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法須是"環保新常態",沒有借口了
如今,我們有了一部新的《環保法》,我們對于環保也形成了空前的共識。可以說,中國環保執法的“天時、地利、人和”都有了;同時,之前種種“借口”也沒了。
上任剛剛48個小時的環保部長陳吉寧,于3月1日與20多家媒體進行了座談。這位新科的環保部長坦率地承認:過去環保執法過松過軟,環保不守法是常態,而今后要把這個常態翻過來,要讓守法成為常態。
那么,中國的環保事業如何才能走向“守法”這個“新常態”呢?
先得檢討一下,為什么之前環保執法“過松過軟”?那是因為環保部門缺乏強硬執法手段,執法措施有限,主要是靠現場檢查、責令停產、進行罰款,但是環保部門沒有強制執法權,不能直接強制關停污染企業,也不能扣押、查封排污設備;甚至開出的罰單,也因為環保部門自身沒有強制執法權,還得申請法院等機構執行。
另一方面,過去很多地方GDP崇拜泛濫,地方政府對于環保的重視不夠,甚至放縱污染。這又進一步使得環保部門成為“弱勢衙門”。
好在中國的環保事業,已起了根本性變化。近幾年霧霾天氣的肆虐,水污染導致的一次又一次城市停水危機,反而強化了中國民眾的環保共識,在環境與畸形發展之間做出了正確選擇。另一方面,我們的相關法律、制度也在亡羊補牢,迎頭趕上,比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出臺,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的成型,還有這次陳部長所說的“新的《環保法》給環保執法帶來契機”。
今年1月1日新版《環境保護法》正式施行,這部“史上最嚴厲環保法”賦予了環保部門多件執法利器。首先,新法賦予了環保部門直接查封、扣押排污設備的權力,環保執法有了質的飛躍,讓環保執法“長了牙齒”。其次,新法還設定了“按日計罰”機制,非法偷排、超標排放等行為,違反的時間越久,罰款越多,倒逼著違法企業及時停止污染。其三,新法還向“執法不作為”開刀,規定:依法應當作出責令停業、關閉的決定而未作出的;發現污染或者接到舉報未及時查處的,環保部門的責任官員將面臨“引咎辭職”的嚴厲追責。今后,如果環保部門的領導還不敢執法、不敢亮劍,自己就將面臨丟烏紗帽的危險。
如今,我們有了一部新的《環保法》,我們對于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對于淘汰落后產能的必要性等等,也形成了空前的共識。可以說,中國環保執法的“天時、地利、人和”都有了;同時,之前的法律還不完善、執法手段不足、領導不重視等等“借口”也沒有了。
所以,中國的環保執法者就要頂上去,守住環境的陣地、法律的底線,不能重復之前的“過松過軟”,因為現在已經沒有借口了。環保守法應該是企業經營的常態,也必須是常態,環保部門要拿出擔當和勇氣,如果還想睜一眼閉一眼、玩貓鼠游戲,那就是瀆職,就應該按新《環保法》問責,要求其引咎辭職,乃至追究法律責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