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全面禁止露天焚燒農作物秸稈
3月1日起,《天津市人民代表大會關于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露天禁燒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開始正式實施。
《決定》明確,要堅持政府主導、規劃引領、政策扶持、科技支撐、疏堵結合、依法治理的原則,在天津市行政區域內全面禁止露天焚燒農作物秸稈,同時,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推進農作物秸稈資源化、產業化利用,逐步完善農作物秸稈田間處理、收集儲運、多元利用體系,到2020年基本實現農作物秸稈全量化綜合利用。
為加強秸稈焚燒治理立規
天津市環科院承擔了2016年全市秸稈焚燒監管核查工作。據天津市環科院相關負責人介紹,2016年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確認秸稈焚燒火點200余處。其中,在夏秋收獲期間查到著火點160多個,這里面有相當一部分是露天焚燒秸稈的火點。秸稈焚燒除了可以直接看到黑煙滾滾外,還會產生大量的空中懸浮物、CO、CO2等污染物,對空氣質量造成了嚴重污染。
天津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高紹林說,《決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研究借鑒其他省市立法經驗,結合對天津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露天焚燒的深入調研情況,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制度設計。通過立法對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露天禁燒作出全面規范,對加強大氣污染防治,保護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生態環境,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據高紹林介紹,《決定》共18條,主要規定了4方面的內容。一是明確了總體要求和目標原則。二是明確了政府主體責任,加強政策扶持引導。《決定》明確各級政府是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露天禁燒工作的責任主體。農業、環保部門分別負責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露天禁燒工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相關工作,將秸稈綜合利用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落實促進秸稈綜合利用產業發展的各項扶持政策。三是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實現“五化”(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和基料化)利用目標。同時,還要加快建設農作物秸稈收集儲運體系,為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提供支持和保障。四是禁止露天焚燒,嚴格監督管理。《決定》規定各區政府要制定和落實農作物秸稈露天禁燒的實施方案和監督檢查措施,加大監測和執法力度,完善防控機制,明確了露天焚燒的法律責任。
過去出現有人露天焚燒農作物秸稈時,當環境執法人員趕到現場,放火的人已經離開了,很難再找到具體的責任人。
《決定》規定,農業經營主體或者他人露天焚燒農作物秸稈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并可以處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農業經營主體未采取綜合利用措施,致使農作物秸稈露天焚燒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給予批評教育,可以處100元以上500以下罰款。
天津市環保局局長溫武瑞說:“這次,責任人的問題解決了。可以說,農業經營主體沒有按規定及時對自己的農作物秸稈進行必要的處理,才為放火者提供了燒秸稈的機會,理應對污染的后果負責。”
溫武瑞說,下一步,將盡快制定相關實施細則,對是否給予處罰、什么情況罰多少予以明確,以避免執法的隨意性,同時加大網格化管理力度,將任務細化到田、責任到人,減少露天焚燒農作物秸稈違法行為的發生。
解決之道:讓秸稈成為資源
