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海綿城市建設 讓城市更有“里子”
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有利于提升城市生態系統功能,減少城市洪澇災害及水污染的發生,讓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記者從市規劃局獲悉,合肥結合“城市雙修”(城市修補、生態修復),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將海綿城市建設作為新型城市發展的一種重要方式,努力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預留建設數個萬畝以上森林綠地
在城市戰略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各類規劃中,合肥積極構建城市自然生態空間格局,對市政排水、河道、公園綠地、濕地、水利工程、建筑小區等進行全面梳理,保障城市海綿本底安全。結合城市發展,在保證原有地形地貌、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證水土平衡。
我市堅持因地制宜,規劃海綿城市建設目標和指標,在城市四個方向預留建設6個萬畝以上森林綠地或濕地公園;在每個行政轄區內,規劃建設1~2個大型水面,做到調蓄、生態和景觀并存,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在全市片區規劃及控規編制中,我市注重對片區、地塊內現有水系、溝塘進行合理保留,結合公共空間、綠地景觀合理布局,將海綿城市建設作為重要內容予以深入踐行,如高新區壩下河景觀綠廊、蜀山產業園預留引山連水的大綠廊等。
在城市公園建設中,合肥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片區的積存、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
把城區劃為50個管控單元
去年下半年,市規劃局會同市城鄉建委等相關單位,啟動《合肥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編制工作,規劃范圍為主城區,建設用地控制范圍1200平方公里。根據行政區劃、排水分區、路網和排水管網情況,將主城區劃分為50個管控單元,提出了各管控單元海綿設施建設規模和各類建設用地海綿城市規劃設計指引。
規劃針對水生態、水環境、水安全、水資源還分別提出了海綿城市系統規劃方案。如水生態規劃方案包括藍線保護、岸線改造、濕地建設、生態補水等措施;水環境規劃方案包括點源污染控制、面源污染控制、黑臭水體整治等措施;水安全規劃方案包括雨水管渠建設、調蓄空間建設、河道整治、內澇點治理等措施;水資源規劃方案包括雨水資源利用、再生水回收等措施。
結合城市近期建設規劃、2017~2019年大建設計劃、黑臭水體整治方案等相關方案,我市規劃梳理形成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庫,共包含項目231個,其中建筑與小區類41個、道路與廣場類72個、公園與綠地類35個、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類51個、水系整治類32個。
一批試點項目正在陸續建設
目前,新站高新區少荃湖片區、高新區大蜀山片區、合肥經開區及肥西縣產城融合示范區,都已被確定為全市“海綿城市”建設第一批示范區,正在積極開展試點建設。一批新的試點項目正在陸續建設,老城區逍遙津公園、杏花公園兩大調蓄池已具備使用條件,3000畝南艷湖生態公園已完成土方工程和湖底清淤,航星小區、望湖南苑啟動海綿小區試點建設。
“今后,我們將按照《合肥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和《合肥市防洪排澇專項規劃》的要求,嚴格審批各類建設項目,合理布局與防洪排澇密切相關的雨、污水管線和海綿體建設。”市規劃局有關負責人說,無論是城市新區還是老城區,我們從公共建筑、住宅小區、市政道路、綠地建設等工程源頭開始,把海綿城市建設要求作為土地出讓、規劃建設許可的前置條件,強化源頭減排,降低市政設施壓力,進一步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