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談畫面上新聞聯播開啟環保治理"新思路"
前天的《新聞聯播》,里面有一個說正面也可以說負面也可以的新聞……畫面中,河北省5名縣市區的政府一把手表情凝重,聽坐在對面的河北省環保廳環監局總督察胡明“訓話”。被約談的5名政府一把手,分別來自唐山開平區、滄州滄縣、邯鄲武安市、定州市和辛集市。被約談的理由,是當地長期環保問題嚴重,得不到有效改善,甚至長期引發環境上訪問題。30分鐘的新聞聯播,這條占了6分多鐘。(4月15日人民日報)
將上級環保部門約談地方政府一把手的畫面在《新聞聯播》上“曝光”,這在過去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新聞聯播》做為中央級媒體的“黃金欄目”,其輻射力和影響力毋庸質疑,在這樣的一個權威級媒體平臺上曝光涉及地方政府和官員的“負面信息”,可想而知將給地方和地方官員帶來多大的壓力,對于“不作為”地方和官員的督促作用可想而知。《新聞聯播》曝光被約談的官員,是從中央到地方加大環保治理力度的標志,也將是今后制度性實現對治污不力的地方官員“零容忍”的開始。在筆者看來,《新聞聯播》曝光被約談官員被約談畫面,開啟的將是治理污染和保護環境的新時代。
近年來,環保問題和污染問題日益突出,但對負有監管責任的地方政府和官員的“問責”步伐卻沒有跟上。兩年前,國家有關方面出臺了《環境保護違法違紀行為處分暫行規定》,監察部副部長李玉賦就此坦誠稱:“在對環境保護違法違紀行為的懲處方面,程度不同地存在著重經濟處罰,輕紀律追究的問題”,“在環保出了問題后,常常把賬算到‘經濟緊張’、‘技術落后’等客觀原因上,對人的處分寥寥無幾。”去年12月22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聽取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簡稱“修訂草案”)議案說明,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在作說明時介紹稱:現行法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突出表現在“問責機制不嚴,處罰力度不夠”等三個方面。這正是對環保問題問責不力的現實注腳。多年來環保形勢日趨嚴峻,但相對的責任追究和對責任官員的問責卻流于形式。多年來,一些官員即使承擔“環保責任”也往往被輕輕帶過了,即使真涉及官員被處理處分,也往往是“板子高高舉起,卻輕輕放下”:追究“部門和部門官員的多,政府官員的少;追究芝麻官的多,高級別的少”;顧慮地方和官員臉面的多,不痛不癢“批評”的多,真刀真槍觸及官員個人責任、涉及官員官帽的少。
涉及地方環保責任的,大不了追究到政府“副職”就算不錯的了,像縣長(市長)等一把手實際上是很難觸及的。這是多年來環保領域追究官員責任的怪象。日前,《新聞聯播》曝光被約談官員被約談畫面,直指地方政府一把手,這顯然是追究問責上的進步,也是對環保和治理責任進一步“明確”的體現。俗話說:“老大難老大難,一把手重視就不難”。曝光了政府一把手,影響和觸動將是深遠和深層次的,未來各地在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上應該會有一個全新的轉變。
中央級媒體《新聞聯播》曝光被約談官員畫面,透露出來的是一個環保和治污思路轉變的強烈信號。多年來“逍遙自在”的地方黨政一把手在今后的環保和治污上不可能再有那么自在和超脫了,責任更大了、板子直接“打上了屁股”,將不敢和不得不重視了。另外,曝光被約談官員被畫面還釋放出以下幾個信息:一者,在今后環保工作和治理污染上走出了以“內部懲戒”為主的老套路,外部輿論評價、名譽榮譽評價將被引入。治污不力的官員,不僅可能面臨內部“處理處分”還要面臨公眾輿論的指責,還要負“丟臉”的評價責任;其二,今后在環保和治污上,將更多的體現公眾參與,不僅要充分調動公眾參與治理的積極性,治理的效果評價還將更多的體現民意含量;其三,將會引入更加開放和多元的公眾監督方式。不僅有報紙的、電臺的、電視的等,還將有互聯網等各類新興媒體監督。政府“閉門治污”和“單打獨斗”式治理污染的舊模式,將從此告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曝光被約談官員畫面,注定是開啟治污和環保新時代的重要“引子”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