薊州區官莊鎮玉石莊村支部書記、天津市人大代表韓振說,過去秸稈是農村家家戶戶做飯、取暖或者當飼料喂牲口的資源。作為新農村建設試點,玉石莊村在兩三年前村里進行了煤改氣,用上了太陽能和地源熱泵,已經完全不需要秸稈作為生活能源。“關鍵還是要讓秸稈有用,再次成為資源,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焚燒秸稈的問題。”
正如韓振所言,解決“用”的問題,才是解決秸稈焚燒問題的根本出路。
天津市農業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天津市主要農作物種植總面積約590萬畝,秸稈產出量合計約達260萬噸。
2016年天津市全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7%左右,其中肥料化利用率74.1%,飼料化利用率15.1%,燃料化和原料化利用率預計4.0%和4.7%,基料化利用率不到0.1%。還有3%左右的秸稈滯留田里,相當于還有大約7.8萬噸農作物秸稈未經機械化處理,存在著被焚燒的隱患。
天津市農委農業機械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胡偉告訴記者:“7.8萬噸不是個小數目,這些農作物秸稈主要殘留在一些地塊的邊沿和很多小散地塊,機械設備無法處理。”
“全市的秸稈綜合利用率已經從2013年的76.6%提高到如今的97%左右,現在基本看不到過去那種大面積焚燒秸稈‘火燒連營’的狀況了,但想要實現《決定》要求的到2020年基本實現農作物秸稈全量化綜合利用,還需要下很大的功夫。”胡偉說。
為確保實現2020年目標,天津市農委與市財政局制定了全市秸稈綜合利用年度工作方案,將秸稈綜合利用目標任務分解到區,并指導各區制定區級實施方案,層層壓實目標任務到鄉(鎮、街)、村,將責任落實到部門、落實到人、落實到地塊。
同時,農機管理部門科學制定秸稈綜合利用技術路線、發布技術要求,指導各鄉(鎮、街)全方位開展秸稈綜合工作。各區農機管理部門還組織農機合作社、秸稈經紀人與鄉鎮街對接,開展秸稈粉碎還田、秸稈收儲運,并全力消除秋冬直立秸稈滯留田間的隱患,每年11月底前,將全市田間玉米秸稈基本清理完畢。
在“三夏”、“三秋”關鍵農時,依托全市作業的8000余臺小麥、玉米收割機和300余臺青飼收割機開展機械化收獲作業,在機收的同時實現秸稈粉碎還田。2016年“三夏”期間,全市秸稈綜合利用首次實現了機收、機粉、機播“三個同步”,全市小麥秸稈基本實現了全量化利用。
天津市財政2017年將安排8000萬元秸稈綜合利用市級專項資金,用于農機作業補貼和秸稈加工項目支持。天津市級補貼政策主要是對秸稈還田和離田機械化作業進行補貼,補助對象為作業主體或土地經營主體;其他秸稈綜合利用項目補助對象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龍頭企業等農業經營主體。對秸稈機械化還田、離田,天津市財政按一定標準給予定額作業補助,其中小麥、兩茬平作玉米每畝5元,水稻、棉花、單季玉米等作物每畝20元。
天津市還將加強督導檢查,保持高壓態勢。在重點農時和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由農業部門班子成員帶隊,組成督導組,分片包區,組織開展秸稈綜合利用督導巡查工作,集中對各區秸稈綜合利用工作進行督導,入鄉、進村、深入田間地頭實地巡查。
發揮市場作用,建立秸稈收儲運體系
為鼓勵企業進入秸稈綜合利用領域,2017年,天津市財政將繼續對秸稈收儲運體系建設等其他秸稈綜合利用項目,按新增秸稈綜合處理能力給予補助,補助金額為新建或擴建投資的30%,最高補助金額不超過500萬元。
不少企業已經看到了秸稈綜合利用方面的商機。“《決定》對我們企業來說是利好的,是推動秸稈綜合利用項目業務發展壯大的制度保障。”天津市星星源節能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治江說。
王治江的名片上還有另外一個頭銜,就是星拓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而這個企業才是他一直以來的主業,主要做樓宇智能化項目。“我一直是在用星拓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賺來的錢,再投入到星星源節能技術有限公司的經營和研發上。到現在已經先后投入了3000多萬元。”
12年前,王志江偶然接觸到了生物質燃料鍋爐這一當時的新鮮事物,覺得可以通過生物質燃料鍋爐技術實現秸稈的資源化利用。于是,他在寧河區建立了秸稈能源研發基地,與南開大學、天津市環境工程評估中心一起開展技術攻關,解決了傳統生物質燃料鍋爐燃燒效率低、排煙溫度高等問題,攻克了秸稈高糖分燃料燃燒過程中的嚴重結渣技術難題。目前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專利17項。
“現在我們的生物質燃料鍋爐可以穩定達到1200攝氏度,最高可達到1350多攝氏度,已經投入市場。”王治江說,環境監測機構的監測數據顯示,生物質鍋爐煙塵排放低于20mg/m3,二氧化硫排放低于30mg/m3,氮氧化物排放低于40mg/m3,達到了燃氣鍋爐排放標準。
