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污水處理人工濕地技術挺管用
農村污水長期以來由于分散、水量少等特點,處理較為困難。雖然一些企業在農村也有布局,但是能夠保證出水穩定達標,并且實現規模效益的并不多。因此,從技術方面尋求突破成為不少企業在農村污水處理領域站穩腳跟的著力點。
蘇州德華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德華”)董事長杜建強一直有這樣一個想法,能承擔一個鄉鎮或者縣域的水環境生態治理綜合服務。這對于國企或者大型企業來說并不難,但像蘇州德華這樣的民營企業,距離實現這個想法還有一段路要走。
為此,蘇州德華做了大量準備。從2008年成立開始,公司以引進德國人工濕地技術為核心,立足于鄉鎮污水處理、黑臭河道治理、工業尾水提標,拓展到海綿城市、物質循環領域。
農村污水處理對技術設備要求多樣
由于農村缺乏專業人才,采用的污水處理設施需要在管理和運營方面能夠簡捷、易操作,又能長期穩定達標
農村污水不同于城鎮污水,具有點多、面廣、分散、進水量小等特點,處理起來規模效益較差。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6月底,中國城鎮污水處理廠數量為3666座,污水處理能力為1.54億立方米/日,城鎮污水處理市場已近乎飽和。而對于廣大的農村來說,污水處理廠建設嚴重不足,污水處理率更是不到10%,和城鎮86%的污水處理率明顯相差較大。
對此,杜建強認為,農村市場很大,但對企業來說運營管理較為困難。首先,農村污水進水量不穩定;其次,農村污水面廣點散的特性,造成專業管理難以得到有效落實;第三,農村污水處理的收益模式有待建立。
業內人士曾指出,對于農村污水處理不是企業不想做,是因為沒有商業模式。環保產業是政策導向性很強的產業,國家層面缺乏相關政策,地方政府就沒有壓力去治理,市場自然也就沒有有效需求。
隨著近年來相關政策的不斷出臺,農村污水治理日益受到重視。根據環境保護部2013年11月印發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建設與投資指南》,預計到2017年農村污水排放量為148億噸,如果按照農村污水處理率達到20%計算,2017年農村污水處理潛在市場規模將達到408億元,這還不包含設施建成后的運營市場規模。
有了政策、有了市場,那么,目前的技術能否滿足農村污水處理需求?
“目前成熟技術很多,但農村污水處理要考慮的主要問題在于設備是否適用于農村,出水水質能否長期達標。因此,對技術選擇有較高要求。”杜建強解釋道,就像城市污水、垃圾處理廠存在“鄰避”效應一樣,農村污水處理設施也面臨同樣問題,居民希望污水得到處理,但周圍最好不要出現鋼筋水泥的硬建筑或明顯的設備。
同時,由于農村缺乏專業人才,采用的污水處理設施需要在管理和運營方面能夠簡捷、易操作,又能長期穩定達標。“就像傻瓜式相機一樣,農村污水處理設備最好也能達到這樣的效果。”杜建強說,人工濕地技術可以很好地滿足這些條件,既美化了農村生態環境,又能持續不斷地處理污水,一舉兩得。
引進技術本土化才能提高效益
人工濕地技術中,根據實地情況設計參數非常重要;企業要形成項目分析、規劃、設計、施工、運營、數據管理等全過程循環體系
目前,人工濕地技術在我國已經有不少應用案例,但仍不乏質疑的聲音。其中,討論最多的是人工濕地技術能否保證農村污水處理持續達標。
“2009年,蘇州德華引進了德國生態工程學會主席GuntherGeller帶來的德國人工濕地技術,目前已經非常成熟。”杜建強認為,用項目說話最有力。
據了解,蘇州德華運營時間最長的蘇州相城區陽澄湖蓮花島生態濕地項目已經達到7年,未出現出水不達標的情況。2010年,為打造生態休閑旅游業而建設的蓮花島生活污水處理站中,有4個采用了德華公司的強化型生態濕地處理工藝。目前,人工濕地不僅連續高效運行,更是成為島上新的生態景點。
杜建強坦言,在引進德國技術后的本土化過程中,他們也曾遇到問題。比如,德國和中國的環境條件存在差異,人工濕地怎樣持續運行。“人工濕地技術中,根據實地情況設計參數非常重要,剛引進技術時常遇到參數把握不準確的問題。”
對此,公司曾多次邀請德方專家到中國實地考察項目條件,再根據當地情況從設計圖紙到工程施工全面把關。
此外,在人工濕地植物物種的選擇上,蘇州德華也在不斷本土化。比如,選用與當地氣候條件相適應的植物,進行本地采購。在蓮花島項目中,人工濕地就采用了蘆葦、菖蒲等植物。
在一次次的探索中,蘇州德華不僅掌握了德國先進的人工濕地技術,還形成了項目分析、規劃、設計、施工、運營、數據管理等全過程循環體系。目前公司所掌握的人工濕地技術可以達到模擬自然方式,將污水中污染物轉化為濕地運行所需營養物質,建立濕地系統生態鏈,實現物質、能量生態循環的效果。
蘇州德華項目事業部總經理程鵬宇介紹說,公司已經具備根據不同環境、項目條件進行設計的能力,人工濕地技術將適用于干旱或者寒冷等不同氣候條件的地區。
然而,業界仍有觀點認為,人工濕地技術占地較大,特別是在東部等發達地區,土地成本高,這一技術很難推廣。
實際上,蘇州德華也曾在項目上遇到過土地問題。杜建強介紹說,雖然公司所處的蘇州是東部發達地區,土地緊張。但人工濕地技術的利用并不應受到土地成本的限制,因為濕地和河流、林地一樣,本身就是農村生態資源的一部分,濕地是未來農村規劃中不可或缺的生態資源,況且還能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最終,公司主動找到當地村委會申請土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在蘇州市吳中區金庭鎮,記者看到蘇州德華運營的柯家村人工濕地如同一座公園,充分利用了附近村莊廢棄的邊角料土地,比周圍荒蕪的地塊美觀不少。
據程鵬宇介紹,這一項目采用了組合型人工濕地模式,服務周圍40戶人家。項目自2015年10月底運營以來,全年80%以上的時間出水可以達到一級A標準,其余時間也穩定在一級B標準。
記者在現場看到,項目采用了沉淀塘、污泥干化濾床、垂直流生態濾床和水平流生態濾床等技術,能夠同時就地處理污水和污泥。而噸水的運維費用為0.2元左右,對于資金并不富裕的農村地區來說,成本也不高。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