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這輛車能開多快 要看環境承載力這個車頭有多給力
今年全國兩會上,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如何深化,如何以環境承載力統領產業協同發展,如何以污染防治成效最優化統籌區域間的污染治理等問題,成為代表們熱議的話題。
關注一
以環境承載力統領產業協同發展
當前,京津冀在生態環境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是產業、人口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的不適應。在全國人大代表韓寶生看來,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過程中,要想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取得突破,城市間要依據區域環境承載力共同規劃產業轉移和污染控制方案,依靠區域整體利益達成共識,來尋找環境改善的途徑。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重點任務,在全國人大代表、張家口市政協副主席祁萬利看來,“京津冀生態環境保護聯防聯控、協同共建還應進一步創新和完善”。
正如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所言,京津冀協同發展頂層設計已經很清晰,要做的就是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局限。要實現京津冀一體化,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的一體化是前提和基礎。
在北京代表團開放日活動中,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市長蔡奇在回答記者提出的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北京如何跳出北京看北京?”問題時蔡奇給出的答案是,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這個更大的空間內,將疏解非首都功能和治理大城市病相結合,這是唯一的選擇,也是治本之策。
據了解,目前,北京正在編制新一版的城市總體規劃,在空間布局上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城市副中心建設,壓縮生產空間規模,大幅度擴大綠色生態空間。
正如全國人大代表王剛所言,只有切實提升區域生態環境承載力水平,才能為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那么,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各城市在對資源、產業等進行重組時,如何在區域環境承載力的天花板下,把產業鏈條有機整合,重組區域資源,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環境質量得到改善?
在采訪中,代表們給出的答案可以用“統一、優化、均衡配置”這幾個關鍵詞來概括。代表們認為,需要按照主體功能區要求和京津冀功能定位,以環境承載力引導產業和人口從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向重點開發區轉移,使區域的產業、人口和當地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
全國人大代表張鳳梅給記者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按照現行產業政策和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要求,唐山市曹妃甸區新增能耗必須實行等量替代。然而曹妃甸區屬于新建區,沒有可替代能耗,僅靠唐山市內部平衡根本無力解決問題,不得不從區域外購買指標。
一些人大代表認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應該將產業轉移項目與區域內的環境容量和承載力、過剩產能淘汰和產業轉型升級綜合統籌。
結合產業轉型和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全國人大代表韓寶生認為,對于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而言,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過程中,要“跳出來”思考和布局,根據區域環境承載力城市間共同規劃控制方案,調整產業布局,形成統一的發展目標和防治目標,以污染防治成效最優化統籌區域間的污染治理。
關注二
以生態補償機制促進區域良性互動
在全國人大代表包景嶺看來,現在的生態補償政策,都是通過雙邊一對一談判的方式達成,且部分補償內容是京冀、津冀之間共同面臨的,不適宜分割開來實施。只有通盤考慮,才能真正解決存在的問題。
兩會期間,天津代表團的22名全國人大代表聯名向大會提交了一份《關于京津冀水資源協同保護的建議》,建議按照流域協調、區域聯動的原則,以主體功能區、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等相關規劃成果為基礎,根據區域自然地理特點和水資源分布特點,對跨區域的主要河流進行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做好頂層設計。
“京津冀處在同一個自然流域、同一個生態系統,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不能以行政區域為單位,而應以同一個自然流域即同一個自然生態系統為單位,協調聯動。”祁萬利說。
協調和平衡各方利益,明確各方的權利和義務是區域生態補償機制建立的重要方面。正如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協副主席李士祥所言,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京津冀三地應共同研究制定區域間生態補償機制,使穩定有效的生態補償機制在京津冀區域協作發展中盡快形成,加大區域協作力度,聯手攻堅,針對存在的突出矛盾,實現真正的共贏與更大的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胡翎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北京脫硫脫硝這類低成本的霧霾治理工作已經做到位了,靠其他辦法在本地減排成本很高。如果把北京用于本地減排的一部分資金支持河北減排,對北京的好處會遠大于北京在本地減排的好處。這就要求設計一個區域間的補償機制,花同樣的錢,可以得到更好的減排效果。
在采訪中,一些人大代表表達的一個共同心聲是,需要更加關注生態功能區的發展權,樹立“生態產品”的理念,構建縱向和橫向相結合的生態補償機制,使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通過提供“生態產品”獲得應有的收益。
在已有的生態補償實踐中,補償的形式多為資金補償,補償資金主要用于生態恢復,一旦臨時性補償政策停止,生態環境可能會再次遭到破壞。同時,當前在京津冀各區域之間缺乏明確的生態補償價格和補償機制,直接導致京津冀生態補償金額款項的確定具有較大的隨意性。
“可以考慮通過國家立法在京津冀區域建立系統、長期、穩定的生態補償制度。”包景嶺說。
代表們建議,可以考慮由國家建立協調機制,在國家層面建立京津冀生態補償基金,打破“一畝三分地”式的行政區經濟。同時,增設第三方監督平臺,從區域整體治理的角度,重新建立可行、科學的生態補償機制與區域生態環境治理的績效評價機制。在設置不同的生態補償參數時,需要綜合考慮地方生態環境狀況和經濟發展狀況,從社會、生態、經濟等多方位進行規劃;對生態補償政策及成果進行公平合理的評價,并采取一定的獎懲措施對生態產品的供求雙方加以約束。除了資金補償以外,還可以通過項目支持、產業扶持、教育支持等其他形式實施生態補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