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力推重污染行業入園管理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經過近一年準備,第三方治污近期接連傳來利好消息。國家發改委環資司相關負責人在某論壇上透露,發改委正在牽頭研究制定環境第三方治理的改革措施,預計年內完成該項工作。近日中廣網等媒體也披露,國務院有望于近期討論發改委的報告并出臺相關政策。
不少專家認為,此前一直倡導的“誰污染、誰治理”雖然責任明晰,卻難避免部分企業因為專業性缺乏而在環保上力不從心,而委托第三方治理則通過市場和專業細分的手段彌補這一缺陷。
事實上,在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實踐中,近年來廣東一直在推動電鍍、印染等重污染行業統一進入產業園區定點布局,由園區運營方統一建設高標準的環保設施集中治理污染,不少企業以此履行環保責任的同時,也減輕了環境成本負擔,提高了生產效率。
不久前省政府召開的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實施鎮、村級工業區升級改造,實行污染集中控制、統一處理。在今年我省重點推進的四條重污染河流的整治中,省環保廳也再度重申推動重污染企業入園,實行集中建設、集中治污、集中管理。
這種因地制宜推動第三方污染治理的模式經過多年推進,在廣東有何成效與亟待解決的難點?近日記者隨環保部門進行了走訪調查。
文/圖 南方日報記者 謝慶裕 實習生 楊秀君 通訊員 鐘奇振 鄭秀亮 梁光源 發自惠州
調查
企業集中治污減輕環保負擔
花花綠綠的電鍍重金屬廢水從企業車間分開六條管道輸出,匯集到一樓的儲存罐內暫存后統一輸送到園區中心的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廠大大小小的處理池將不同工藝的處理階段分開,最終處理后的外排水已呈清澈狀。這是記者近日在博羅縣龍溪電鍍基地污水處理廠看到的情景。
“這污水廠一天可以處理5000噸廢水,集中處理與以前各家企業混合收集各自處理相比,達標率明顯提高了。”運營該電鍍基地的惠州金茂實業投資公司負責人陳先生告訴記者,污水廠還設有重金屬回收裝置,回收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利用生化處理組合工藝去除污水中的有機污染指標,水質復雜的污水則會先采用化學法、電凝聚工藝處理,再進入生化系統處理,確保最終排放水質達標。“按照這一套處理流程,廢水處理后60%以上可回收至電鍍車間循環使用。”
上世紀90年代初,惠州市博羅縣承接了來自東莞、廣州、深圳的一些污染性工業。十多年的發展讓這個縣城變身“電鍍城”,2006年,博羅縣的電鍍廠達130多家,是史上高峰。
“東江水流經惠州,為深圳、香港等人口密集地區提供用水。惠州博羅的一大批重污染電鍍企業如果不整治,就會變成污染水質的一大隱患。”博羅縣環保局負責人說。
自2006年起,為確保東江水安全,省環保廳對電鍍企業整治提出“關閉一批、提升一批、入園一批”的要求,博羅縣開始對零散難控的電鍍企業實行“鐵腕整治”。其中2007年9月,博羅縣龍溪電鍍基地正式動工建設。基地以大容量的污水處理廠為中心,建設45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和生活配套設施。目前,約一半的目標建設用地已投入使用。至今,博羅縣有43家電鍍企業入園。
園區內的上原銘牌有限公司是總部在深圳的一家企業,“去年來珠三角的電鍍行業排放標準收嚴了很多,來這里之前我擔心能不能達標,如果自己建污水處理設施的話,要投300多萬元,成本太高,但現在消除了顧慮。”該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
記者看到,該企業通過統一治污節省成本后,投入了更多資金到自動化改造中,提高了生產和環保效率,廠房內經過人工初步操作后,接下來的流程就是全機械化,按生產線的模式進行多次噴淋、水洗分池處理,在處理池下有多條管道,這些管道把不同處理程序的廢水輸送到相應的收集區域后輸送到污水處理廠,不同樓層的廢水送到不同裝置內,代表著不同的電鍍廠,廢水種類及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