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霧蒙蒙"本地排放外來污染是主因
“為什么天空老是霧蒙蒙的”“好幾天沒看到藍天了”……連日來,有不少海南市民發現身邊空氣質量的變化。
進入秋冬季,海南省環境空氣質量為何出現波動情況?往年同期空氣質量如何?怎么樣落實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打贏藍天保衛戰?針對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采訪。
現狀
藍天白云去哪兒了?
“空氣質量指數124,空氣質量不利于敏感人群……”10月27日上午,海口市的黃女士在送孩子上學時習慣性掏出手機查看空氣質量。她不禁納悶:最近這些天藍天白云都去哪兒了?
記者了解到,近一個多星期以來,海南省環境空氣質量的確出現了波動情況,空氣質量有所下降。
“10月23日~29日,海南省環境空氣質量較10月上旬明顯轉差,空氣質量處于優級水平的市縣明顯減少。”海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監測室副主任徐文帥介紹說,近年來,每當進入秋冬季節,海南省空氣質量時常受不利氣象條件等多重影響,易出現波動現象。
根據全省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結果,10月1日~22日,全省空氣質量較好,各市縣空氣質量總體優良。但10月23日~29日,連續7天均有部分市縣達到輕度污染級別,10月26日空氣質量超標的市縣達9個。
持續籠罩在這霧天中,不少人疑惑這灰蒙蒙的天是霧霾嗎?
“這并不是霧霾,霧霾和PM2.5濃度相關。”海南省生態環保廳大氣環境管理處負責人陳玉南解釋說,此次海南省空氣質量波動過程以臭氧為主,臭氧超標比例為94.9%,PM2.5占5.1%。
析因
為什么海南也“霧蒙蒙”的?
記者從海南省生態環保廳獲悉,進入秋冬季節,海南易受外來區域輸送影響,加之個別天濕度高、下沉氣流增強,不利于本地污染物稀釋和擴散,使得污染物濃度有所上升;且主導風向由夏季的偏南風轉為東北風,受區域污染傳輸影響明顯增大。
“簡而言之,不利的氣象條件下,本地污染源排放疊加外來污染輸送,是造成海南空氣質量相對下降的主要原因。”陳玉南介紹說。
從島外看,上游空氣污染的自然轉移輸入,可能導致海南出現“被污染”現象。從島內看,本地機動車尾氣、港口船舶、工業企業、工地揚塵、檳榔熏烤和農作物焚燒等污染源排放進一步增加,問題同樣不能回避。
10月28~29日,海南省生態環保廳組織6個督導組,分赴市縣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督導工作,一路上發現不少影響全省環境空氣質量的“老大難”問題。
為檢驗建筑工地揚塵治理情況,10月28日下午,督導組隨機來到了正在建設中的澄邁縣“金融豪苑”“椰城小區二期”“頤仁三甲醫院”3個建筑工地施工現場。督導組發現,3處施工工地均存在嚴重的揚塵問題,大風吹過,塵埃漫天飛舞,過往人員均捂鼻扭頭、匆匆離開。
10月28日傍晚,記者跟隨督導組在澄邁縣瑞溪鎮北畔村、北畔仔村看到,秸稈燃燒在夜色的襯托下,明顯而刺目;而通往金安農場道路兩側的大片田里,滾滾煙柱冒出,空氣里彌漫著一股嗆人味道。
除此之外,督導組隨機抽查后發現存在不少共性問題:建筑工地揚塵漫天飛舞、混凝土攪拌站拋灑滴漏、超標機動車上路、裸露堆土覆蓋做“表面文章”……這些累積起來勢必會影響全省環境空氣質量。
措施
精細化管理打贏藍天保衛戰
據了解,與往年相比,此次空氣污染過程具有持續時間較長、影響范圍較廣的特點。
海南省生態環保廳廳長鄧小剛認為,對大氣污染防治,海南這個空氣質量“優等生”需要狠下功夫,不能盲目樂觀,更不能只“靠天吃飯”。要重視存在的隱患和問題,尤其要注重精細化分類管理,層層壓實防治責任。
“比如,針對施工揚塵、機動車尾氣、餐飲油煙、秸稈焚燒等重點大氣污染源,都應落實相應的大氣污染防治措施,要分門別類抓嚴抓細,通過集中整治和建立長效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鄧小剛說。
接下來,海南省環保部門將繼續加強對主要污染物濃度變化的監測,及時向社會公布監測結果。同時積極開展臭氧污染特征及污染成因分析,掌握臭氧污染來源、污染機理和途徑,嚴格控制各類污染源排放,指導全省重點行業開展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切實減少各項污染物排放。
此外,海南省生態環境保護部門還呼吁,政府部門、企業、公眾要多渠道多方位參與節能減排,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模式,共同打贏藍天保衛戰,形成全社會共同呵護環境的良好氛圍。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