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培植新興產業 根治太湖污染
63歲的陳瑞萍是家門口一條小河的環保志愿者。每天,她都要觀察河水是否出現污染,并撰寫日志。她仔細裝訂的記錄本里,詳細記錄著時間、地點、河水顏色等等。
“呵護太湖,要靠每個人努力。”回憶起2007年那個悶熱揪心的夏天,陳瑞萍老人至今仍心有余悸。瘋長的藍藻,引發無錫供水危機,讓她以及眾多的無錫市民守著我國第三大淡水湖,竟然要去超市購買桶裝純凈水喝。
那場不期而至的藍藻危機,至今仍是無錫人不堪回首的記憶。沒有僥幸,更沒有退路。無錫人徹底清醒了,知恥后勇,知難而進。
責任到人
新增財力20%投入治污
藍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其生長與水質互為因果:水質越惡化,藍藻就會越瘋長;藍藻越泛濫,水質就會越惡化。
2007年太湖水危機的爆發,讓無錫以前所未有的決心,舉全市之力展開太湖治理和生態重建行動。保護規劃、生態修復、控源截污、監測監控、綜合治理等一系列“全覆蓋”措施相繼推出。
治太要治河、治河要治污、治污先治人、治人先治官。無錫市率先推出“河長制”,無錫各級黨政負責人因此而多了一個“特別職務”——“河長”。
“讓黨政一把手掛帥負責河道治理,就是抓住了管理的源頭、責任的源頭、治污的源頭。”
擔任梁溪河“河長”的江蘇省委常委、無錫市委書記黃莉新的手機上,每天都能收到梁溪河的斷面水質信息。“如果氮磷指標升高了,我要負責任!”
“河長制”在探索實踐中不斷向縱深推進。目前,無錫1284條河流全面實施“河長制”和“片長制”,全部落實了具體責任人負責溝通水系、拓浚河道、整修河岸、清除淤泥等河道綜合治理等事務。
在實施“河長制”后,無錫建立“治太”長效機制。在《飲用水水源保護辦法》《水環境保護條例》的基礎上,無錫去年8月正式啟動了“以環境補償控制排污總量”的新探索,以市場為導向,實現污染物排放指標的有償使用,推進排污許可證和排污權有償使用、交易制度。
2012年12月30日,無錫還與太湖南岸的浙江省湖州市簽署了《無錫湖州保護太湖合作框架協議》,開創了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跨省跨區域合作的先例。
除了制度,還有資金。無錫市市長汪泉表示,無錫保證每年新增財力的20%用于太湖治理,兩年來先后籌措“治太”資金137億元,確保了“治太”重點項目的推進。無錫還出臺有關優惠扶持政策,吸引社會資金參與環境建設,加快環保產業化步伐,形成多元化的環保投入機制。
長廣溪,是無錫蠡湖連接太湖的一片濕地。從2013年5月起,無錫市潤球生態循環科學研究所生態研究專家楊國新和他的團隊開展了“養菱凈水”生態綜合修復示范工程,在這片水域布植了150畝菱角和腳帶草,使得這一區域水底環境改善。
經江南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監測,經治理后該區域水質已由Ⅳ類水改善為Ⅱ類水,水體透明度由原來的0.3到0.5米提高到1.5到1.8米,達到試驗目標。試驗區水域的水質已恢復到上世紀60年代的水平,部分湖底已長出鞭子草。人在船上可看到湖底草葉搖曳、魚蝦暢游。
發展轉型
大力培植新興產業
穿過蠡湖隧道,迎面看到的便是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電影《畫皮Ⅱ》中絢爛神奇的特效,正是在此誕生。產業園總經理施娟說,這個以“后期制作和數字特效”為特色的“華萊塢”,正成為電影數字產業的新基地。目前,已有87家影視企業簽約落戶園區,完成了50多部影視作品,今年又將有38部影視劇在園區拍攝和制作。
產業園的建筑原是雪浪鋼廠的廠房。這家納稅大戶昔日的輝煌,在無錫幾乎無人不知,但為了挽回一湖清水,無錫堅定地對鋼廠實施搬遷。
無錫人都明白,問題出在水里,根子卻在岸上。而太湖生態危機的警鐘,敲醒了無錫人,推動了無錫的轉型行動。
“早轉早主動,早轉早受益。如果今天不主動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明天就會被產業結構所調整。”無錫濱湖區委書記袁飛介紹說,濱湖區對所有存量企業中的化工、“五小”、“三高兩低”企業,毫不留情地實施最大限度的關、停、并、轉。沿著太湖大道環湖繞行,過去林立的工廠早已被綠樹成蔭的生態園林所代替。
