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污泥走過幾十年 六大咖夜話 “悟”出了什么?
經過近30年發展,環保產業迎來市場爆發期,最早起步的污水污泥處理處置,仍是市場的焦點。當下產業形勢如何?未來路在何方?9月23日,2016上海水業熱點論壇期間,針對這些話題,行業專家齊聚展開了一場夜話。
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主持夜話,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董事長傅濤與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工/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張辰,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總工唐建國,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城市污染控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戴曉虎和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原副總工程師杭世珺深度交流,六位大咖分享了他們深入行業數十年的內心感悟。
戴曉虎:中國環保進入質量提升階段肯定是技術與市場的結合
戴曉虎認為,現在中國環保產業第一個階段是飛躍式發展,第二個階段應該是質量提升的階段,F在正處于第二個發展階段,“我們的研究要想落地,要么創新,要么有前瞻性,要么就是技術能夠實現成果轉化。”全國的高等院校也應該明確這個目標,這對產業的將來也是一個強大的推動。未來大學教授發出的聲音或者研究的內容,也應該更多地跟企業和產業的需求對接。
現在產業處于一個嶄新的階段,這個新階段對于污水污泥領域的企業是一個比較關鍵的時期,因為國家大力推動創新,特別是國家的創新驅動戰略。在這樣的大氛圍下,很多企業家會大有作為。
解決環境問題離不開企業的配合。環境學科是一個應用學科,能解決中國的環境問題,在世界上就是NO.1。但是解決環境問題離不開企業的配合,原來的成果不能轉化,是因為高校、研究所和企業脫節。過去的發展階段,資本和市場結合地越來越緊密,但技術和市場的結合差距還比較大,下一個階段的發展,技術創新是重點。我們的技術跟先進國家相比,還是有差距,但這些問題對國內企業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因為國外傳統的技術和理念在我國實踐中還是遇到了瓶頸,需要企業自己去創新。
基于以上思考,戴曉虎提出了三點理念:
第一,環保產業的未來還是要靠研發。很多人認為高手在民間,確實這幾年有很多讓人驚訝的技術出現。
第二,現在行業的低價競爭局面,管理部門也有責任。因為現在的招投標體系里,沒有引進競爭優勢,只是把價格競爭放在第一位。正如張辰建議的,應該引進競爭機制,并讓企業在方案制定過程中能夠參與競爭性投標,這可能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三,把握市場方向,還是要把握國家標準,現在國家的投入相對較少,很多研究過程在整個標準中體現得不是很完善,呼吁在制定標準時要經過充分的調研和研究,這樣的標準才比較可行。
最后,他總結說:下一階段肯定是技術和市場的結合,低價拿項目對于技術植入市場是不利的,打造品牌也是個問題,怎樣進行質量控制,讓所有企業公平合理地競爭,得到更好的發揮,這是行業未來要面臨的重要議題。這個議題處理好,對行業發展是正能量,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打擊一批創新性企業的積極性,讓市場變得粗制濫造,真正好的東西出不來。
唐建國:污水污泥這個行業,“混”是活不下去的
“今天我們聊天,我覺得設計院的活沒法做,”唐建國以這樣的感慨開始,他解釋道,一個科研可以做五年、六年甚至七年,叫“科學決策”,科研就是講項目的可行性,初步設計解決技術怎么做的問題,而施工很快,只要業主簽了字,給了工程就要開工。唐建國最近看一批設計圖,為了趕時間,畫得非常不精細,“如果初步設計沒有,怎么做技術?”他呼吁,盡管現在競爭激烈,市場壓力很大,但業主應該體諒設計院,給出充足的畫圖時間。
經過一天的論壇,唐建國感受頗深,他用創新、實踐、提升總結了自己的感受,并且在夜話時談了自己的四點體會:
1、僅靠感知不夠,感知是中國特色,海綿城市、黑臭水體、四類水是感知,必須讓領導人和老百姓感受到,事情才能做下去,這叫感知,但我們的感悟太少。
2、不能再混了。以前都是兩級或者一級B標準,有很多單元,一條線,可以濫竽充數混過去,大家都達標了,F在的標準提高到了一級A,或者到了四類水,混了就不達標。
不能混怎么辦?唐建國也指出了法子:“有一句話叫‘污水處理廠是設計給運行人員看的’,我覺得很對,我們的設計不是給領導人看的。這就要求一定要給運行工人一個操作平臺,讓工人有很好的管理手段,F在的污水處理廠是“以不變應萬變”,但是現在水質水量分分秒秒在變,這就需要過程控制,需要一個你變我就變的平臺。”
