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場毀了新布村人的家園
圖為廣東省陸豐市橋沖鎮和碣石鎮交界處的“拿投坑”采石場,在石場遠處的青山郁郁蔥蔥,腳下的礦山卻早已支離破碎。
圖為采石場下游的“拿投坑”水庫,現已變成了泥塘。
日前,本報收到廣東省陸豐市新布村410多位村民集體舉報,反映當地一座名叫“拿投坑山”的小山被采石場吞食殆盡。采石場越界開采,附近的3座水庫因采石產生的沙土而淤塞,部分居民飲用水安全受到威脅;新布村公路兩旁3公里范圍內的大面積農田、果園也由于石料采運帶來大量塵沙而荒蕪殆盡。
舉報信稱,村民與采石場交涉無果,于2014年先后向碣石鎮、陸豐市、汕尾市、廣東省等各級政府部門反映采石場越界開采、采石造成水土流失、環境污染、部分村民房屋受損等情況,地方政府也曾一度責令采石場停產,但采石場在未作任何出賠償以及未得到復工許可的情況下再次爆破開采。村民信訪、上訪未能有效解決問題后,還與采石場發生了沖突,部分村民被當地公安機關刑事拘留。
根據線索,記者來到了位于廣東省陸豐市東南的碣石鎮,就環境污染問題進行現場調查。
采石場周邊:土地拋荒,村民生活受到影響
石場開采后,揚起大量沙塵,道路兩邊農地拋荒已久,嚴重影響農作物收成
碣石鎮有一片起伏的低矮山包,山坳中分布著數十個大小村莊,新布村是其中的一個,與橋沖鎮交界。記者驅車由S338公路轉入一條不知名的鄉村公路,數公里后就可到達目的地。但這條公路并不好走,沿途風景也無甚可觀。
記者看到,在汽車通過的小道上,不少路段兩側均有約1米寬的垃圾“護欄”,相隔不遠就有一個著火點,煙塵飛散,焦臭四溢;垃圾帶之外,廣闊的土地上長滿了凌亂的野草、灌木,枝葉上滿是塵土,臨近路邊的蒿草呈現枯白色,在野風中瑟瑟抖動;只有在遠離道路的洼地處,才能看到小面積的農作物。
記者臨近新布村時,可以看到路面上堆積的塵土越來越厚,有運輸石料的重型卡車經過時,揚起大片灰土,隨風彌漫。
在距離村口約1公里處,記者在道路左邊看到了一座采石場,大門敞開,左側一臺挖掘機停放在門內,右側有數間簡易平房,依稀有人聲傳出。圍墻內有大小不等的七八座砂石料堆,砂石料堆后有相應的傳送設備,再遠處,是一片陡立的梯形石壁,斑駁陸離,坑坑洼洼。經過詢問,整個廠區已經停產。
在道路右邊,是一座高約5米、長數十米的沙土堆,表面布滿流水侵蝕的痕跡;與路口相連處有鏟車鏟出的豁口,沙土松軟,車輪痕跡清晰。
記者圍繞這堆沙土查看發現,周圍沒有任何機械設備,沒有圍墻或圍擋,沙土直接堆積在后面的山體下。在靠近山體的沙堆上,露出數十棵喬木的樹冠,樹干則大部分被沙土淹沒。
根據地圖顯示,這里就是位于橋沖鎮和碣石鎮交界處的“拿投坑”采石場所在地。
記者在采石場周邊觀察發現,采石場與道路之間的低洼處,滿是已經半干的泥漿,一條直徑約30公分的管道從地下通向道路的另一側,而另一側是一片干涸的泥漿,順著地勢延伸向更低的自然溝渠。
為了進一步確認,記者進入新布村,并與舉報人取得聯系。
在走訪村民的過程中,舉報人告訴記者,記者來時所經過的那條路,兩邊的農田原來大部分種著花生、番薯、蔬菜、果樹等,現在都已經拋荒了。因為黃土路上風沙太大,運石料的大車揚起的沙塵不僅嚴重影響農作物的收成,還把散落的碎石子直接推到路邊較低洼的田地里。久而久之,路邊的農地沒法繼續種植,垃圾隨之傾倒在路邊的荒地里。
