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生態化之路越走越寬
今年以來,山東各地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通過科技引領和技術創新,不斷提升和拉長產業鏈條,在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同時,扶貧工作也步入生態化之路。
廢枝條“吐出”有機肥
春天,正是蘋果樹修剪的時節。山東棲霞市的果農欒江,將修剪的5000多公斤的蘋果枝條,送到旭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前隨處堆放的廢舊枝條,送到這里可以換有機肥,劃算!”欒江喜滋滋地告訴記者。
據旭瑞公司董事長王成剛介紹,他們先把蘋果枝條粉碎成米粒大小的顆粒,然后裝入全密封的高壓罐內,經過6個小時的高溫消毒,再轉入養菌車間,注射進5個菌種共計80多種單一的菌群,在50攝氏度的恒溫下連續發酵21天,最終形成有機肥料。
作為“中國蘋果之都”,棲霞蘋果種植面積近100萬畝。蛇窩泊鎮榆林子村黨支書馮秀陽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有機肥的價格為3000元/噸左右;而按照枝條加工有機肥的模式,果農只需要花費600元/噸的加工費。按照每畝地1噸有機肥的標準,5畝地就可以節省1萬元左右的成本。“果農作過實際比較,蘋果枝條加工的有機肥,有機質含量高,果樹吸收也快。”馮秀陽說。
地溝油“榨出”角鯊烯
人人避之不及的地溝油,如今在山東華陽油業有限公司卻成了“香餑餑”,他們成功從地溝油中提取出一種珍貴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質——角鯊烯。
據該公司總經理謝保慶介紹,角鯊烯,本來是從角鯊的肝臟中提取出來的一種對心血管有保健作用的保健品。通過科技攻關,他們從植物油的廢棄物當中提取出完全可替代動物產品的角鯊烯。
如何科學處理地溝油是全社會面臨的一大難題。山東華陽油業有限公司運用分子蒸餾工藝,從地溝油中提取維生素E、甾醇、生物柴油等,角鯊烯是其中最高端的產品,每噸價格150萬元。如此算下來,企業一年消耗地溝油3萬多噸,從地溝油中能“榨出”2個多億的產值。
光伏板“照亮”脫貧路
山東東阿縣姚寨鎮北路莊村村民路慶剛家的房頂上,剛鋪設的多晶硅組件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一條電纜將光伏發電產生的電流源源不斷地傳輸到電網上。
“我們村這5組光伏發電設備,裝機容量達19千瓦,年發電量約為3.6萬千瓦時,每年可收入3.7萬元以上。從目前來看,今年貧困戶將戶均增收約1000元。”村黨支部書記路慶民為記者算著光伏項目的收益,“光伏發電一次性投資6年即可收回成本,收益可達20年。這是產業扶貧和生態效益的一個很好的對接。”
去年,東阿縣依托扶貧專項資金的支持,充分利用沉沙池區的土地和光照優勢積極對接光伏發電扶貧項目,在姜樓、劉集兩個鄉鎮的沉沙池區安裝光伏發電項目500千瓦,涉及16個村,帶動了2096名貧困人口脫貧。今年,他們全面開啟光伏發電扶貧的產業與生態扶貧模式,目前,魚山鎮、劉集鎮片區內21個村發展光伏發電項目已進入招標程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