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技術助海水淡化趕超國際
8月12日,中國化工報記者就國家海洋局發布的《2014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采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高從堦。高從堦表示,目前膜法技術已在海水淡化領域占了60%的市場份額,同時新建的海水淡化工程大多采用膜法。預計“十三五”時期,隨著海水淡化領域膜分離和熱法分離技術在理論、技術、裝備、過程等全鏈條的創新提升,我國海水淡化產業水平將趕上國際先進水平,部分領域還有望全球領先。
《報告》指出,2014年全國海水淡化共實現增加值14億元,比上年增長12.2%;新增海水淡化工程產水規模為日產2.61萬噸;海水淡化國際合作取得新進展,亞太脫鹽協會秘書處落戶我國。全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總體規模不斷增長,截至2014年底,全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12個,產水規模達到日產92.69萬噸,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規模為日產20萬噸。
記者查閱了《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規劃》提出,到2015年我國海水淡化產能達到220萬立方米/日以上。高從堦表示,以目前海水淡化實際規模看,與“十二五”規劃預定目標尚有一定差距,主要是因為淡化海水未能如預期大規模進入市政管網,民用受到制約。《報告》顯示,在已建成的海水淡化工程中,淡化海水用作工業用水的工程規模為每天58.73萬噸,占總工程規模的63.35%。但隨著社會用水緊張形勢加劇,“十三五”時期海水淡化將有較大發展,特別是對沿海城市顯得愈發重要。如果能在全國推廣海水淡化技術,我國水資源短缺問題將得到很好的解決。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十三五”時期,淡化海水民用的瓶頸會突破,有望快速發展;而淡化海水工業應用也大有潛力,沿海和近海地區的石化、鋼鐵、電力等重工業是主要目標市場。
另據《報告》顯示,2014年全國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9個,新增海水淡化工程產水規模日產2.61萬噸,每噸成本5~8元。高從堦介紹說,最初的海水淡化技術只有熱法,上世紀50年代提出膜法。反滲透膜、低溫多效和多級閃蒸是國際上已商業化應用的主流海水淡化技術。因沒有相變,膜法是一種顛覆性的海水淡化技術,我國新建的海水淡化廠大多采用膜法。對目前中國而言,制取飲用水是膜法海水淡化最經濟適用的領域。
為加快膜法技術和裝備進步,我國目前正在開展膜蒸餾、正滲透、石墨烯膜等新技術研究。據了解,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浙江省六橫海水淡化二期工程首套1.25萬噸/日和江蘇省大豐非并網風電海水淡化示范項目一期5000噸/日海水淡化項目已經建成投產;海水淡化相關單位已經聯合成立成果轉化基地或研發實驗室,以加快產業化進程。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