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強推“從嚴環保新標” 倒逼產業升級
內蒙古自治區環保廳已經針對全區發酵制藥行業和氨基酸行業制訂出一份極其嚴格的環境準入文件,對涉及自治區6個盟市的生物發酵行業污染蔓延之勢進行強力遏制。
采訪負責該項工作的自治區環保廳高震風副廳長得知,這一新標準將以政府對行業的指導性意見的形式于3月上旬下發并執行。此前一年——從2013年初至今,自治區環保廳已全部暫停審批所有上述行業項目。記者從另外一位有關負責人處了解到,自治區已有的上述行業企業,如石藥中潤、聯邦制藥內蒙古有限公司(位于巴彥淖爾)等重要制藥企業,去年至今都處于半停產整改狀態。
清洗抗生素產能
COD(化學需氧量)要求達到每升50毫克以下(國家標準為120毫克)。目前飲用水標準是30毫克以下,上述標準已接近于飲用水。
抗生素等醫藥(行情 專區)企業的迅速擴張,使內蒙古面臨包括上訪在內的多種社會問題 ,而新標準推行實施后,環保部華北環保督查中心檢查記錄和記者在內蒙古地區進行的另一些相關采訪顯示,生物發酵制作抗生素原料藥業內,目前只有沈陽同聯集團在牙克石市的北方制藥可以達到這一標準。
新標準在內蒙古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和環境監測中心站通過對全區生物發酵行業企業調查制作的一份“環保規范條件技術報告”基礎上作出,最突出的是將污水排放標準大幅提高,COD(化學需氧量)要求達到每升50毫克以下(國家標準為120毫克)。目前飲用水標準是30毫克以下,上述標準已接近于飲用水。另一個明確提出的技術要求是對高濃度廢水處理必須采用蒸發的方法,使用該方案可以使污水COD從數萬毫克降至1000~600毫克左右,而其他方案則達不到類似的分離效果。石藥中潤、聯邦內蒙古公司等藥企在停產前的污水處理工藝基本不包含蒸發,經一級處理后污水出廠一般只能達到300毫克左右,然后和生活污水甚至河水混排,經其他水源稀釋進入河流。這些企業技改壓力巨大。
環保達標企業同聯北方藥業目前運行的是2000噸青霉素工業鹽、2000噸維-C、1000噸古龍酸及1000噸利福霉素生產線,并未覆蓋現有的抗生素原料藥全部主要品種。這意味著,內蒙古的環保新標準推行后,內蒙古現有的“抗生素原料藥新興大省”位置將動搖,產能將出現很大缺口。現有90%以上的青霉素工業鹽、6-APA、7-ACA產能跨不過新門檻需要改造,而“打補丁”式的較大的改造成本和更巨大的環保設備運行成本必將帶來行業大洗牌。
能源匹配者生,不匹配者死
據此,可知是巨大的能源成本優勢使同聯北方制藥實現了環保達標。而無此優勢的同類企業幾乎無一能通過新的和舊的環保門檻。
一位參與前期調查工作的技術人員稱,他們是看了同聯北方藥業后確認這個標準是可以實行的。他們認為,同聯在呼倫貝爾這樣的“環境勝地”能做到,別的企業就也要做到。草原生態脆弱,經歷了多年的“麻煩”之后,自治區政府領導決心不再在這個屢惹是非的行業上茍且,“向高標準看齊”。
2013年11年,國家環保部華北環保督查中心工作人員現場檢查認為北方藥業廢水處理和排放都合乎環保要求,污水處理設施在運轉,廢水排放COD值約為25毫克/升;內蒙古自治區環境監測中心記錄的2014年1月4日~5日北方藥業“生產廢水排放水質監測結果”表顯示,這兩日污水處理站排口水樣的COD均值分別為15毫克和11毫克。
這不但低于120的國家標準,也低于50的自治區新擬定標準,甚至達到了“30以下”的飲用水標準。
同聯集團董事長姜恩鴻表示,他們做到這一點得益于兩條,一是通過比對、組合,摸索對了處理方案,二是最關鍵的,他們配備了非常優越的能源支持條件,可以使環保設備運轉起來。
向北方藥業技術負責人員了解,同聯在設計藥廠的同時,在呼倫貝爾還設計上馬了一個火力發電廠。用當地價格便宜的褐煤發電,每度電成本只有兩角錢,用這個自備電廠的電燒水蒸氣,每噸蒸氣價格只有30元。水蒸氣是“四效蒸發”處理廢水的直接動力,便宜的能源價格使環保設備運行費用大幅降低。——而同樣在內蒙古的生物發酵企業,有的沒有電廠,燒蒸氣要靠買電,或者購買電廠的水蒸氣。有的電廠與環保設施能力不匹配。按照目前平均市價,一度工業用電5毛錢,購買一噸水蒸氣為180元左右,南方要達到210元。
據內蒙古環保廳的相關技術資料介紹,生物發酵行業是物耗大、成品-原料比畸高的行業,每噸產成品需耗費10~200倍質量的原料——玉米和水,這意味著每個制藥廠都有巨量的廢水廢渣需要處理。沒有配套的能源和動力來啟動、運行環保處理設備,污染就決不可避免。
比照獲得環保部門驗收認可的北方制藥工業三廢處理流程,記者發現內蒙古同類企業一直沒有被提及的一個重要疑點:有些重要有毒有害物質去向不明。在北方藥業廢水處理方案中,廢水經過一次又一次大鍋蒸發之后,鍋底會有殘留的干物質,學名為“釜殘”,屬有毒有害“危險固物”。據技術人員介紹,他們現在處理方法是收集起來,專門車輛送通遼專業的固廢處理中心處理。這種物質,大約比例是10噸產品會產生1噸。然而記者在以往對其他藥企采訪時從未聽過這些物質是如何處理的。同類工廠,不論以何種方法對高濃度廢水做分離處理,物理蒸發或是化學萃取,這些物質總會被分離出來并且應當送往專門的處理中心處理。內蒙古迄今只有包頭和通遼兩處危險固廢處理中心,除了北方藥業最近才開始的輸送處理外,本報記者沒有采訪到任何其他藥企送交處理過同類物質。
它們的唯一去向就是隨處理過的廢水排放進入城市管網。如果以抗生素原料藥產量倒推這種毒害物質的數量,其結果足以令人震驚。
內蒙古即將確立的發酵行業環保新標準有望終結這些“危險游戲”,而目前需要關注的,就是內蒙古現有藥企能否達到新確立的環保標準,即能否承受這項環保成本。
答案不容樂觀。生物發酵制備抗生素原料藥經過國內各大藥企近年惡性競爭,產量和貿易量都已達到全球60%的份額,利潤稀薄。另一方面,發達國家因為健康水平健康觀念的改變已越來越少使用抗生素,即使在其主要銷售對象——印度等發展中國家,“限抗”也成為共識。產能已過剩,市場在萎縮,利潤很透明,這樣,在新的環保門檻前選擇轉身,不再跨越式發展也許不是壞事。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