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活垃圾怎么辦?
建設“珠三角生態宜居名市”,是開平市委市政府和廣大開平市民群眾正在努力的一項工作。近年來,開平市通過“四亂”整治,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等形式,大力整治了開平城區的環境衛生,靚麗、整潔的開平市容形象越來越深入人心,但是,在開平農村各地,垃圾遍地、衛生死角眾多的現象還處處存在。開平農村的臟亂差,與開平市作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的美譽格格不入,是開平市建設“珠三角生態宜居名市”首先要消滅的現象。
今年,開平市政府將整治環境衛生工作的“觸手”首次伸向了農村,啟動了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工作,計劃用4年時間完成開平全市農村生活垃圾整治工作,按照“戶集、村收、鎮運、市處理”的要求,建立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的長效機制。今年,是開平市啟動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工作的第一年,該市計劃在三埠、長沙、赤坎、水口、沙塘、蒼城、月山等鎮(街)每個村委會抓一條自然村開展試點工作。今年,開平市委、市政府還將這一工作納入了58項重點倒逼機制工作之一。
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試點工作進展如何?有何先進典型?又面對哪些困難?記者通過深入調研后獲悉——開平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工作,依然任重而道遠。
目標:4年100%實現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
A
關注
政協委員:加強對農村群眾的環境衛生意識教育
當前開平市一些農村的生活垃圾仍然處于無管理、無處理的狀態,除了一些文明村之外,其他鄉村的居民不知如何處理生活垃圾,存在垃圾被隨意丟棄在池塘邊、馬路邊的現象。
消滅農村臟亂差現象,尤其是消滅農村生活垃圾亂丟亂處理現象,是廣大開平市民群眾都關注的事情,近年來,有政協委員還積極提交提案,為實現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鼓與呼。
在開平市政協十一屆七次會議和開平市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上,開平市政協委員、開平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梁詠紅兩次提交了《關于回收處理農村生活垃圾的建議》提案,對農村生活垃圾影響環境衛生的現象深表關注。
梁詠紅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村生活垃圾和城市生活垃圾已經沒有區別。但是,當前開平市一些農村的生活垃圾仍然處于無管理、無處理的狀態,她本人去過多個鎮的一些農村發現,除了一些文明村之外,其他鄉村的居民不知如何處理生活垃圾,存在垃圾被隨意丟棄在池塘邊、馬路邊的現象。由于丟棄的垃圾沒有進行任何處理,越積越多,那些無法自然溶解的垃圾嚴重污染環境,影響農村衛生。
梁詠紅建議,要大力加強對農村群眾的環境衛生意識教育,使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開平市政府要加大回收處理農村生活垃圾的投入,實現全市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同時要在開平全市開展清潔衛生運動。
B
現狀
大部分村委會:各人自掃門前雪
除水口鎮外,很多農村鎮的環衛部門,其實都是一些沒有掛牌的臨設機構,由鎮政府出點錢,承包給私人管理,錢少,人員也少,工作的積極性和責任感也不強,圩鎮街道上,尤其是市場周邊的垃圾不能得到及時清理,圩鎮衛生狀況堪憂。
在開平,對生活垃圾的處理,存在著嚴重的“城鄉差別”。
開平市環衛處副主任方錦安告訴記者,開平城區每天有近1000名環衛工人負責清掃、收集開平城區20多萬人的生活垃圾,然后送去梁金山垃圾填埋場集中填埋處理。
方錦安說,開平每個鎮基本都有自己的環衛處,大部分鎮將垃圾運去各鎮的垃圾場堆放處理。只有水口、赤坎、塘口等鎮的環衛處有垃圾運輸車,運來開平市梁金山垃圾填埋場處理。記者了解到,除水口鎮外,很多農村鎮的環衛部門,其實都是一些沒有掛牌的臨設機構,由鎮政府出點錢,承包給私人管理,錢少,人員也少,工作的積極性和責任感也不強,圩鎮街道上,尤其是市場周邊的垃圾不能得到及時清理,圩鎮衛生狀況堪憂。
而各鎮的農村,生活垃圾絕大多數還處在自生自滅的無管理狀況,除了在一些文明村,建有垃圾池之外,其他村子都是將生活垃圾隨意丟棄在家門口的池塘邊。就算是有垃圾池的文明村,垃圾的處理方式,也是放一把火燒掉,這種方式,不但會產生新的污染,而且也無法徹底燒干凈。
方錦安告訴記者,開平全市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當前只有三埠街道辦事處的石海、燕山等村(居)委會,和長沙街道辦事處的幕村、沖澄等村(居)委會,實現了真正的由開平市環衛處統一收集處理。三埠和長沙的政府出面協調,由這些村(居)委會出錢,開平市環衛處按垃圾的數量進行收費,負責處理。其他的村委會,都是“各人自掃門前雪”。
C
決心
目標:4年100%實現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
按照計劃,從2011年到2014年,用4年時間完成開平市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工作,按照“戶集、村收、鎮運、市處理”的要求,建立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的長效機制。