“以前路邊沒有垃圾,因為拉石頭的車把路弄得坑坑洼洼,地沒法種了,才開始把垃圾堆在路邊。”一位楊姓村民說,現在農地已經被垃圾圍堵了,即便想種地,雨季排水也很困難。
一位姓洪老人告訴記者,原來種的蔬菜,由于灰塵太大,改種芝麻,但收成也不好,現在他的地已經拋荒兩三年了。
另一位曾種植龍眼的村民說,原來他一季度能收3000多斤龍眼,石場開采后,“龍眼的花被灰塵給敗掉了,好多不會結果,只能收幾百斤,但都不好吃,也賣不掉。”
生態破壞嚴重:山體被吞噬殆盡,三座水庫淤塞多年
黃沙滾滾山體支離的采石場,導致水土嚴重流失,村民生產生活難以保障
經舉報人確認,記者之前見到的采石場就是“拿投坑”采石場。在幾位村民的帶領下,記者首先來到了位于采石場下游的響水水庫。
據村民介紹,這座水庫原是一座自來水廠的取水口,但因為采石場取石棄土導致的水土嚴重流失,水庫里的泥沙越來越多,水廠抽出來的都是泥水,已經無法繼續使用。
記者在水庫旁邊看到,水庫岸邊龜裂的泥土上已經長出一片片野草,水面已經很小,水質渾濁發黃,在周遭墨色山體映襯下,就像一大片形狀不規則的黃色果凍攤在山坳里。
“以前水庫是藍色的,現在看,就像黃河水一樣。”一位年輕的村民說,他小時候還經常在水庫釣魚、游泳,現在水庫連魚都沒有了。
記者了解到,響水水庫邊有幾位村民正在打理一小片果園。一位姓曾的村民介紹說,七八年前,他家在這里有十幾畝青棗,每年收成3萬斤左右,能賺十幾萬元。現因水庫水量減少,在澆水時,抽水機抽上來的都是泥,無法灌溉,果園產量隨之減少一半以上。“現在果園收入太少,賺錢還是要靠外出打工。這片棗林呢,能收多少算多少吧。”
另據長住碣石鎮的一位基層政府工作人員介紹,幾年前,響水水庫還是碣石鎮某自來水廠的取水點,但后來水質越來越差,有一段時間自來水顏色都變成了黃色,所以只能另換取水點。
記者了解到,在采石場背后還有上銀坑和下銀坑兩個水庫,淤塞更加嚴重。根據村民的指引,記者重新回到采石場,向被開采得支離破碎的拿投山頂行進。
記者看到,通向山上的路完全是由山體的“血肉”堆成的。柔軟的沙土路面既陡且滑,連摩托車都無法順利開動,記者只好步行登山。
在采石場門口,記者看到的只是山體上半部分的嶙峋切面,而站在半山腰,看到的則是一具被剔光了“肉”的山骨架。
采石面分為3層,每層約十幾米高,階梯分布,青黃色的山體圍成碩大的一個半圓。有一塊沒有切割整齊的凸起形成一處坡面,細碎的沙土就順著坡面流淌下來,像是凝固了的黃色血液。
記者逐漸到了山脊,看到這座小山的“后背”。山體的側后方被極細的沙土掩蓋,一些頑強的草樹從沙土中探出半個身子。巨大的坡面上溝壑縱橫,一條條數米寬的沖刷痕跡顯示,雨水曾經從這里經過。山底的洼地,一條條大小不等的黃沙帶延伸向遠處的水庫,所過之處,形成了一片片黃色灘涂。
“那就是上銀坑水庫,”一位村民指著水庫說,上銀坑水庫后面不遠處,是下銀坑水庫。據這位村民介紹,原來兩座水庫水量較大,上銀坑水庫需要經常向下銀坑排水,但現在,兩座水庫都已成了黃泥塘子。
隨后,記者來到了被削平的半山腰。沙土路面上散亂放著破舊的紙箱,仔細辨認,這些是炸藥包裝箱。
記者轉出“胡同”,來到一處硬質緩坡,地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直徑約10公分的孔洞,空地上還有數十根凌亂的“鋼管”。
