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業務遭遇瓶頸期 碧水源62億尋求突破口
更新時間:2015-07-31 09:44
來源:中國經營報
作者:
閱讀:3355
作為水污染處理行業的龍頭,碧水源從2014年開始凈利潤同比增幅首次低于20%。與此同時,行業競爭的日益激烈,讓碧水源不得不在研發、資金儲備等多方尋求突破。
7月21日,碧水源公告稱,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以下簡稱《預案》)于7月20日收到中國證監會[微博]出具的核準批復。《預案》顯示,公司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62億元,其中54億元用于4個項目類型(BT、BOT、BTOT、PPP)的14個水處理項目。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水十條”今年推出后,水污染處理行業將迎來“春天”,在此情況下,公司的大額定增項目獲批,將為公司利潤增長帶來利好。另有券商人士指出,碧水源率先采用的PPP模式也在大力推進,今年以來借助各地合資公司的資源已簽訂PPP項目不斷增加。同時,碧水源參股的云南水務今年港股上市,大量其他的合資公司有望進行復制,目前碧水源在國內己建立了20多家類似云南水務的PPP合資企業。
加碼水處理
碧水源于2010年登陸創業板,公司的主營業務為采用MBR技術給客戶一攬子提供建造污水處理廠或再生水廠的整體技術解決方案,包括技術方案設計、工程設計、技術實施與系統集成、運營技術支持和托管運營服務等,并生產和提供應用MBR技術的核心設備膜組器和其核心部件膜材料等,最終為客戶建成具有較高出水水質標準的污水處理廠或再生水廠(土建由其他單位承擔)。
公司主營業務的范圍是城市污水處理與再生利用,同時還承擔了新農村建設及水源保護區水環境治理等業務。
從上市以來,污水處理整體解決方案一直是碧水源主營業務收入的主要來源。數據顯示,從2011年至2014年,公司的污水處理整體解決方案收入分別為9.16億元、13.96億元、19.57億元、26.96億元,占其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89.8%、78.95%、62.5%、78.25%。
在2011年至2013年期間,公司的凈利潤同比增幅都處于較高水平。數據顯示,同期內,碧水源營業收入同比增幅分別為105.01%、72.66%、76.87%,歸屬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幅分別為94.68%、63.27%、49.33%。
進入2014年,公司的凈利潤增幅開始大幅下滑。去年,碧水源營業收入同比增幅為10.08%,歸屬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幅為15.27%。今年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幅為45.15%,凈利潤同比增幅僅為13.87%。
對于公司業績增幅下滑的原因,北京一位券商分析指出,一方面是公司前幾年業績大幅增長,基數較大,另一方面,隨著津膜科技、維爾利在MBR技術方面的推進以及萬邦達、巴安水務等公司開始進軍這一領域,讓MBR技術的核心設備膜組器和其核心部件膜材料這一領域競爭日益激烈,導致這一領域的毛利率開始下滑。
數據顯示,占碧水源營業收入60%以上污水處理整體解決方案,2011年至2014年毛利率分別為49.91%、48.77%、45.26%、42.45%,呈現逐步下滑的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MBR技術為核心設備膜組器和其核心部件膜材料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碧水源早已開始了DF(超低壓選擇性納濾)膜研發。
碧水源董秘何愿平表示,在投入近2億元開發資金經過6年研發,公司在2014年成功研發出全球首創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產品——DF膜,其是公司MBR膜科技創新的延續,未來公司將采用雙膜技術,主要用于濕地,也可滿足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的補充水質要求和回灌地下涵養地下水源,目前DF膜已經用于公司的翠湖新水廠,該技術是公司未來發展的業績增長點。
在談及DF膜市場規模有多大及其對公司毛利率有何影響時,何愿平表示該技術市場規模尚無法預測,而對毛利率的影響是一個非常微觀的問題。
除了在技術研發方面外,在業績增幅放緩的背景下,碧水源于去年底公布了非公開增發預案,修改后的定增方案(第二次修訂)于今年7月20日獲得通過。
《預案》顯示,公司擬募集資金62億元,用于4個項目類型(BT、BOT、BTOT、PPP)的14個水處理項目,其中5個項目類型為BT,4個項目類型為BOT,BTOT類型和PPP類型的項目同為兩個。
“水十條”在今年4月已經出臺。國海證券分析師譚倩表示,根據相關測算,到2020年,完成“水十條”相應目標需要投入資金約4萬億~5萬億元(其中近3年投入約為2萬億元),需各級地方政府投入約1.5萬億元。
瑞銀證券分析師郁威表示,增發完成后,碧水源不僅可以完成募投項目,更加充足的資金儲備以及新股東可能帶來的影響力都有助于公司獲取更多項目,預計2015年是污水行業投資的高峰期,碧水源有望增長加速。
云南水務模式或可復制
在碧水源的項目運作模式中,目前主要有BT、BOT、BTOT、PPP四個類型,其中PPP模式是碧水源一直在采用的模式,今年來隨著國家大力扶持PPP模式,公司的這一類型業務發展也在加速。
7月11日,碧水源公告稱,公司與新疆奇臺縣人民政府和新疆碧水源環境資源股份有限公司在新疆奇臺縣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合作內容包括奇臺縣城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工程等14個項目,總金額為30億元,雙方同意組建混合所有制合資公司或單獨成立項目公司,在項目屬地按照PPP模式(包括但不限于BOT、BOO、BOOT等形式)承擔上述項目的融資、建設和運營服務。
公司表示,本次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是在PPP機制的大背景下發揮公司已有PPP模式豐富經驗的有利機會。如協議得到有效落實并簽署正式合同將進一步加強公司在新疆的業務拓展,并對公司大力發展PPP模式具有積極意義。
此外,今年三四月份,公司相繼與貴州水投水務有限責任公司、新疆沙灣縣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簽訂相關的框架協議,協議中均涉及PPP合作模式。
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萬煒指出,自2014年11月起,國務院、財政部、發改委先后出臺了相關文件對PPP進行規范,預計未來還會對PPP進行立法,這些都將對投資者利益保障起到重要作用,目前碧水源在手訂單已經超過11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碧水源在2011年投資6億元并成為其第二大股東的云南水務于今年5月27日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資料顯示,碧水源持有云南水務股份數量為2.87億股,占其云南水務股份比例為33.23%(云南水務IPO發行前),按照云南水務7月22日每股價格為5.39港元計算,碧水源持有云南水務股份市值約為15.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2.4億元,相對于其6億元的成本,盈利為6.4億元。
云南水務是我國混合所有制與PPP模式下第一家上市企業,也是水十條發布后的首家環保水處理上市企業。
有券商分析指出,這充分體現了PPP模式的先進性和可操作性,為我國環保行業樹立了標桿和示范,也為碧水源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清晰的思路與可操作途徑。
據了解,目前碧水源在國內已建立了20多家類似云南水務的PPP合資企業。其中,碧水源與武漢控股還建立了更靈活的商業模式:2013年10月,碧水源以增發方式入股武漢控股,成為其第二大股東;2014年7月,碧水源與武漢控股又組建了合資公司,合作一年來武漢控股市值提升了一倍以上。雙方在業務上實現互補,形成了協同與資源共享效應,共同拓展武漢地區乃至華中地區的污水處理市場。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