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抗生素讓人談虎色變?
央視新聞頻道前不久曝光了魯抗醫藥大量偷含排抗生素污水,濃度嚴重超標。一時間,關于飲用水安全問題,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引起公眾對飲水健康的擔憂。
越來越多的微量抗生素在世界范圍內的水環境中被發現,這些抗生素最終會通過飲用水和食物等渠道進入人體,對人類健康造成潛在威脅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占生告訴記者,目前我國的水源水質污染包括重金屬污染,如汞、鎘、鉻、砷無機離子等無機污染物,以及持久性有機物、內分泌干擾物和個人護理用品等有機污染物及微生物污染等。其中,藥品及個人護理用品(PPCPs)作為一類新型的環境污染物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引起公眾關注。
“由于PPCPs具有較高的生物活性和較緩慢的生物降解性,長期暴露于水體,有可能使細菌、病毒具有抗藥性,這些微生物進入人體后將給人類帶來潛在危險。”王占生說。
抗生素廣泛大量使用造成的污染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問題。大量研究表明,越來越多的微量抗生素在世界范圍內的水環境中被發現,它們最終會通過飲用水和食物等渠道進入人體,對人類健康造成潛在威脅。
2014年5月,華東理工大學、同濟大學和清華大學共同完成的研究顯示,地表水中含有68種抗生素且濃度較高,還有90種非抗生素類的醫藥成分被檢出。但專家表示,地表水中含有抗生素與飲用水安全并無直接關系,飲用水來源不是普通的地表水,而是水源地。
歐美對地表水、飲用水中抗生素種類及含量進行了較多的調查研究。資料顯示,1999年和2000年,在美國139條江河中檢測到四環素類、磺胺類和林肯霉素等21種抗生素殘留,在水環境中的殘留濃度一般小于1.0微克/升。美國在2008年的一項研究表明,24個大城市的飲用水含有抗生素等多種藥物成分。
自然環境中的抗生素濃度極低,是否會引起細菌耐藥性問題,目前科學界還沒有定論
由于現有污水處理技術很難將抗生素徹底清除,排放匯入地表水后可能造成飲用水水源污染。不過,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博士應光國強調,即便水體含有抗生素,但與公眾平時在醫院用藥所攝取到的抗生素“根本不在一個量級”。
業內專家將“納克”稱之為“痕量”,1納克等于一百萬分之一毫克,一片阿莫西林含量為250毫克。如果按照自來水中抗生素含量為8納克/升計算,一個人每天喝兩升水,每年365天,喝70年的量合計為0.4毫克,遠低于1片阿莫西林含量。
采訪中,一位專家解釋說,我國目前飲用水中檢測出的抗生素的含量都在10納克每升左右,而納克比毫克低了好幾個數量級。
拿劇毒物質“氰化物”做個對比,我國飲用水國家標準中氰化物的濃度限值為0.05毫克/升,而美國則為0.2毫克/升,分別相當于50000納克/升和200000納克/升。換言之,10納克的“痕量”抗生素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幾乎可以忽略。
事實上,就水體等環境中存在抗生素污染,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副所長張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多次表示,自然環境中的抗生素濃度極低,是否會引起細菌耐藥性問題,目前科學界還沒有定論。
對于水體中抗生素含量,檢測手段上沒有問題,但由于國家沒有具體標準,這項指標的檢測較為困難
記者翻閱了大量的資料發現,目前世界上,包括世界衛生組織、美國、歐盟在內的飲用水標準中,都未包含抗生素指標。
在我國,業內對水質該不該檢測抗生素也未形成共識。北京公眾健康飲用水研究所副研究員趙飛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國內關于抗生素污染監管還屬于空白,標準的制定可能還需要很長時間的驗證。”
實際上,對于環境中抗生素的各種影響,人們還不是很清楚。在2014年12月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全球行動計劃(草案)》中,這被認為是“特別重要、需要填補的知識空白”。
目前,我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的標準中不含抗生素,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106項指標中,也不含有對抗生素的監測指標。對此,專家表示,自然界的物質成分太多,無法對每種物質都監測。
專家向記者介紹說,對于水體中抗生素含量,檢測手段上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由于國家沒有具體標準,這項指標的檢測較為困難。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