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湘黔“錳三角”污染整治見聞
清水江是湖南、貴州、重慶3省市交界處“錳三角”地區的母親河,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筆下的邊城就位于清水江畔的茶峒古鎮。幾年前,清水江被當地百姓稱之為“毒河”,河里魚蝦絕跡,沿河兩岸居民怪病百出,群眾飲用水困難,糧食減產。
在江上擺渡多年的鄭先英告訴記者:“幾年前,整條江都黑黑的,用毛筆蘸水可以寫字。”鎮上居民回憶說:“污染嚴重時,江里的水臭氣熏天,皮膚粘到還起瘡。”“現在江水變清了,也不臭了,基本恢復到原來的樣子了。”鄭先英說。
當年沈從文筆下“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的景象,又回到現實中來。記者泛舟江上,看到不少鎮上的居民在江邊洗衣、洗菜,還有把水打到家做生活用水。
“錳三角”地區是我國最大、最密集的電解錳生產基地,錳礦保有儲量在1.5億噸以上。然而,由于規劃不合理、片面追求經濟增長、企業環境保護意識差以及監管不力等原因,這一地區的環境污染一度十分嚴重。原國家環保總局2005年對“錳三角”進行的現場檢查顯示,這一地區13家企業所排廢水中鉻、錳、氨氮等全部超標,其中鉻、錳最高分別超標180倍和30倍。
“錳三角”地區的污染曾經引起中央領導和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國家有關部門會同渝湘黔3省市交界地區地方政府共同研究并制定了錳污染整治方案。2006年3月,國家有關部門將“錳三角”區域污染整治工作列為當年首批掛牌督辦案件。
記者了解到,經過一年多的集中整治,“錳三角”地區41家電解錳企業中1家污染嚴重、整治無望的企業已被取締,30家企業被停產治理,10家企業被限期治理,補交排污費4972萬元。花垣、松桃、秀山3縣電解錳企業污染整治共投入治理資金21913萬元。
目前,“錳三角”污染整治目前取得了明顯效果,3省市交界地區的區域環境質量得到了明顯提高,大部分電解錳企業都建立了廢水循環利用系統和污染物在線監測裝置。花垣、松桃、秀山3縣境內主要河流斷面總錳、氨氮、六價鉻等主要污染物濃度大為降低,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三級標準。
記者在秀山縣采訪時,隨處看到“不是企業消滅污染,就是污染消滅企業。”的標語。位于這個縣的重慶武陵錳業公司曾是“錳三角”的污染大戶。整治期間,這個廠投入2600多萬元環保專項資金,增添了一批污水、廢渣、粉塵等環保處理設施。對含鉻、含錳廢水經處理后循環使用,通過靜電除塵降低粉塵污染,安裝了酸霧吸收塔,對車間地面也進行了防滲漏改造。公司總經理楊智勇說,事實上,開展清潔生產是企業自身發展的要求,只有在每個生產環節節能降耗,循環利用,才能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環保整治不但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還為企業企業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據了解,經環保治理后,“錳三角”地區的電解錳企業噸產品用水量由原來的20-30噸減少到3-5噸。
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近日在“錳三角”實地考察后指出,國家采取強制措施針對這一區域進行集中污染整治,目前治理成效明顯,其中有經驗也有教訓,應汲取教訓、推廣經驗。他說,眼下必須高度重視鞏固整治成果,堅決防止反彈,“錳三角”治理工作要在今后3至5年取得突破性進展。
“錳三角”地區走過“只污染不治理、先發展后環保”的老路,給當地生態環境帶來沉重打擊,教訓極其深刻。記者采訪時,當地領導表示,他們將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政策,嚴把行業準入關,同時,通過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逐步淘汰、整合一批規模小、工藝落后、污染嚴重的企業,并勵企業加大對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力度,實現“節能、降耗、減污、增效”,從根本上徹底解決錳污染問題。
此外,對電解錳企業進行工藝改造、廢渣利用、污水處理三大工程進行專項研究,開辟廢渣綜合利用最新途徑、降低生產能耗,削減污染物總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