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灣里區投資3億實現人工濕地治理農村生活污水全面覆蓋
濕地污水處理系統
灣里區洗藥湖管理處紅星村黨支部書記胡正生手機里一直保存著一張照片,這是2014年6月拍的銅源港,流水污濁不堪。如今銅源港變了模樣,污水經“春色秋景”的人工濕地污水水處理系統,該系統通過綠色植物“生態”治療,使原本污濁的水變清澈了。
記者了解到,灣里區投入3億元,在全省率先實現了人工濕地治理農村生活污水全覆蓋。灣里區環保局局長劉方皎稱,人工濕地通過過濾、吸附、沉淀、離子交換、微生物分解、植物吸收等過程,實現對污水中有機物、氮、磷等的去除。從此,告別村莊“污水基本靠蒸發”時代。
灣里區主打休閑旅游業,由于“農家樂”等鄉村旅游設施點位分散,且缺乏長效監管機制和相應的污水處理配套管網,其產生的污水往往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周邊河流溝渠,導致當地一些河流水庫等水環境受到污染。“如果鋪設污水管網,建設污水處理廠,破壞了山體,也與周邊環境不相稱。”劉方皎說。
在梅嶺核心景區的幸洗路,記者發現了2座種滿各種綠色花卉植物的漂亮小花園,其與周邊的景色融為一體。不說的話,一般人可能都不知道,這些圍有柵欄、占地僅數平方米的小花園,就是生態治療的人工濕地。
“這兩個小花園負責沿線紅星村、馬口村、衛東村的農村污水生態治理。每天滿負荷運轉可處理生活污水220噸,目前沿線3個村莊節假日產生污水約120噸。”洗藥湖管理處黨工委副書記周運資介紹。
從2014年開始,灣里區在所轄的4鎮2街辦所有農村建設“春色秋景”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至去年年底建設完成,覆蓋了行政區域內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目前,經“生態療法”處理的農村生活污水均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B標準,可作為中水回收利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