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區城鎮污水處理:市場化過速隱患多
在節能減排持續的壓力下,各地紛紛以市場化方式破解城鎮污水處理難題,實現污水的有效處理。但記者在中部一些地方采訪發現,各地集中上馬污水處理設施,條件不成熟時,通過政府補貼推動躍進式市場化操作。而當前城鎮污水處理項目規模小、太分散,污水處理費用難到位,已導致眾多企業獲利艱難。
專家擔心,在政府一味加快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市場化的共同作用下,后期容易出現污水處理設施運行陷入困境,給政府帶來沉重負擔等風險問題。
要達標趕工期 政府超常規推動市場化
記者采訪發現,在節能減排的壓力下,近兩年來各地都在大規模上馬污水處理設施項目。江西和湖北在2010年前分別要建80座和79座城鎮污水處理廠。根據過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中出現的“空轉”情況,各地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拍賣特許經營權,委托企業商業化運行方式,確保污水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
尤其是今年上半年,中部地區不少地方節能減排沒有完成任務,指望盡快建成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確保今年和來年COD減排任務的完成。各地紛紛加快推進市場化條件下的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中國水務集團荊州市中水環保有限公司董事長柏樹說,目前各地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趕工現象十分嚴重,各地主要領導都與上級簽訂了責任狀,“污水處理廠兩年之內建不好,縣長就別當了”。一些地方環保部門負責人說,為加快工程進度,同一張設計規劃圖紙稍做修改后,在十幾個污水處理項目上多次重復使用,難以做到因地制宜,科學布局。為加快進度,趕工期,當前一些地方“先上船,后買票”,在沒有明確運行企業和污水處理費標準的情況下,大多采取TOT模式,即政府自己先期出資建設,而后移交給企業運行。
不少地方對即將參與污水處理設施運行商業企業進行額外補貼,加快吸引和引進污水處理企業。在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期內,一些地方政府就給予企業財政補貼;在截污管網不到位、進入污水不足的情況下,按照處理設施設計運行能力與實際能力的差額,由政府財政對企業進行補貼。
與一些地方政府超常規推動城鎮污水處理市場化不一致的是,當前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市場已出現大而散、設施規模偏小的問題,商業企業獲利艱難。
根據國內污水處理行業現狀,日處理污水10萬噸以下的都是小型污水處理廠。德國柏林水務集團南昌青山湖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苗育中介紹,目前我國大型污水處理設施集中的大型城市基本飽和,目前正在開發和形成的市場都集中在中小城市,絕大部分是中小型污水處理設施,規模小。今年開始,江西在建的80個縣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都在5萬噸以下,個別的甚至只有6000噸。
柏樹說,污水處理產業的利潤基本上是通過加強管理來獲得的,污水處理廠規模越小,單位管理成本越高,企業就難以獲利。當前我國的污水處理行業還只是保本微利,大部分中小型污水處理廠都運行艱難。中國水務集團經營的荊州市紅光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為10萬噸,由于規模小,每噸污水的處理綜合成本是 0.83元/噸,而荊州市目前收取以及給予企業的污水處理費是0.70元/噸,即使達到國家標準的0.80元/噸,也還有不小差距。
市場化過速 隱藏高風險
在缺乏規模效應和污水處理費難到位的情況下,企業成本增加風險高,一些地方過速的污水處理市場化進程隱藏不少風險。
一方面是不恰當的市場化模式所引發的管理風險將在后期顯現。亞洲環?毓捎邢薰灸喜i鰩水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紀仁華等人介紹,地方為趕工期,多采取TOT模式,其最大弊端就是建設者與使用者分離,一些地方因污水處理設施的地基下沉、池體開裂等,導致污水處理不達標,地方政府與企業之間相互扯皮,矛盾重重。
另一方面是后期資金鏈不穩定,污水處理難以做到穩定運行,尤其是那些依靠政府額外補貼才愿意進入市場的企業將難以為繼。
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各地自備水比例大,實際污水處理費收取不到位,政府資金緊張。記者發現,我國中西部地區大量城鎮個人、單位都有自備用水,占當地供水量的比例不低。而各地都是通過與城市自來水費捆綁形式,收取污水處理費,實際上導致大量進入污水處理廠的污水,并沒有被征收相應的處理費。城建部門調查,湖北荊州市城鎮日供水量為71.5萬噸,但城市自來水供水量只有20萬噸,其余都是自備用水,導致荊州市產生的2/3生活污水收不到污水處理費。
同時,我國中西部地區經濟普遍落后,污水處理費達標收取,群眾負擔重。湖北省監利縣建設局總工程師王光清說,監利縣目前縣城的自來水費是1.4 元/噸。在經濟落后的監利縣,又處于湖泊和江河。一旦當地日處理3萬噸的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建立后,加上0.80元/噸的污水處理費,每噸2.2元的水費將給群眾造成不小的負擔。
由于污水處理費難收,一些地方要么財政兜底,要么污水處理設施被閑置。目前,中國水務集團在東北個別城市采取BOT模式運營的生活污水處理廠,因政府無法支付污水處理費,被迫轉回給了當地政府。
理性看待市場化 綜合收費捆綁出讓
武漢市城市排水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認為,我國大部分城鎮沒搞過污水處理項目,缺乏相應的經驗和人才,污水處理市場化不能急于求成。
首先,各省份對污水處理項目要因地制宜,慎重選擇市場化污水處理模式,對市場準入進行細致評估。專家認為,污水處理項目建設一定要有中長期的成本預算,再選擇市場化污水處理模式;對市場準入進行細致評估,不是企業有錢就可以上項目;要加強政府有關參與人員的技術經驗培訓,防止由于地方官員經驗不足,在投資商設定的規則里吃虧,增加群眾負擔。
其次,改變污水處理費收取渠道單一局面,合理界定自供水單位的污水排量,達到多渠道收取污水處理費。
第三,提倡將分散在各城鎮的中小型污水處理項目進行“捆綁”,形成規模效應,既吸引企業參與,也減輕群眾繳納污水處理費的負擔。江西省建設廳城建處李日龍說,江西新建的中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單個進行招標,污水處理費將在1元/噸以上,絕大多數城鎮居民根本無法承擔。目前,江西將在建的80個縣市污水處理廠全部捆綁打包,形成項目規模,吸引了眾多大型水務集團蜂擁而至。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