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推廣人工濕地技術治理農村生活污水
面對小城鎮和村莊生活污水過于分散、難以治理的狀況,海南省積極探索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新工藝、新技術,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污染,改善村鎮生態環境,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自2006年以來,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安排755.2萬元資金支持22個鄉鎮和村莊開展生活污水人工濕地處理試點,現已建成村鎮生活污水人工濕地處理工程11個。
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自然生態保護處副處長王清奎說,人工濕地工程建設運行費用較低,單位投資成本約1100元/噸,大約為一般二級污水處理廠的1/3,運行成本低于0.1元/噸,僅為一般二級污水處理廠的1/6.劣Ⅴ類的地表水經過人工濕地處理后,出水指標可達到Ⅱ-Ⅲ,生活污水經過處理可達到一級排放標準。
生活污水人工濕地處理工程造福
記者深入海口、三亞、萬寧、文昌等市縣調研,發現生活污水人工濕地處理工程有效地治理了農村水污染。
記者在文昌市文教鎮采訪時了解到,該鎮位于文昌市的東部,鎮墟面積47.5公頃,常住人口5100人,日均污水量約1000噸。鎮墟排水溝呈現"7橫12縱"網狀布局,原有多個排污口向文教河直排污水,另有多個排污口,向農灌渠排污,對文教河及周邊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
文教鎮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示范工程(一期)日處理生活污水500m3,是海南省第一個利用人工濕地技術處理城鎮生活污水的系統工程,也是文昌市第一個對城鎮生活污水進行處理的工程,該工程對生活污水的處理效果好,對CODcr、BOD5的去除率可達60%-85%,總氮去除率可達45%-65%,總磷去除率約為50%,生活污水經過系統處理后可達《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一級排放標準。
該工程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很大程度上改變文教鎮的鎮容、鎮貌,消除污水橫流、污染農田的現象,經處理后的水用于農作物澆灌,確保農用水安全。同時,工程用地上生長的水生植物造就了一片綠洲,形成一個令人賞心悅目的生態景觀和休閑去處。
記者在萬寧市龍滾鎮生活污水人工濕地處理工程采訪時了解到,龍滾鎮位于萬寧市北部,人口較密集,全鎮總人口23112人,鎮墟人口5000人,日排放污水量大,影響城鎮居民的生產與生活。
2007年,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籌措資金支持建設該工程,同意將該鎮生活污水人工濕地處理工程納入鄉鎮國土生態保護示范項目。2008年11月,該工程正常運行,采用復合垂直人工濕地技術,處理污染物濃度相對較低的生活污水,日處理量400m3,占地約1100m2,出水水質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一級標準,投資小,運行費用低,有效解決當地生活污水環境突出問題,美化、凈化生態環境,符合農民耕種用水標準。
為了確保工程正常運行,萬寧市環保部門加強日常維護,組織定期清理雜草、修剪濕地植物及疏通管道,實行實地監察、抽樣監測,確保水質符合標準。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工藝先進
人工濕地的工藝原理是在不同材質、不同粒徑配比的基質填料上種植特定的凈水植物,從而成為人工建造的、可控制的和工程化的濕地生態系統。當污水通過濕地系統時,其中的污染物質通過沉積、過濾、吸附和分解等作用得到凈化。
同時,人工濕地中的植物除了可增加濕地基質的透水性,還能與周圍環境的原生動物、微生物等形成各種小環境,通過氧的傳遞,形成特殊的根際微生態環境,這一微生態環境具有很強的凈化廢水的能力。
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的技術優點是系統凈化功能強:劣V類的地表水經過處理后出水指標可達到II-III類,原生活污水經過處理可達《污水綜合排放標準》(8978-1996)一級排放標準; 適用范圍廣:不僅可對污水進行集中處理,而且可因地制宜進行分散處理;不僅可用于生活污水、城市綜合污水處理,還可用于部分行業廢水的處理,如農業、養殖、礦山等。
與此同時,該系統常年運行比較穩定,即使在冬季也有較好的凈化效果; 建設、運轉費用低,尤其是運轉費用在0.1元/噸以下; 既可處理污水又可美化環境; 運行、維護簡單方便,日常運行管理維護只需一名兼職管理人員。
海南推廣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優勢明顯
(1) 海南省獨特的地理位置與自然條件。海南省屬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暖熱,沒有霜期,日照時間長,植被生長快。這種氣候非常有利于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
(2)海南省擁有比較豐富的土地資源,可利用土地較多。由于人工濕地相對于常規污水處理廠占用土地資源較多,因此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在海南的小城鎮能有較大的推廣空間。
(3)較少的建設、運行費用。海南省部分城鎮的經濟實力相對薄弱,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的運用,可以避免某些城鎮污水處理廠建得起用不起的尷尬局面。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