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污染治理別總靠上面來驅動
近日,山西省臨汾市頻現超高濃度二氧化硫污染事件。1月15日,山西省環保廳對外發布稱,環保部與山西省政府聯合派出專家組調查發現,臨汾二氧化硫居高不下存在五大原因,包括臨汾市區86臺130蒸噸燃煤鍋爐基本上無脫硫措施;東城集中供熱沒有安裝在線監測,脫硫裝置形同虛設,廠區面貌臟亂,管理措施不到位等。(《新京報》1月16日)
專家組給出的“診斷報告”顯示,臨汾市對二氧化硫防護預報、宣傳不夠,預案中沒有專門針對二氧化硫的預警措施,沒有針對二氧化硫超標問題向群眾進行重點宣傳和專門預報。這是一起責任事件,應無疑義。
從專家調查組的意見和結論看,由環保部與山西省政府聯合派出的專家組,與其說是對于二氧化硫濃度爆表原因的挖掘,不如說是對當地政府部門在嚴重污染天氣中表現的一次“問診”。調查結論揭示了重污染天氣的形成原因,也撥開了當地所存在的“治理陰霾”。
首先是事件應對中充斥的“文字游戲”。比如,此前臨汾市環保局副局長張文清曾表示,臨汾70%的二氧化硫為居民燃用散煤,該數據經過了專家組的測算。但環保部專家組負責人柴發合予以否認,他透露,這一結論是臨汾當地自算的。遭到質疑后,張文清又辨稱,外界公布的臨汾市區概念不同。他的市區概念是指外環線以內的155平方公里,“這里面一個企業都沒有,所以說70%。”然而,臨汾市環保局一位工作人員坦言,臨汾周邊有山西同世達、山西海姿等焦化企業,“大企業如果沒做好排污,排量能超過成千上萬戶居民燃煤的量,所以不能說70%來自居民散煤燃燒。”
除此之外,對于為何未啟動預警的問題,張文清反問記者:全國哪個城市有關于二氧化硫的專門預警?你找給我看看。可就在這之前的幾天,張文清明明說的是:“建立二氧化硫預報預警機制……適時啟動應急預防措施。”污染事件引發全國關注后,仍出現如此多自相矛盾的說法,該如何令民眾相信當地的治理積極性?在平時,臨汾市民又何以弄清到底哪種說法是真?
其次,官方展示的治理成績與實質效果之間的斷裂。有媒體報道,2016年,臨汾為打贏環保戰役,對鋼鐵、焦化、電力等工業企業進行環保設施的提標改造;投入3.1億元對居民煤煙污染進行治理……爆表事件當天,官方公布了“鐵腕治污”的成績。若僅看這些表述,人們幾乎看不到任何漏洞。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僅舉一例。在這次省環保廳公開的第5個原因中,涉及的東城集中供熱項目即為臨汾海姿供氣供熱公司。而在去年12月5日,山西省環保廳在官方網站通報,海姿供熱公司的母公司,山西海姿焦化有限公司污染源廢氣在線監控設施未驗收,并稱該公司已完成在線監控設施調試工作,預計在12月20日前完成驗收?山窄h保部專家組前去調研,該公司所屬的東城電熱又被查出污染問題。這難道僅僅是巧合?看來,對于治污,不僅要看官方部門說了什么,更要看沒說什么,真正做了什么。
山西省環保廳和環保部介入后,臨汾相關負責人坦言“心急如焚”,并表示“專家把脈問診,可謂雪中送炭”。然而,此前多次爆表而無任何預警行動,實在讓人感受不到當地官方的“心急如焚”。上級調查組來了再進行這樣的表態,該負責人“急”的到底是嚴重污染天氣本身,還是事件引發上級關注而可能影響自己的“烏紗帽”?
環保部和省環保廳介入調查,體現了上級部門對于污染事件的重視。這項關系到民眾切身利益的事情,非要等到上級部門出手才看到“真相”,到底只是技術原因,還是地方政府本就積極性不夠,心存僥幸,不愿揭開真相?如果所有地方的污染天氣治理都要靠上面推著走,是不是一種悲哀?耐人尋味的是,專家組調查報告剛發布,媒體向臨汾市環保局詢問“86臺鍋爐是工業生產使用還是居民供暖使用”等問題,又未得到回復。二氧化硫爆表事件,真的能夠成為臨汾環境治理的轉折點嗎?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