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專家:想改善環境質量,污染物排放量須削減一半以上
圖片來源:東方IC
10月12日,在邯鄲綠色發展研究院與E20環境平臺聯合主辦的“2018(首屆)邯鄲綠色發展論壇”上,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裴曉菲表示,目前整個的生態環境面臨著很大的壓力,主要表現在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也是處于滿足人民對于優美生態環境要求的調整期,也到了我們有能力解決環境問題的窗口期。
裴曉菲稱,環保的壓力主要體現在我們的工業化和城鎮化以及農業的現代化還沒有完成;尤其是能源結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占到60%。除了北京總的能源結構調整基本上到位之外,包括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等地的能源結構以煤為主的占比非常高,超過80%。
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底,中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總量占GDP全球的14.8%,但是我國的燃煤、水泥、鋼材的消耗占到全球一半左右,我國整個經濟發展目前離高質量發展有很大的差距。
“中國整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污染,我們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包括水中的COD(化學需氧量)整個的排放量都是1千萬噸到2千萬噸之間。經過科學的研究,如果想改善環境質量,我們的這些環境污染物的排放量要削減一半以上”,裴曉菲說,按照我們目前的每五年削減10%這樣的比例來講,可能需要20多年的時間。
他進一步介紹,生態方面整體的生態環境,森林、灌叢和草地的質量不容樂觀。我國的生態足跡滿足人類生存的對自然資源的占有速度在加劇,并且從國際經驗看,我國所有河流開發的強度安全的標準不能超過40%,但是,我國的海河、黃河、遼河等流域開發的強度已經達到了70%,遠遠超過了國際的安全的警戒線。
裴曉菲稱,沿長江流域重化工企業密布,整個結構不盡合理。中科院生態中心的水專項做了大量的調研,在長江的水和泥中發現了很多有毒有害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對于長江綠色水稻,飲用水安全都有一定的潛在風險。
實際上,面對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很多地方已經在積極求變。以有“鋼城煤都”之稱的邯鄲為例,鋼鐵企業數量從2012年的35家減少到17家,退出煤礦13處,累計壓減煉鐵產能1783萬噸、煉鋼產能1393萬噸、煤炭產能578萬噸、焦炭產能670萬噸、火電裝機規模57.5萬千瓦。
邯鄲市市長王立彤介紹,邯鄲三次產業結構由2012年的12.7:53.6:33.7調整優化為2017年的11.1:48.6:40.3,主導產業由鋼鐵、煤炭、建材、電力“老四樣”,變成鋼鐵、裝備制造、食品、煤炭、紡織服裝“新五強”。
王立彤強調,邯鄲作為資源型城市、老工業基地,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帶來的發展“陣痛”感受更為深刻。邯鄲大力化解過剩產能、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拓展現代服務業、發展現代農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決跳出“資源陷阱”,持續用力改善生態環境。堅決改變陳舊習慣,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