近6年來,無錫累計關停2600多家企業。但損失的工業增加值僅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5%,無錫經濟增長沒有“失速”。
原因何在?“依靠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雙輪驅動’,推動產業升級轉變,讓經濟結構變得‘更高、更輕、更綠’。”無錫市委常委、無錫新區黨工委書記許剛道破了其中的奧秘。
在無錫新區震澤路18號一座墨綠色建筑內,對著一系列陳列品和圖片,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感知中國物聯網集團董事長劉海濤示意記者只能聽和看。這些略顯神秘的陳列品,是無錫新興產業戰略布局中熱捧的“物聯網”的核心組件“傳感器”。
劉海濤說,公司已走過了從基礎研究到示范應用的“拐點”,核心技術產品實現批量化銷售。近3年來,公司產品在國內外1萬多個項目上得到應用,今年預計銷售收入超過15億元。
除物聯網這樣的具有未來戰略意義的產業布局,無錫也有集成電路、光伏、軟件服務外包、動漫、工業設計等已成商業化、規模化的轉型產業類型。無錫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3年,無錫市八大新興產業實現總產值8073.73億元,比上年增長14.1%。其中,軟件和服務外包、工業設計和文化創意產業增長強勁,分別為32%和15.5%。
無錫市發改委服務業處處長俞勇軍告訴記者,2013年,無錫市實現服務業增加值3714.22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46.2%;服務業完成投資2432.48億元,增長19.1%,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到60.6%。無錫的經濟結構越來越綠色、越來越輕、越來越有科技含量。
呵護太湖
動員全社會傾力參與
水是無錫的靈魂,無錫因水而靈動。
濱湖區河埒街道月溪苑內的華巷浜,河水清綠,樹影婆娑,人們沿著岸邊的綠蔭小道納涼踱步。一眼望去,岸邊柳樹垂落水中,綠色植物爬滿駁岸,良好生態環境令人贊嘆。而3年前,華巷浜還是一條黑臭河道;通過水生態修復治理,如今面貌一新。
黑臭河道是城市生態治理的難點。濱湖區開展“清河行動”,由水利部門牽頭,聯合環保、建設、農林、城管等多個部門開展全區河道水質、河岸環境綜合整治,全面消除全區河道黑臭現象,實現河道碧水暢流。
在“清河行動”中,濱湖區對14條黑臭河道進行治理。治理過程中,水利部門嘗試引入水生態修復治理技術,華巷浜便是其中一條。治理后的華巷浜水質清澈,還能看到魚類嬉戲,水面每隔一段距離冒出陣陣氣泡。據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氣泡是因為在河里安裝了循環增氧系統所致。整個工程采用生態基技術,培養降解污染物的微生物群落,“通過生態治理、修復后,華巷浜已消除了水體黑臭現象,生態環境逐漸轉好。”
親水不僅是政府的事。人人愛護太湖的意識,在無錫已經蔚然成風。長街社居委書記張梅珍介紹,這個社區已組織20多名志愿者、巡查員,每天分三個階段對河流進行巡查,并對沿河住戶亂扔垃圾、亂搭建等行為及時制止。
一次,陳瑞萍發現對面河岸上房屋拆遷工人將拆下的瓦片隨意扔在河中,立即向社居委報告。僅2分鐘,張梅珍就趕到事發現場,要求工人將拆下的瓦片堆在房屋另一側后再運走,及時遏制了事態惡化。
水從城區流出,然后匯向太湖。在太湖大堤邊,這里的風景之美讓人贊嘆。正在實施的環太湖生態景觀林帶建設讓這里變成風景優美的環湖帶狀公園。
據濱湖區農林局的工作人員介紹,環太湖生態景觀林帶全長24公里,主要是建設生態景觀林帶、水系通道和自行車步道,“生態景觀林帶窄的地方有200米,寬的地方有1000米。根據周邊不同的地理環境和優勢,我們將把環太湖生態景觀林帶建設成為生態涵養林、人文旅游林、景觀休閑林三大主題類景觀帶。”太湖沿岸,一道綠色屏障,一幅流光滴翠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伴隨著悠揚的歌聲,初春的艷陽下,環太湖生態景觀帶休閑步道上,三五成群的市民或打著太極,或小聚聊天,其樂融融。不遠處,便是白帆片片的太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