3、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的大旗不能倒,咱們做的事情,要堅持這個理念才能做好。
4、看不見的戰線太重要了。黑臭河道整治第一句話叫截污治污,但是污好截,雨水不好截,因為雨水關乎安全。但是恰恰因為污水接在雨水管道,很多排水管慘不忍睹,蘭州三次塌方都是排水管道引起的,排水管道的質量提高太重要了。
張辰:這個行業需要平和的心態,更需要系統的集成
“悟”是張辰發言的主題,拋開一貫“技術大師”的印象,張辰談了他在環保行業多年的心聲。“作為一個黨務干部,我們一直在講文化,講傳承,因為現在市政院不可能一一對應,只能用文化的理念來統一。我們一直在跟年輕的朋友和員工交流,最后濃縮成一個字,就是‘悟’。今天我們聚在一起,也是要互相交流、感悟。”
張辰毫不避諱地表示,“這些年我們覺得心態不平和”,因為自己的同學搞了房地產、搞了金融,身價遠遠大于自己,資產遠遠高于自己。自己也很努力,但與這些同學相比,虛擬資產太弱。“這些我們無法改變,但有些我們是可以改變的,比如產業的發展。”
如何改變產業發展,張辰給出了建議。住建部有一位領導曾經跟張辰說,在環保行業的論壇上,只看到了技術,但沒看到集成、沒看到政策,而房地產行業的論壇,只談政策,只談如何影響政府,所以發展到今天的形勢。“而環保還在技術層面,我們還需要理念的提升,提升理念也很辛苦,如何把產業聚集起來,這可能很難,希望我們的企業家,能夠聚焦產業的發展。”
杭世珺:不要跟風,你需要做的是在對的領域堅持
污水污泥的出路在哪里?杭世珺認為,首先要把目前的污水處理廠分兩類:一類是穩定達標的,一級A以上的,這是比較好的;第二類是沒有達標的,杭世珺去過一些項目,她認為這些廠“且不說是否達標,確實有很多問題,一看就不合規格”。
第一類的污水處理廠,應該考慮節能降耗和資源化。還要從設備上下功夫,杭世珺提醒國內的企業,不能一股腦跟風,應該發揮自己的強項,把一件事研究透徹,發現一個技術能夠進入市場并且能夠持續盈利時,要用心鉆研。
第二類,不達標的企業,首先要弄清楚現狀。杭世珺指出,很多企業基礎資料永遠弄不清楚,缺少基礎資料的真實性,一定要找準問題再改造,建設好,做成自己的品牌,爭取發言權,同時因為行業做出了貢獻。
另外,杭世珺談了對企業的期望:希望企業不要跟風,要發揮自己的特長,同時發展需要合力,不要雷同,要合作,這樣才能把產業做好,把環境問題解決好。E20開創了一個企業合力的平臺,希望每個企業也建立一個自己的小平臺,技術一定能提高。
傅濤:從“招待所”到“星級酒店”,環境產業品牌化升級
談到產業發展,傅濤先用做飯做了比喻。
環保對政府來說是剛性需求,就像做飯。做飯有很多種方式,一種是讓家人做,需要去買菜,這相當于事業單位做污水處理,需要采購,這不是產業。
當你覺得家人做的不夠理想,可以請小時工,按小時付費,小時工提供勞動服務并接受監管,菜價可以監管,這是采購服務。
當你覺得小時工做的不夠檔次,可以請服務公司,服務公司來了之后提供的是一系列服務,這個時候你不可能看菜價,因為他要滿足你不同的需求,最后可能按照做了多少成品才來付費,這時的價格就不一樣了。
如果覺得服務公司做的不夠好,可以去餐館,餐館里做菜就是一個產業了,你不會問餐館成本是多少,發工資多少,大廚什么樣,這跟你沒關系,這已經是一個市場競爭的體系,我們稱之為市場化。
當你還有更高的追求,開一個party,吃的東西沒有變化,但是付的費用可以從幾十塊錢上升到幾千塊錢。為什么?當你去餐館吃飯,沒有品牌,就是一個服務公司,我們不愿意多付采購費用,但在五星級酒店,你不會覺得貴,因為那是一種商品,是有品牌的東西。
傅濤認為同樣的道理可以用到環境治理領域。當企業是政府代工廠時,政府肯定嚴格控制預算,當企業做勞務服務時,政府就會算成本,價格自然壓得很低,因為這個行業沒有真進行產品化和品牌化的升級。如果環保企業是廚子,現在依然在討論怎么把菜炒好,是非常落后的,我們也沒有真正高級的、做服務端的專家。“我們這個行業到了思考變革的時候”,傅濤說。
房地產行業也是如此,房地產早期建房子買房子,沒有物業管理概念,現在的房地產行業是經營不動產,是物業服務業和金融服務業。
“產業到了一定階段就會轉型,環境產業也到了技術轉型期,應該充分認識服務標準,沒有服務標準就不是服務產業。”傅濤呼吁大家充分尊重服務標準的存在,要把服務當做成本,而不是設備。設備就像菜,餐館才是產品。真正建立起自己的服務品牌,這個產業才叫成熟,利潤才能上去,才能做到五星級酒店的收費。一個產業到了一定高度就會出現品牌,就會成為服務公司。發言最后,傅濤也給企業提出了發展的建議:“沒有一個好品牌是用國標的,滿足國標一定是成品價,招待所和五星級酒店不可能是一個價格。我們也應該思考怎么把菜品加入到品牌的供應鏈當中,跟賺大錢的龍頭合作,讓他把你拉起來。”
薛濤:產業處在換擋期,我們應該信心滿滿
夜話接近尾聲,主持人薛濤感慨頗多,對于當前的環保產業,他用自己的兩點感悟做了總結:我們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改革的方向應該有信心。我們身處在一個積德的行業,我們身處在一個未來有很大需求、必然為國家帶來健康價值的行業,應該感到高興。我們現在處在“換擋期”,從技術層面、產業層面,我們都要努力。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