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產業由二維時代變為三維時代
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所所長傅濤介紹,以前的環境產業狹義講就是公共服務采購,主要是政府委托環保企業、環保企業服務政府并接受政府監督的二維關系。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發展,社會更加扁平化,民眾的參與意識日益覺醒,民眾對公眾事務的參與日益加強。之前政府與環保企業之間的二維關系遭遇挑戰。
早在2006年,當時的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就曾說過,環保事業的最初推動力量來自于公眾,沒有公眾參與,環保事業就變成少數人的事而最終一事無成。真正治理好環境污染,不僅要靠政府的高效率,也不僅要靠國民的高素質,公眾參與的民主法制機制更為重要。事實上,公眾監督也正成為推動污染減排和生態保護的重要力量。公眾訴求推動政府在環保領域的政策加碼,將會帶來相關市場空間的釋放。
傅濤介紹,環保企業受委托為政府完成環境服務的公共責任,并接受政府監管;政府的服務采購和環保企業的運作受到民眾的監督。在政府、環保企業之外,民眾成為新的互動力量。環境產業之前的政府、環保企業二維關系時代,正在演變為政府、環保企業、民眾的三維關系時代。而民眾作為三維關系新的一極,其對環境治理的促進有目共睹:PM2.5成為治理熱點,就主要起因于民眾的呼聲。而民眾及媒體對于地下水及鎘大米問題的關注,也讓地下水及土壤的重金屬污染防治成為政府工作的重點。甚至一些公共服務的采購價格等,都受到民眾不同程度的影響。
當前,“環境公共服務采購的方向、方式等越來越多地受到民意的影響,而不是由政府的單一意愿說了算。”傅濤說。
他認為,政府、環保企業、民眾三者之間,形成了移動互聯時代下全新的互動及制約關系。民眾的參與,讓一些原本未被重視的環境問題進入公眾視野,被政府重視,也讓環保企業運營更加陽光透明,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環境監管力度的強化,以及環保企業運營能力提升。
在之前的二維關系下,環保企業作為乙方,與作為甲方的政府,博弈太難。轉換為三維關系后,環保企業也可以憑借自己的行業和社會影響力,影響公眾,再由公眾影響政府。環保不再是二維時代里服務甲方的乙方,而有了新的平衡點。“如果環保企業的環境治理效果不能讓民眾滿意,會對政府管理者產生影響,甚至讓甲方產生政治危機、丟掉官帽,這里,甲乙方的配合關系也不再是之前簡單的采購與服務關系,其中的變化機制值得行業探討和總結。在這種三維關系下,環保企業不再只扮演弱者的角色,新的平衡有待建立。”
在新的時代下,傅濤認為,“一些負責任、有能力的環保企業,可以利用民眾對政府的制約關系,促進環境標準提升以及相關政策的完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