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PM2.5濃度58微克你就歡呼了 2018年天還能更藍嗎?
前段時間,有人取笑英國倫敦治霧霾用了50年時間,而中國,只用了不到5年時間,就見成效,其中最受矚目的北京,2017年PM2.5平均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數五年少35天。
霧霾很快就會在中國消失嗎?
別高興太早。空氣質量大大優于中國的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的藍天保衛戰已經持續了幾十年,直到今天,仍然沒有停止。
1、歐盟空氣治理也很頭痛
近日,歐盟委員會主管環境、海洋事務和漁業的委員卡爾梅努˙韋拉召集捷克、德國、西班牙、法國、意大利、匈牙利、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和英國9個成員國的政府部長到歐盟總部參加“空氣質量部長峰會”。之所以召集這9個成員國開會,是因為“這9個成員國的空氣污染既嚴重又緊迫,且沒有令人滿意的改善跡象。”
韋拉說:“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新措施,很多地方的空氣質量將持續數月和數年無法達標,甚至到2020年之后也無法改觀。”需要說明的是,歐盟現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是PM2.5含量每立方米25微克,這個指標根據歐盟《環境空氣質量指令》應在2015年實現。根據有關規則,歐盟委員會可以對空氣質量不達標的成員國采取法律措施。
這樣的警告不是第一次。
2017年年初,歐盟委員會就曾嚴正警告德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和英國,要求他們采取措施改善空氣質量,這5國今年依然在列。
從這個角度看,中國治理空氣污染與歐盟同向,不同的是,中國是低標準基礎上的質量持續改善提高,歐盟是高標準下的達標成員國個數的增加。
數據顯示,每年歐洲有40萬人由于空氣質量問題過早死亡,而更多的人由于空氣污染罹患呼吸和心血管疾病;從經濟角度看,空氣污染增加醫療支出、降低勞動生產力,因此給歐洲每年造成遠大于200億歐元的損失。
中國對霧霾致病情況,也啟動專項研究。
2、減少化石能源使用
打贏藍天保衛戰,根本措施是用清潔可再生能源替代傳統化石能源。
歐洲工業革命初始階段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使整個歐美經歷了嚴重的空氣污染,最出名的就是倫敦霧,但經過幾十年來對化石能源清潔使用、提高使用成本等綜合措施,煤炭在歐美發達國家的消費占比已經明顯減少,油氣等相對清潔的化石能源比重明顯提高,另一方面,清潔可再生能源生產和使用得到大幅提升。
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戴艷德認為,中國生態環境污染問題的出現,最主要的原因是巨大的化石能源消費以及長期以來高碳、粗放的發展模式。
2016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達到43.6億噸標準煤,已是世界第一能源消費大國。中國長期以來能源消費結構以低質、高碳能源為主,與發達國家普遍進入油氣時代、部分發達國家開始逐步步入可再生能源時代相比,煤炭長期在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和增量中占主導地位。
2016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所占比重達62%,遠高于發達國家水平,我國單位國土面積的煤炭消費量超過400噸/平方公里,是美國的4倍還多。
目前,包括中國在內,世界大多數國家都在努力減少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的使用,包括減少絕對使用量、提高能效以及發展可再生能源。
2018年1月1日,德國第一次出現了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出力達到全國用電負荷的時間段,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執行主任陶光遠先生表示,這是人類可再生能源發展史上又一個重要里程碑,它標志著,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已經越過高成本的門檻,邁向消納和補償階段。
在近日國家能源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相關領導對目前備受關注的棄風光問題給出解決問題的時間表是2020年。
3、2018年,中國的天會更藍嗎?
北京2017年PM2.5含量是58微克/每立方米,這一成績使北京位居中國城市空氣質量前十。這離中國二級空氣質量標準的35,差距很大;比歐盟現行的25差距懸殊。
中國藍天保衛戰任重道遠,但中國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有利條件也越來越多。
其一,中國政府財政充盈,發展穩健。2017年中國國民經濟好于預期。
2017年,中國經濟交出亮麗“成績單”:國內生產總值(GDP)首次邁入80萬億元大關,6.9%的增速是我國經濟年度增速自2011年下行以來的首次回升,就業穩、物價穩、國際收支穩,形成經濟“多穩”格局。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入,經濟結構優化,發展的質量效益穩步提升。這樣的趨勢有利于打贏藍天保衛戰的各種法規、措施的落實。
其二,中國努力實現對國際社會溫控的措施、目標承諾。中國政府正努力提前溫室氣體排放早日達峰,早日達峰就意味著空氣治理目標的早日實現。
其三,電力體制改革正在深入。電力體制制約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但電力體制改革的深化,將逐漸打破利益藩籬,使可再生能源發展漸入佳境。
其四,市場機制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的碳交易市場已經啟動,這將極大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
中國打贏藍天保衛戰任重道遠,但條件越來越有利。
治理空氣污染是世界性難題,特別是正在經歷工業化的國家。治理空氣污染在世界范圍內已歷經幾十年,后續還需相當長一段時間。
在治理空氣污染這件事上,正如威廉˙里士滿爵士在給《泰晤士報》的第一封信中所言,空氣污染之下,無人可做看客。食品能“特供”,空氣和整體生態環境卻不會區分何人居廟堂、何人處江湖。
2018年,中國又將交出多少藍天數以及治霾成績單呢?拭目以待。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