針對政協委員的提案和廣大市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開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工作,并于今年內全面啟動了這一工作。開平市委市政府于今年7月出臺了《開平市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方案》和《關于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工作的實施辦法》。開平市還建立了全市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聯席會議制度,成員單位包括開平市委宣傳部、住建局等10多個部門單位,并在各鎮(街)建立了工作機構。按照計劃,從2011年到2014年,用4年時間完成開平市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工作,按照“戶集、村收、鎮運、市處理”的要求,建立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的長效機制。今年,在三埠、長沙、赤坎、水口、沙塘、蒼城、月山等鎮(街)每個村委會抓一條自然村開展試點工作,從2012年開始在開平全市鋪開該項工作。
按照《方案》,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實行市、鎮、村委會、自然村、受益人5級負責,共同參與的方式,共同籌措資金,從2012年開始,開平市財政將安排專項資金,用于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補貼,各鎮(街)建立資金保障機制,各村委會或自然村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安排相應專項資金,受益人適當交納垃圾清掃費和處理費。有了經費保障之后,在硬件建設方面,各鎮建設一個占地面積100平方米的固定垃圾壓縮站(中轉站),購置足夠數量的垃圾運輸車和其他運輸工具,各鎮、村聘請一定數量的保潔工人。
D
典型
長沙:農村生活垃圾“戶集、村收、鎮運、市處理”
長沙街道辦事處村級環境衛生長效管理工作經費堅持“鎮村統籌,以村為主,鎮級補助”的原則。其中垃圾斗購置及維修費,年收入100萬元的村(居)委會與辦事處按6:4負擔;其它村(居)委會按4:6負擔。
長沙街道辦事處平岡村委會旁邊的池塘邊矗立著一棟黃色小屋。該村委會主任吳文學向記者介紹說:“這是我們去年10月份建好的垃圾收集屋。按照計劃,像這樣的收集屋,每個自然村設1個,平岡村一共10個。”記者見到,在平岡村委會的村場上,時時可見一些保潔員在清掃收集垃圾,村場上處處保持著干凈整潔的村容村貌。
吳文學主任說,平岡村委會的生活垃圾處理,實現了“戶集、村收、鎮運、市處理”的機制,也建設好應有的硬件。每個自然村都聘請了一兩個保潔員,由他們將垃圾收集后放到村的垃圾收集屋,然后兩三天一次將垃圾屋的垃圾運到村委會的垃圾中轉站,再由中轉站運到開平市區的垃圾處理中心。
吳文學告訴記者,“在每個自然村設立一個垃圾收集屋,大概要花費8000元,建立一個中轉站,大約花費16000元,為了建設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的硬件設施,已經花費了五六萬元。”這些錢基本上由村委會承擔,而保潔員的工資則由自然村和村委會共同承擔。
平岡村委會在處理農村生活垃圾工作上的迅速行動,是長沙街道辦事處各村委會這方面工作的一個縮影。
記者了解到,長沙街道辦事處成立了村級環境衛生長效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村級環境衛生管理工作的統一領導、指揮、協調和督查等工作。
長沙街道辦事處黨政辦主任陳國強介紹說,該辦事處村級環境衛生長效管理工作經費堅持“鎮村統籌,以村為主,鎮級補助”的原則,辦事處給予補助:1、垃圾斗購置及維修費:年收入100萬元的村(居)委會與辦事處按6:4負擔;其它村(居)委會按4:6負擔。樓岡圩和機動垃圾斗由辦事處負責。2、垃圾清運費:每月由村(居)委會與環衛進行結算,辦事處憑環衛處提供與各村(居)委會的結算單據作為結算依據,補助50元/車,每一季度與村(居)委會結算一次。
記者還了解到,在長沙街道辦事處的指引下,各村(居)委會都制定《衛生公約》發放到各家各戶,要求全體村民共同遵守。
“今年推行試點工作后,經濟條件好的鎮、村,都能先行一步,制定了方案,落實了經費,購置了環衛設備。經濟條件差的鎮、村,只能一步一步慢慢來。”開平市政府辦公室黨組成員、副主任科員鄧文漢告訴記者。
記者手記
有錢就好辦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要實現開平全市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最大的困難其實是經費問題。富裕的鎮和村,不是問題,那些較為貧困的村、鎮,要進行首期投入和常年的經費投入,困難很大。這也是記者在采訪中,看到不少試點村、鎮正在猶豫不決,舉步維艱的原因。開平市環衛處副主任方錦安說,每個鎮要建設垃圾中轉站,土建工程的費用需要12萬元左右,壓縮設備和垃圾運輸車約60萬元,光這兩項最大的硬件投入,對于個別年財政收入總共只有數百萬元的鎮來說,數字巨大。而且,要維持所有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每個鎮每年的投入需要40多萬元,這個投入是常態性的,對開平不少鎮來說壓力很大。同樣,眾多村委會、自然村的經費緊張,也影響到了各項硬件設施的建設。
窮鎮、窮村,又如何解決經費問題呢?
記者在采訪中,不少群眾還反映,按照開平市政府出臺的《方案》,實施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受益者要付費,每住戶常住人口每月要收取1元,飲食店、工廠、各類店鋪都要繳納垃圾清運費。這種收費,很多農村群眾肯定不會支持。
有人提出,開平市政府和各鎮(街)何不將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工作,可不可以不向農村群眾收費,而完全當作一項公益項目來實施呢?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