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指引治霾須準確透明
5月12日,河北省人民檢察院生態環境保護檢察處正式成立,該機構將充分整合職務犯罪偵查、公訴、民事行政監督等多項法律監督職能,為生態環境提供司法保護。至此,河北省公安廳、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河北省檢察院均設立了生態環保專職內設機構。由此可見,環抱京津的河北在推進環保工作的同時,相關領域機構、制度建設已在同步進行。
不過,4月24日綠色和平發布了2014年江蘇、河北兩省國家重點監控廢氣排放企業調查報告,對江蘇、河北兩省共351個國家重點監控廢氣排放企業中的燃煤發電、鋼鐵制造、水泥制造企業全年的排放情況作了全面梳理。結果顯示,江蘇、河北351家重工業企業中,僅6家做到了全年達標排放。可見,目前國內重點區域的環保監管工作還需進一步落實。
而在4月22日,環保部公布2015年1季度全國74個城市空氣污染排名,前10名中河北占6席,仍居“榜首”。但對比之前幾次“大滿貫”的數據,經過幾輪的“壓煤”、“去煤”戰役之后,加之數月以來“跌跌不休”的鋼材行情也壓抑著鋼廠、焦化廠等企業的生產熱情,河北地區的空氣質量在近期略有改善——上榜城市數量及排名均小有改進。
對比兩份統計結果,雖然針對不同角度,但其間也反映出不小差異。其實,這類不同口徑統計數據相左甚至“打架”的現象,在國內并不少見,數據跟蹤人士對此早已見怪不怪。比如,近年持續低迷、產能利用率徘徊在50%-60%的鋼鐵行業,幾項核心統計數據也經常引發業內質疑。
以2011年河北產量數據為例,地方統計部門上報國家統計局的全省產鋼量為1.64507億噸,而河北冶金行業協會統計的河北省重點冶金企業2011年產鋼為1.669103億噸。兩數對比可見,單單是重點企業的產鋼量都已經超過全省,某一方統計工作的“漏洞”可謂十分明顯。
簡單調研,原來是企業在數據上報時存在隱瞞虛報,統計部門在統計匯總時亦考慮政策影響有所修正,共同導致了最終的結果。故而,每年的1-2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各省鋼鐵產量數據中,河北省粗鋼產量總是比其他各省巨幅增加;相反,在下半年的需求旺季,全國其他地區產量都增長時,河北省產量反而下降,這均是人為調動數據的表現。
甚至,在2011年開始的新一輪淘汰中小高爐、焦化爐過程中,部分企業直接將早已停產的設備上報,以應付取締政策。而地方政府考慮地方稅收、就業等因素,對此類現象視若無睹,甚至協助隱瞞,造成了當期部分鋼鐵、焦化、陶瓷等兩高行業的產能并未實現預期壓減,進而影響了節能減排、大氣治理工作進度。
鋼鐵之外,煤炭、化工、水泥等多個環保重點監管行業同樣存在類似問題,比如今年2月底2014年全國煤炭消費量數據一經公布,即引發了部分行業人士的質疑,進一步對地方限煤、去煤實際工作的力度和取得成果產生了懷疑。
讓人暖心的是,環保部近期披露的系列新政和懲處措施,給人們增加了治理污染、“撥霾見日”的信心。
尤其3月初,環保部重啟動綠色GDP研究工作,將有望量化資源耗減成本、生態破壞成本及污染治理成本,明確企業排污造成的各項經濟損失,進一步增加對違規企業的經濟處罰力度,最終實現倒逼企業自覺執行環保標準,杜絕超排、偷排行為的目的。同時,類似“燃煤環境成本”這類的爭論話題亦將塵埃落定,對相關產業的長期發展將起到指引意義。
不過,上述工作的實現離不開實際執行,其中數據統計工作可謂重中之重——從各項監測數據的統計記錄,到上報監管單位,再到向公眾披露,都應該做到真實準確、公開透明,進而及時反映出企業節能減排工作的實際進展,和后期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推進的工作方向。
而審視目前相關部門的統計工作和數據披露工作,距離這一目標尚有不小差距。建議監管層在獨立第三方數據監測機構和統計數據更新時點、披露實效方面多做工作和要求,加大懲處企業和各級政府瞞報、謊報統計數據的力度,爭取早日做到諸如歐美國家那樣,盡量公開透明、及時準確的公布各大行業的統計數據。尤其是火電、鋼鐵、水泥、化工及清潔能源應用等主要產業的數據,將實體工業節能減排領域工作的成績第一時間反映到其關注者的面前,共同分析、早作謀劃,協力推動相關行業和大氣污染治理工作的發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