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污水變中水 雨水巧收集
景色優美的海濱城市大連水資源卻十分匱乏,年均降水量為682毫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590立方米,僅為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1/4。
2003年,大連被國家水利部確定為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城市。試點期間,大連市探索出一條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新途徑:大規模海水淡化裝置、全自動化微噴滴灌系統、生態節水型新農村、現代化水循環綜合利用社區……構成一幅幅集生態、環保、節約為一體的節水畫面。
在大連市的大有恬園居民住宅小區內,小區污水通過凈化處理變為中水,中水、雨水、地下水成為小區新的水資源,實現了水的循環利用,居民沖廁、洗車、園區綠化及景觀用水均采用中水,可節省自來水30%以上。
水循環綜合利用小區一角 |
兩級處理,節省自來水30%
大有恬園小區住宅部分總面積17.5萬平方米。物業經理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對于小區的生活污水,主要采取一二級處理站分級處理的方法。 ”先將小區排的污水收集起來,再加上從上游小區截流一部分污水,由中水站對這些污水進行處理。
污水首先在一級處理站進行處理。一級站的處理工藝是生物接觸氧化法,將污水中的有機物質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污水在過濾室中先后要經過沉淀、過濾、脫硫、脫磷、氧化等程序。
一級處理站在小區外,靠近市政管網。一級處理完成后,將水沿著小區東側的泄洪明渠,一直輸送到小區內的一個地表水庫。水庫的容量是5萬噸,而這5萬噸的水就形成了一個循環的節點。假如小區每天沖廁用水為100噸,中水站就處理100噸的水補充到水庫,水庫可以使中水形成自然狀態下的凈化。
通過水庫自然凈化,再經二次處理后的中水,基本接近地表四類水標準。之后,再通過管網輸送到用戶家中沖廁。沖廁用水占家庭總用水量的1/3,大有恬園每個用戶的坐便器上都安裝有兩根管,自來水管和中水管,用戶基本上都使用中水。中水還可以澆花、種草,做為景觀、消防及洗車用水。
大有恬園自籌資金投資建設的中水站,目前日處理能力可達2000噸,供自己小區使用綽綽有余。一期小區的節水設施已經運行了4年時間,一直比較穩定。即使大有恬園一二三期工程全部投入使用,這個水站也是夠用的,能滿足50萬平方米住宅的中水需求。
“雨水滲井”:新的雨水收集方式
對于用水儲備,小區也進行雨水回收,可是他們的回收既不是簡單的蓄水池,也不是諸如沈陽市鐵西區凌空八社區的雨水回收罐,而是“雨水滲井”。
小區開工建設之前,相關專家認真研究了這塊地,并找到了這塊地的地下水脈,在出水點處建了7眼井。當雨水形成一定規模后,土壤便飽和了,這樣,水就會往地下滲,最后滲入井中。土壤對水有一定的凈化作用。
這些水按其所達到的標準,可以直接作為生活用水。把它串連起來,小區5萬平方米公建部分就使用這個水,不使用自來水。地表水與中水有個循環關系,中水澆花種草,通過樹木花草的自然處理,經過地面滲透到地表,變成地表水。兩種水在運動中會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關系和自然的處理關系。
大有恬園是一個在山地地形上建設的小區,小區內有個積水面、匯水區。步入小區,你會被綠色所包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整個小區種了兩萬株樹,而1棵10年生的樹可以吸附5噸水。
通過樹、草、植被、土壤這個層面可以形成對水的涵養能力,形成地表水。也就是說,水下來了,涵住了,沒有造成洪水流走。小區在山地地形地貌基礎上,通過種樹,使住宅處于森林之中,形成森林植被,成為了涵水能力豐富的地表層。
“這樣,地表水就會被充分利用起來,發揮其作用。 ”物業經理向記者介紹,“所以,地表水利用應該是讓雨水滲透到地表,讓地表涵養層形成涵養能力,通過找出水點再利用這個水。 ”
排污為零,減排同時緩解水荒
大有恬園小區自行處理污水,循環利用,并采用雙管道往用戶家中輸送,排污基本為零。不僅節水,而且減排。僅中水一項,就使社區節省自來水30%以上,每年可節省7萬至10萬噸自來水。小區先后獲得“國家環境友好工程”、“綠色社區”、“國家康居住宅示范工程”等多項榮譽稱號。
大連市節水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實際上,對于此類節能小區,大連市早有規劃。1994年,大連市委、市政府出臺的《大連市城市中水設施管理辦法》中就已經提到,賓館的建筑面積如果在2萬平方米以上,住宅小區人口如果在1萬人以上,要求使用中水。寫字樓和辦公樓等設施如果用水量一天超過100噸,也要求使用中水。可以說,大有恬園社區在這方面作出了示范,非常有推廣意義。
如果在新小區的開發建設中都能做到這些,并且做得科學、到位的話,相信一定會大大減少對自然水資源的破壞,大大緩解城市水荒問題,同時大大降低水的利用成本。
這雖然只是大連市節水的一個側面,然而,通過它,我們不難感受到大連市的節水行動已經深入到各個角落。記者從大連市水務局獲悉,作為全國首批“節水型城市”,大連將制定一個節水型社會的中長期規劃,并且從體制上、技術上建立體系支撐節水型社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