和農業灌溉的用水保證率,增加水電站的保證出力。由于流域內的地表水與地下水有著密切的水力聯系,河流水文條件的改變也會影響到地下水的水位、水質等。壩址上游水庫蓄水使其周圍地下水水位抬高,從而擴大了水庫浸沒范圍,導致土地的鹽堿化和沼澤化。同時,攔河筑壩也減少了壩庫下游地區地下水的補給來源,致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大片原有地下水自流灌區失去自流條件,從而降低了下游地區的水資源利用率,對灌溉造成不利影響。
(三)水庫建設對水質的影響
攔河筑壩改變了河流的水動力特性,河流因建壩而經歷的化學、物理和生物變化會極大地改變原有水質狀況,主要表現為水庫水體鹽度增高、水庫水溫分層、庫中藻類繁殖加劇等。
1.鹽度的變化。大壩攔水以后會形成面積廣闊的水庫,與天然河道相比,大大增加了曝曬于太陽下的水面面積。在干旱地區炎熱氣候條件下,庫水的大量蒸發會導致水體鹽度的上升。此外,壩址上游土地鹽漬化會影響地下水的鹽度,通過地下水與河流的水力交換,又會影響河流水體的鹽度。
2.溫度的變化。通常,從水庫深處泄出的水,夏天比河水水溫低,冬天比河水水溫高;而從水庫頂部附近出口放出的水,全年都比河水水溫高。
3.藻類的變化。大壩在截留沉積物的同時也截留了營養物質。這些營養物質使得水庫水體更易發生富營養化現象。在氣溫較高時,藻類可能會在營養豐富的水庫中過度繁殖,使水體散發出難聞的氣味。
二、解決當前水庫環境問題的對策
(一)制定切實可行的水庫流域環境整治規劃,樹立水庫環境整治典范
中國大陸水庫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對區域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將產生重要影響。水環境治理的投入往往十分龐大,如太湖和滇池的治理已經投入數十億元,但效果并不顯著。日本琵琶湖的治理從1972年到1992年間,總投入高達152,485,000萬日元;巴西圣保羅附近鐵特河的環境恢復,10年間花費了40億美元。由于水庫水資源和水環境在中國可持續發展中占據重要的戰略地位,現階段從流域整體出發,同時將水庫環境整治工作納入地方環境保護工作的重心,樹立若干區域性水庫環境整治的典范,建立不同區域不同類型水庫環境整治的模式,帶動整個水庫環境治理工作健康發展。
(二)重視科學研究,探索水庫環境的技術難題
中國水庫眾多、分布廣泛,水庫環境問題具有多樣性和區域差異性等特點,也存在不同于湖泊的自然屬性,并深受人類活動的影響。在現階段,要加強對水庫環境問題的科學研究,開展對不同類型水庫環境的綜合研究,對水庫環境在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協同驅動下的變化過程和機制、水庫污染物類型和來源、環境沉積學和沉積物環境質量基準等方面的科學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面對日益增加的環境治理的需要,要加強水庫環境工程治理技術的研究,建立系統科學的水庫環境整治技術方案,強化方案的效益-成本分析,用最經濟的投入獲取最佳的環境治理效果。
(三)加強水庫流域的綜合管理政策、法律和制度體系的建設
水庫流域環境整治規劃和水庫科學研究成果轉化依賴于實施水庫流域的綜合管理,應建立行之有效的政策、法律和制度體系,從制度上保障水庫環境的根本改善。水庫管理部門應負責建立協調水庫流域地方政府、企業、研究機構和公眾參與的信息溝通渠道,及時發現水庫環境隱患和環境污染的累積效應,采取必要措施,積極地改善水庫環境。
(四)實施水庫環境宣傳和科技服務戰略
中國水庫多分布在偏遠山區或遠離城鎮,公眾環境意識薄弱,因而加強水庫環境的宣傳教育工作顯得尤其主要。地方政府和環境管理部門要讓水庫流域居民認識水庫環境的重要性,并自覺地參與維護水庫環境的行動,認真履行水庫環境相關規劃。管理部門要負責對水庫及周邊經濟活動給予必要的科技支撐,讓漁民了解正確的止富營養化的技術方法,科學地進行水產養殖;讓農民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有意識地采取措施減緩農業面源污染。同時,鑒于多數水庫存在漁業養殖的事實,加強對養殖戶的科學技術服務,科學地減少餌料投入,也可以減少水庫營養鹽的輸入,有利于水庫水環境改善。
三、語
水庫在發揮調蓄區域水資源、降低洪澇災害、獲得清潔能源等重要作用的同時,也對河流系統水文情勢、形態、地貌、水質以及生態環境產生了不利影響。在當前形勢下,我國需要對水庫的生態影響進行深入研究,并把生態與民生理念納入到法制規范中去,同時研究建立一套生態環境經濟評價體系,把生態環境經濟評價引入到項目評價體系中。對未來水庫建設,要把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統籌考慮,保證水庫開發建設既能滿足人類的社會需要,又起到了維護生態系統的穩定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平衡作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