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滲、監測善待南來水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陶岔渠首正式開閘放水,漢江水奔涌北上。截至4月13日,南水北調中線累計調水量已達5.376億立方米,潤澤京、津、冀、豫等北方缺水地區,有效緩解了其用水壓力。目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陶岔渠首北調流量保持每秒60立方米,運行平穩正常。
經過10余年艱苦奮斗,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已經正式通水。近日,從國務院南水北調辦了解到,中線通水以來,全線水位平穩,設備設施運行正常,工況良好,水質保持Ⅱ類以上。
北京市面對嚴峻的水資源形勢,在東線,一期工程已經于2013年11月15日正式通水。通水以來,累計抽江水47.93億立方米,工程運行平穩、工況良好,輸水水質穩定,全部達到供水水質標準,輸水河道航運平穩,交通、電力、水利等設施運轉正常。
作為南水進京后的第一個明水水面,北京大寧調壓池的水面保潔是重中之重,目前已配備保潔船監管水面環境,主要負責打撈水草并清潔漂浮的雜物。據介紹,大寧調壓池位于大寧調蓄水庫的南側,調壓池上游為壓力管道出水口,連接PCCP管道,下游與永定河倒虹吸進口段連接,主要負責調節供水壓力,并承擔向團城湖、南干渠分水任務。當下游受水出現故障或突然減少需水量時,可先關閉永定河倒虹吸進口閘,為上游提供一定緊急調整時間,進而開啟退水閘門,將上游多余來水退至大寧調蓄水庫,反之亦如此。最終可以實現水多可蓄、水少可供的目的。沿大寧調蓄水庫一周建起了高高的防滲墻,用于控制水庫滲透量,提高水庫存蓄能力。
國務院南水北調辦還將加強對工程設施特別是高風險部位的監測、巡查、維修與養護。除人工巡查外,沿線電子監控系統正在建設中,今后將更多使用“電子眼”發現隱患。
由于長期以來超采地下水,目前華北地區沉降量超過200毫米的面積已達6.4萬平方公里,天津最大沉降點的累計沉降量達3.2米,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隨著南水北上,華北地區由于超采地下水導致的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生態環境問題可逐步得到遏制。不過,由于超采地下水費用低廉,成本低于南水北調水源,如何鼓勵沿線地方政府用好、用足南來水成為關鍵。
南水北調辦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后,各級地方政府應落實好“三先三后”原則,即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協調沿線落實地下水壓采計劃,統籌配置南水北調水和當地水資源,以調入水源逐步置換出長期被嚴重超采的地下水,退還被擠占的農業和生態用水。同時,還要協調沿線落實最嚴格的節水管理制度,實行年度用水總量控制,加強用水定額管理,推廣節水技術、設備和設施,提高用水效率。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