據了解,這家企業的秸稈鍋爐供熱示范工程已經在天津市的一些工廠和辦公區投入使用,供熱面積10萬平方米,每年使用生物質顆粒燃料約4000噸,替代燃煤3000噸,每年減排二氧化碳7800噸、二氧化硫30噸。
“經過我們測算,產生1噸蒸汽的費用,柴油是616元,天然氣是287元,秸稈是126元。目前,我們與一家大型企業的秸稈供能合作項目基本敲定,如果項目可以順利實施的話,既可以滿足這家企業的生產用能,還可以每年消化掉周邊農村的十多萬噸秸稈。”王治江說。
在天津,投身秸稈綜合利用領域的企業還有許多,這些企業的秸稈利用能力很可觀。亞德爾生物質科技有限公司對水稻等秸稈的年利用能力達6.5萬畝,彬杉種植合作社對各類秸稈飼料化、燃料化的年利用能力達15萬畝,億源種植合作社對各類秸稈飼料化、燃料化的年利用能力達20萬畝。
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更需政策強力扶植
實現農作物秸稈全量化綜合利用是徹底遏制農作物秸稈露天焚燒的根本途徑,但現實還存在著不少困難和阻礙。
天津市農業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坦言,全市秸稈綜合利用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目前全市的農作物秸稈利用主要方式仍是以粉碎還田為主,方式較為單一;農作物秸稈深加工產業的規模較小,帶動能力不強;農作物秸稈收集儲運服務體系不健全;此外,對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扶持力度仍需進一步加大。
企業也面臨著很大壓力。王治江講述了自己的遭遇。一個村原計劃要使用他們的秸稈燃料鍋爐為全村40萬平方米建筑供熱,但最后還是選擇了使用燃氣鍋爐。“盡管我們比燃氣鍋爐有成本優勢,但使用燃氣鍋爐有補貼,這樣總體算下來,反而是燃氣鍋爐合算了。”
一位長期研究秸稈燃料化利用的專家表示,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技術推廣和產業化離不開政策支持。以秸稈燃料化為例,建議根據秸稈資源量和能源需求情況,選取合適區域,進行區域可再生生物質能源的循環產業鏈示范工程項目試點。通過試點,不斷完善政策扶植體系和市場調節機制,培育發展生物質能源產業鏈,探索秸稈燃料化、規模化、市場化利用經驗和模式,將試點區域打造成為秸稈燃料化利用樣板。
他建議整合秸稈收購資源,確保生物質燃料持續供應。由于秸稈容易霉變、分布分散、季節性特點明顯,收集、儲存、運輸環節往往成為其燃料化利用的瓶頸。建議鼓勵引導建立運行高效的秸稈收儲運體系,實現秸稈原料和燃料成品的區域內調配流通,并依據秸稈供應量,制定區域內的生物質燃料替代燃煤計劃。
這位專家認為,當前諸多秸稈綜合利用項目持續性不強的主要原因,就是秸稈收購沒有統一的監督和管理,造成秸稈燃料的使用量和價格極不穩定。他建議將秸稈作為糧食的副產品,統購統銷。在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督和指導下,以村為單位,建立秸稈生產加工存儲基地,統一秸稈原料的質量與收購價格體系,結合統一的秸稈原料質量標準,建立質量價格約束機制,保證秸稈原料質量,維護農戶積極性。同時,構建秸稈原料、秸稈燃料等產品和技術標準體系,加強質量監管,建立淘汰機制,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相關企業及其產品、服務的檔次提升,培育標桿企業。
秸稈燃料化產業目前尚處于發展初期,需要政府在政策上予以扶植。在居民供熱項目上需要政府合理提供各類補貼,鼓勵相關產業發展。
此外,秸稈燃料化產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初始投資規模較大,需要在思路和舉措上有所創新。需要調動社會各方力量,逐步建立財政撬動、銀行貸款、社會投資等多種渠道相結合的多元化項目投融資機制。
■兩會聲音
建立綜合治理聯席會議機制
全國人大代表周洪宇:建議國家建立秸稈焚燒綜合治理聯席會議機制,統一部署,綜合治理秸稈焚燒問題。
劃分秸稈焚燒污染控制治理“戰區”,統一指揮協調。打破行政地理分界的治理隔膜,對區域大氣信息共享、分析,確保秸稈焚燒污染治理工作步調一致,達到最佳效果。
各地應以大氣污染防治法為全面統籌,并進一步細化禁止秸稈焚燒地方性法規。
政策引導,疏堵結合,加大秸稈回收與綜合利用力度。
給予生物質電企新能源補貼
全國政協委員朱玉華:建議要加強秸稈綜合利用,特別是在秸稈焚燒嚴重地區,加大對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支持力度,優先將生物質發電企業納入國家新能源補貼目錄,縮短補貼周期,鼓勵企業發展。
同時,將已建成且并網發電的生物質發電企業納入國家新能源補貼目錄,及時兌現補貼資金。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