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水體污染防治箭在弦上
近年來,國內江河水體污染狀況日益嚴重,甚至有一種觀點認為江河水體污染比空氣污染更有過之,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就有代表委員正式提出了長江治理的議案。而此前的2月中旬,環境保護部在北京召開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了《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送審稿)》,待進一步修改完善后將提請國務院審議。這些舉動表明,我國防治水體污染相關立法正在全面提速,重要水體流域按規排水、依法治污箭在弦上。
長江曾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其沿江流域的生態保護和有效治理,不僅事關該流域4億人民的利益福祉,更與全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大局密切相關。據統計,我國長江沿岸集聚著約有40余萬家化工企業,并分布著五大鋼鐵基地、七大煉油廠,以及上海、南京、儀征等石油化工基地。“化工圍江”已成不爭事實。隨著各類化工園區的建立和港口碼頭、儲罐、化工項目的蜂擁而至,長江水質污染的風險逐年增加。改變目前長江水質惡化、透支未來的惡性循環趨勢,不僅迫在眉睫,而且意義重大。
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長周健民告訴記者,近年來的調查表明,長江已形成近600千米的岸邊污染帶,其中包括300余種有毒污染物。自2007年以來,長江流域廢污水排放量突破300億噸,相當于每年一條黃河水量的污水被排入長江。長江接納的廢水量位居全國各大流域首位,占全國近四成。
特別在地勢較為平坦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這里有著豐富的水資源和水運碼頭,有廉價快捷的航運條件,還有非常方便的生產排放條件,使得高物流量和高排放量的工業企業趨之若鶩。而隨著各地環境形勢趨緊,化工園區化、集中化步伐加快,依江而居的生產力布局漸成氣候。
據悉,目前在湖北、江西、安徽、江蘇等沿江省份,一般化工園區和大型石化企業已經或打算聚擁江岸,它們看中的就是這里的黃金水道和優越的排放條件。其中,在江蘇沿江的南京、鎮江、揚州、泰州、常州、無錫、蘇州、南通8市中,經國家、省、省轄市各級政府批準共設立、建成化工園區(集中區)數十家,化企整體入園率過六成,而規模以上企業入園率則近八成。
這些大型化工園區或企業沿江而居,對長江的威脅顯而易見,其中一些江段的污染風險已經顯現。比如在磷化工快速發展崛起的湖北,自三峽庫區蓄水以來,水質也正日益惡化。三峽成庫以來,由于受庫區干流水位頂托的影響,水流緩慢,使大量磷元素聚集,水體富營養化化嚴重,“水華”現象便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特別是在一些支流河道,“水華”現象還比較嚴重,呈現大面積頻發態勢。
對此,周健民深有感觸,認為長江流域的水體污染不容忽視。他特別強調,江蘇南通轄區長江水域危險貨物吞吐量已連續多年超過千萬噸,每天約有30萬噸的過境危險貨物,品種達103種,其中被《國際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約》規定為重污染、高毒性的X、Y類物質約占七成,且絕大多數易溶于水,其他則會沉入水底,都會對江水形成污染。像這樣的敏感江段要特別注意防范風險。
有環保人士認為,《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送審稿)》應時而生,無疑將成為依法治江的尚方寶劍,盼望著法律規定盡早出臺。據了解,《計劃》在具體措施方面,一是要大幅度削減工業污染的排放;二是要管理好城市生活污染的排放;三是治理好農村河溝、河岔。和《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一樣,該《計劃》力圖在責任、任務、措施、體制機制上有所突破,不斷推進水環境質量的改善。《計劃》投入預計達到2萬億元,規模將高于大氣污染防治的1.7萬億元。
但有專家認為,長江水質保護與治理是項面廣量大的系統工程,僅有一個行動計劃是遠遠不夠的,還需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奏效。為此,周健民建議,應當抓緊制定《長江法》,全面再造長江整個流域的管理體制,整合現有的十幾個長江管理部門和沿江幾十個地方政府的力量,建立一個強力的機構來管理長江流域。
那么,在長江水污染防治行動即將打響之際,作為防治重點領域的化工企業持怎樣一個態度?位于南京化學工業園區的德納(南京)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秦怡生認為,面對日益趨嚴的排放標準,沿江企業規劃上馬產品時,不僅要考慮產品本身的市場和盈利能力,同樣要考慮生產過程所產生的“三廢”因素,要在環保“三同時”方面不能有絲毫的含糊,還要舍得引進先進技術和設施。否則,隨著相關長江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規的陸續出臺,企業的壓力會很大,將來環保“補課”的費用可能會更大。
而同樣依江而居的江蘇長江涂料有限公司,面對不斷趨嚴的環保形勢卻顯得坦然。該公司生產部環保經理謝菊興告訴記者,近年來,公司數千萬元進行技術改造,基本實現了封閉生產,在產品提檔升級的同時,環保設施水平也有了大幅提升。目前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實現了綠色生產。公司投入現為南京市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和創國家循環經濟園區骨干單位。“所以,主動可獲得先機,重視就不怕環境趨緊。” 謝菊興說。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