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開創監測數據造假入刑處罰先河
山東省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感動山東人物(群體)和最具影響力的事件日前公布,“在全國率先開展環境監測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從167個評選名單里脫穎而出,上榜最具影響力的40個事件。
此次活動由山東省委宣傳部、省委改革辦、省委黨史研究院等部門聯合開展,最具影響力事件選取在山東改革開放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重大舉措、重大成就,覆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和黨的建設等各個領域。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王安德對記者說:“被評為山東省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最具影響力事件,既是對全省環境監測監控工作敢于嘗試、改革創新的肯定,也是對全省生態環境工作勇于擔當、銳意進取的鼓勵。我們將不斷深化改革,全面建立環境監測數據質量保障責任體系,健全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制度,建立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防范和懲治機制,確保環境監測機構和人員獨立公正開展工作,確保環境監測數據全面、準確、客觀、真實。”
改革監測體制機制,擠干監測數據水分
記者在泉城廣場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子站看到,白色站房上探出七八個采樣裝置,站房內自動監測設備實時顯示著PM2.5、PM10、SO2、NO2等污染物的數據。
負責站點運營的青島吉美來科技有限公司山東大區經理李龍華告訴記者:“我們從2011年開始運營這個站點,公司制定了一系列關于運營維護管理和獎懲的措施,確保監測數據質量真實、準確。”
記者看到,站房墻上張貼著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系統運行維護巡檢制度、設備維修維護管理制度和質量管理相關制度,桌子上放著一沓空氣自動站巡檢記錄清單,巡檢內容包括每周工作匯總表、所有儀器運行狀況檢查記錄等。
泉城廣場監測子站是山東省2011年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TO模式改革的先試先行點位之一,與單純的第三方運營模式不同,TO模式下政府部門把空氣站完全交給第三方運營公司,實行專業化、社會化運營管理,即“監測設備有償轉讓,專業隊伍運營維護,專業機構移動比對,生態環境部門質控考核,政府購買合格數據”。此舉不僅是運營方式的改變,更是監測機制改革的一大創舉。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周杰對記者說:“專業化的第三方監測機構分別獨立開展運營、比對,互相監督,政府環境監測部門對運營單位、比對單位進行質控管理考核,數據質量明顯提高。空氣站設備運行率和數據準確率均達到90%以上,運行成本(含設備更新)比原有模式降低了15%。”
“相比政府部門設備采購自行維護,這種TO模式下整體委托運維管理,我們專業化社會機構有著明顯的成本優勢。”李龍華深有感觸地說,TO模式下,數據質量和設備使用壽命與公司效益直接掛鉤,想要獲得監測業務,做大做強,就得以質取勝。只有審核上傳合格的監測數據,政府才會花錢購買。
在體制上,山東省科學劃分監測事權,環境質量監測“上收一級”管理,實行“誰考核、誰監測”。2018年6月,全省83個縣級城市的188個空氣站全部上收到省級統一管理。
提及環境監測管理體制改革的變化,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監測處處長張慶偉說:“原來政府既當提供環境監測信息的運動員,又當負責監督管理的裁判員,監測數據公信力容易受到質疑。監測數據基本由各市生態環境部門自行監測,容易受到行政干預。改革后,監測數據擠干了水分,有效避免可能的同級行政干預,空氣質量良好率由過去各市自行上報的90%以上降低到60%左右。數據的準確性和客觀性得到社會普遍認可,提升了政府公信力。”
探索建立監測數據打假體系,開創監測數據造假入刑處罰先河
2013年,山東省率先對排污企業數據造假責任人實施行政拘留;2017年,“兩高司法解釋”出臺后,山東省查處了全國首例排污企業數據造假入刑案件。近年來,省生態環境廳共查處25起弄虛作假案件,行政拘留30余人,判處有期徒刑5人。
這組數據,彰顯了“改革創新”始終貫穿于山東省嚴打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中。
為保障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積累經驗,在探索中大膽改革創新,逐步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監測數據打假體系。
在技術方面,山東省創新研發自動監測設備動態管控系統,一旦出現數據異常,立即報警并固定證據,實現以“技術創新”反制“技術造假”。
在監管方面,始終保持環境執法高壓態勢,積極探索多部門聯動,健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提前一年與新《環境保護法》接軌,開創了全國監測數據造假案件拘留責任人的處罰先河。
山東省環境信息與監控中心污染源監控室主任石敬華,長期從事環境監測數據打假工作。他向記者介紹:“現場取證很重要,而去現場之前的數據比對也很重要。造假數據一般都是有規律可循的,比如說廢氣排放,有的企業廢氣排污數據上經常出現斷崖式下降,那就存在造假的可能。污水處理大多是生化反應,需要經過沉淀、降解等多個程序,也不可能出現短時間各項指標急劇下降的情況。”
2018年4月,生態環境部要求氮磷排放重點行業的重點排污單位安裝含總氮和(或)總磷指標的自動在線監控設備并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聯網。這項工作剛啟動的時候,總磷、總氮指標尚未納入考核,大多數污水處理廠總磷、總氮指標都處在尚未達標的水平。
而濟寧汶上縣某污水處理公司的總磷總氮指標卻一直比較穩定,沒有明顯的超標情況。這引起了山東省環境信息與監控中心污染源監控室的注意,并將其列為重點檢查對象。
2018年4月27日,山東省環境信息與監控中心對這家公司啟動了獨立調查。根據污水處理每隔兩個小時采樣一次的規律,執法人員掐準時間節點進入廠區,發現這家公司擅自把總磷總氮分析儀采樣探頭從總排口移至生物指示池,將造假行為逮個正著。經手工采樣分析,這家公司生物指示池廢水濃度達標,總排口廢水總氮超標0.56倍。生態環境部門依法對該公司處以60萬元罰款處罰,當地檢察院也向法院提起公訴。
在開展環境監測體制機制改革、建立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防范和懲治體系的基礎上,山東省不斷強化在線監測數據應用,大膽實踐,將環境監測數據應用于超標處罰等多個方面。
山東省在全國率先出臺了應用在線數據處罰的相關規定,解決了在線數據用于環境執法的瓶頸問題,為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履職盡責提供了依據。不僅僅是污染源超標處罰,水、氣環境質量改善等方面也廣泛應用在線數據。2013年起,山東省生態環境廳每月對17市空氣質量排名,并向媒體公開。今年起,全省將按月發布各鄉鎮空氣質量排名。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