據一位村民介紹,這些孔洞就是開山炸石的炮眼,而這些“鋼管”是用來打炮眼的工具,一根根連接起來,鉆到山體深處。記者將一塊小石子拋入一個炮眼中,叮叮咚咚的下落聲持續了將近20秒后,便像是落入了水中。據估計,這個炮眼有幾十米深。
“過去好多年,采石場就是通過這些炮眼炸山的,”一位村民說,最初聽到以為是地震,水杯里的水來回晃動,之后有人聽到是這里的炮聲,才發現和這個有關。
“我們像是生活在地震帶,有時候一天要震兩次。”另一位村民補充說,好多家房子的樓板、墻壁都出現了裂縫,下雨漏水,都沒辦法居住。2014年5月,政府部門派人登記房屋受損情況時,有超過200戶村民登記。
在這片“待炸”的作業平臺一側的沙土堆上,記者發現了一小片剛剛栽種不久的小樹苗。不知名的小樹苗均一尺來高,稀疏地搖擺在黃沙上。
記者爬到山頂,看到一面是群山環抱中安靜的小村莊,一面是黃沙滾滾山體支離的采石場,還有周圍幾個黃橙橙的“水庫”,不知地方政府對于這樣的采石如何看待?
記者隨后來到碣石鎮政府和陸豐市政府。
爭議與期待:暫停采石場開采,后續問題處理不明
采石場處理情況不明確,地方政府各職能部門監管問題重重,環境損失將如何獲得恢復和補償仍不了了之
碣石鎮政府黨政辦公室曾主任告訴記者,關于“拿投坑”采石場的相關事宜,他本人不參與具體事務,不便表態,并撥打電話聯系主管副鎮長。同時向記者表示,關于此事的采訪,需要陸豐市委宣傳部統一安排。
隨后,曾主任向記者反饋,此事進展需要由陸豐市委宣傳部統一向媒體反饋。于是記者來到了陸豐市。
就村民反映的越界開采、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問題,以及記者關心的采石場是否具備環境影響評價、環保驗收手續等情況,陸豐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黃賢嘉并沒有作現場答復,而是表示要“隨后統一組織材料”。在一周后,黃賢嘉才對相關問題作了介紹。
此前,據記者查閱陸豐市國土資源局《關于反映橋沖鎮“拿投坑”石場越界開采等問題的調查報告》中發現,“拿投坑”石場是2006年7月25日經陸豐市人民政府(陸府〔2006〕49號)批準、汕尾市國土資源局(汕國土資〔2006〕189號)批復同意的合法采石場;2007年1月15日經國土資源局陸礦交(2006)002號《陸豐市采礦權公開掛牌出讓成交確認書》,公開掛牌出讓,由林再旋、葉鏡詳競得。
2009年2月10日,林再旋與陳初琴簽訂了《石場轉讓協議書》,并經汕尾市國土資源局批復同意。采石場法定代表人變更為陳初琴。
2013年,陸豐市國土資源局在礦產衛片(記者注:利用衛星遙感監測等技術手段制作的疊加監測信息及有關要素后形成的專題影像圖片,簡稱“衛片”)執法檢查中,發現石場存在超越競標范圍開采問題,涉及面積61.4畝,依據礦產資源法相關規定,陸豐市于當年7月做出《礦產行政處罰決定書》,罰款38萬元,并要求石場自行整改,進行造林復綠。
不過,這項處罰僅僅是對違規采礦行為的行政處罰,并未涉及生態破壞、對周邊環境產生負面影響行為的補償和處罰。根據村民介紹和記者現場調查,除了上文中提到的那一小片剛剛栽種不久的小樹苗外,并沒有發現采石場還有其他“造林復綠”的工程。
