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餐廚垃圾處理 科學回收再利用
令人頭疼的餐廚垃圾,是隨意傾倒,還是回收處置?是聽之任之變成“地溝油”危害百姓,還是加以源頭管理、科學回收利用?帶著一連串問號,記者踏訪了吳涇化工區內的上海餐余垃圾處理技術有限公司,只見載貨卡車來回穿梭、實驗室內窗明幾凈、加工車間里毫無異味……公司董事長張平如數家珍:“這里每天回收200噸餐廚泔腳垃圾,被加工成有機肥料、飼料,即使是下腳料廢油脂,也能制成肥皂……回收區域現已覆蓋閔行、徐匯、黃浦等區。”
泔腳可變寵物零食
走進生產車間,十幾臺“分離處理一體化”設備整齊排列,從早到晚都在吸收消化餐廚垃圾,忙得一刻不停。據統計,自2005年以來,這里累計吞入(處置)餐廚垃圾近40萬噸,吐出(生產)飼料原料、有機肥6萬噸。
在一個大型魚缸里,數尾觀賞魚在搖頭擺尾地覓食,吃得津津有味。一位工程師說,喂魚的飼料就是由回收的餐廚垃圾加工而成。這些飼料既可喂養觀賞動物、毛皮動物,還是家養寵物貪吃的零食呢。
一眼望去,長長的堆肥槽內,翻堆機沿軌而行,拌和著除臭菌、高溫菌,日復一日地將餐廚垃圾及廢水制成有機肥原料。這些有機肥原料既是無土栽培的基質,應用于觀賞盆栽;還可以作為農用有機肥原料,用于改良土壤。走進蔬菜試驗地,一畦綠葉菜長勢喜人,一打聽才知道這是使用有機肥原料的成果。目睹此景,令人感嘆:“變廢為寶”在這里成了不爭的事實。
用心督導垃圾分類
每天中午,有十幾輛餐廚垃圾收運車前往閔行區800多家單位回收餐廚垃圾,運行線路覆蓋全區370平方公里,隨車的管理人員、駕駛員、裝卸工并非是簡單的回收運輸,還主動扮演“督導員”角色。他們不分晝夜,深入各單位食堂、就餐點、垃圾箱房,耐心指導如何從垃圾源頭減量、怎樣分類收集,督促整改任意傾倒等問題。例如,某高校食堂原來每天產生40桶、8噸餐廚垃圾,處理過程極不規范。經過半年“督導”,這家單位的餐廚垃圾量減少了一半,回收處置逐步規范,現已成為“餐廚垃圾減量化”的示范單位。
據了解,全市60所高校的餐廚垃圾都已納入回收利用渠道,不僅變廢為寶,而且推動就餐文明。
科技創新獲“雙效益”
上海餐余垃圾處理技術有限公司的能工巧匠經過無數次科學實驗,率先在全國餐廚垃圾處置領域闖出了一條科技創新之路。閔行區采納了該公司的創新技術,已成功申報成為“全國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區)”。春華秋實,公司不僅捧回了全國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獎、國家發明展金獎、上海市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獎一等獎等13個獎項,還擁有了8項發明專利技術,去年又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
這里的職工很是自豪:“阿拉公司獲得了‘世博運行保障先鋒’稱號。上海世博會累計接待7000多萬中外觀眾,世博園區內每天產生大量餐廚垃圾。阿拉公司就勇挑重擔,每天深夜接收處置大量泔腳,確保世博園區清清爽爽!”回收利用餐廚垃圾,仿佛種活了“綠色搖錢樹”,每天都會產生節能減排的社會效益和一定的經濟效益。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