另外,黃賢嘉還向記者介紹了一個情況,2014年5月以來,碣石鎮新布村村民以石場生產期間造成水土流失、環境污染、部分村民房屋受損、越過該村山界開采等為由多次上訪,甚至在橋沖鎮松竹寮村地界的石場門口搭建簡易竹棚,造成石場無法正常生產約8個月。
參與這些活動的村民向記者提供了一份由陸豐市國土資源局向“拿投坑”石場下發的停產通知,要求石場“在權屬核定清楚后再行定奪”,落款日期為2014年5月15日。
據村民反映,采石場在相關問題沒有解決的情況下,于2014年6月4日夜間擅自開工,因此才自行組織阻礙石場生產。由于訴求遲遲未得到有效解決,村民們最終還是與石場發生了沖突。
黃賢嘉介紹說,2014年12月12日,新布村村民曾某慶、楊某求等還組織部分村民毀壞石場辦公室設施,毆打石場員工,造成石場多名員工受傷。
對此,當地公安機關對新布村村民曾某慶、楊某求等組織村民毀壞石場辦公室設施,毆打石場員工,造成石場多名員工受傷的違法犯罪行為依法嚴厲打擊。目前,陸豐市檢察院已經批準對犯罪嫌疑人曾某慶等7人執行逮捕;對涉案的另外2名犯罪嫌疑人楊某求、曾某辦理刑事拘留并組織追捕。
關于對采石場的處理情況,陸豐市的相關決定頗有遲疑。黃賢嘉曾向記者提供了兩種說法。在他回復記者的第一份材料中說,“市國土資源局依法依規按程序通知石場在2015年5月10日開采期限到期前撤走所有生產經營設備,不得再進行作業,同時停止“拿投坑”石場延期開采,及時對石場整改復綠,整治水土流失。”
而在兩個小時后,他又向記者提供了“修改版”:“陸豐市國土資源局依法依規按程序通知石場暫時停止開采,不得再進行作業,及時對石場整改復綠,整治水土流失。”
“修改版”的處置手段由嚴厲果決變得更為寬松,生產設備不用撤走,“暫時停止開采”也顯得更為靈活,頗有轉圜余地。對這一變化,黃賢嘉沒有做出更多的說明,僅向記者強調以“修改版”為準。
對于其他問題,黃賢嘉提供的材料中表示,要求“陸豐市環保局責令石場做好各項生態保護措施,督促做好生態及周邊環境保護工作;市安監局排查安全隱患,對新布村村民反映的房屋受損問題,組織人員進行了登記造冊,并請有資質的第三方進行鑒定,根據鑒定結果妥善處置。”
當記者再次追問環評手續、環保驗收等問題時,黃賢嘉仍沒有給出明確答復,表示要再次“調查”后回復。
對于記者關心的后續生態恢復、水土流失治理、沿途環境整治等工作將如何開展等問題,黃賢嘉表示尚不清楚。
至此,采石場停產,周邊生態環境受損,村民生產生活受到影響卻又違法維權受懲,利益相關方無一獲益。
從2006年批準采石場,到2013年7月陸豐市國土資源局首次對采石場進行行政處罰,并要求對已開采的山體填土復綠。再到2014年5月的責令停產、6月石場擅自開工,直至2014年年底村民的自發維權、發生沖突,前后歷經幾年時間。
最終沖突發生之前的多個環節中,任何一個環節如果處置到位,就不會形成今天的局面。地方政府各職能部門在各個環節的監管中究竟出了什么問題?我們不得而知。
目前采石場暫停開采,據記者見到的另一份由碣石鎮更新管理區大房村理事組與承包人林再旋簽訂的《石山土地承包協議書》中,對采石場所涉大房村范圍內的石山承包期限截止到2022年4月23日。此次停產后,采石場是否會擇機重新開工?開工后是否還會繼續破壞生態環境?已經造成的環境損失如何補償?
對此,本報將持續關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