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戰峰:政策創新推動碳達峰
導語: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尚未企穩的情況下,本屆太和文明論壇將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于9月5日至11日舉辦,下設國際關系、經濟科技、教育文化、青年對話四個分論壇,聚焦中美與中歐關系、碳達峰、碳中和、職業教育等主題,洞悉世界潮流、迸發前沿觀點、激蕩思想火花。
對中國來說,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十四五”期間需要通過政策創新為“雙碳”目標實現提供動能,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做好政策創新工作的推進和實施。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政策所副所長董戰峰先生對中國“雙碳”目標進行深度解讀。
演講正文:
政策創新推動碳達峰
我是來自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的董戰峰,我今天給大家報告交流的題目是“政策創新推動碳達峰”。
眾所周知,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球所面臨的最為迫切的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的聯大會議上鄭重向國際社會承諾:中國要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在2060年前努力實現碳中和。“雙碳”目標是一個非常大的舉措,這在國際上也引起了強烈反響。接下來,與大家交流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相關政策含義;第二,“十四五”如何通過政策創新以推進中國碳達峰目標的實現;第三,中國如何加強實施此類推進。
對于中國來說,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是極大的挑戰。從國際角度看,碳達峰是許多發達國家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所達到的階段,而中國面臨著自身發展中的嚴峻挑戰。中國有包括產業結構過重在內的結構性問題,中國的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且無法立刻調整過來。在這樣的客觀前提下,要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中國需要加速推進。實際上,引起國際社會反響最大的是,中國在碳達峰之后,從碳達峰到碳中和所要付出的努力。國際上,從碳達峰到碳中和所用的時間一般為40年到70年,中國實際只為自己預留了30年左右的時間。所以,鑒于中國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這是非常大的挑戰。
政策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碳”目標中應發揮重要作用。政策也能為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提供重要動能。政策創新夠不夠、合適不合適,會直接影響中國推進碳達峰和碳中和的力度。
在總體思路上,目前中國碳達峰工作的基本共識是: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態環境應協同起來,即把降碳減污協同作為重要抓手,落實在行業、地區、相關各個實施主體上。
具體來說,從行業部門看,鋼鐵、化工、水泥、火電、建材、建筑、交通部門等中國主要行業部門占中國碳排放總量的90%左右。如果此類主要行業部門的碳達峰工作做好,中國就有把握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所以,中國應首先考慮重點行業部門的碳達峰。
中國應首先抓好“單位GDP碳排放量”這一強度指標,但由于碳達峰涉及總量的指標,因此要對其加以調整。所以,政策思路需要逐步調整。在此階段,抓好試點示范工作十分重要。
從行業角度看,強化行業監管是十分重要的,而監管要從排污許可證等具體措施開始進行,因為排污許可證是點源監管載體。“雙碳”屬于新形勢、新要求。要把相關碳要求進入許可證監管里,完善排污許可證。要從整個行業企業的生產過程考慮,對清潔生產做進一步調整。以前的清潔生產主要側重于減污、資源節約、能源節約,沒有把降碳作為主要因素。因此,未來在對清潔生產進行評價、審核時,要做進一步調整。市場調節的手段也會做重大創新突破。目前碳市場的交易已經從過去的試點向全面推開,已經在火電全行業推開。下一步,行業范圍要進一步拓展,交易規則要進一步科學化、合理化,從而保證能發揮好碳市場提高降碳效率的作用。在碳達峰以及碳中和方面,投融資政策資源需要特別著重。其中,氣候金融有很大創新,在信貸、債券、基金等不同政策手段有很大的創新空間。碳稅等定價手段實際上是國際社會的常用手段,其提供了非常明確的市場信號,可發揮導向作用。這些需要再研究、再謀劃。
行業政策需要進一步的創新和突破。行業支撐政策,如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工信部的名錄清單、供應鏈相關政策,均是十分重要的。發改委有低碳技術推廣名錄,生產環境部有環境保護綜合名錄,也給其他的相關政策提供了出口。因此,可以進一步加大這些政策的力度,在高碳、低碳方面有所區別,建立不同的差異性清單。
降碳責任要落實到地區。比如,要考慮重點區域,京津冀、汾渭平原都是中國大氣污染治理的重點區域,也是降碳重點區域,因此可以統籌協同進行考慮。而像“美麗中國”先行示范區、國家生態文明實驗區等,可以優先選擇那些條件較好的、積極性較高的地區優先推進。重點工作還要落實到省級地區、重點城市等。這就需要我們把強度指標、總量指標等相應要求層層分解,在省市建立相應的碳達峰的政策目標,用政策體系去支持降碳目標。
從政策推進的思路上,可把不同情況的省市分為幾個方陣。像北京等條件好的,或已達到降碳目標的地方,其政策推進難度相對小,可進行鼓勵性政策,鼓勵其更多開展碳減排工作。而有些省雖有條件進行碳達峰工作,但仍需付出努力,政策方面就要為其助力。面對一些執行難度較大的省份,需要更大力度的政策加以激勵。總之,要設置一個方陣,設置差異性政策進行激勵調節。需要考慮地方成本因素,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情況。城市也是碳排放的重點抓手,城市空間的碳排放占到了70%多。對于城市,可以進一步劃分不同方陣,設置差異性的評價考核,進行差異性的政策設計,從而推進不同城市梯次性達標。
中國要做好整個政策創新工作的推進和實施,就要加強協調,建立有效的、高效的協調機制是十分重要的。碳達峰工作涉及很多部門,包括產業部門、經濟部門、資源部門、環境監管部門等,它是系統性的、復雜的工程,需要多個部門協力推進。因此要建立相應的有效機制,明確碳達峰這項艱巨的任務,讓大家在各自權責分工的基礎上,保證大家按照既定路徑進行穩步推進。
要夯實法律支撐和保障。立法是基礎,而在碳達峰與碳中和方面,中國在立法上的支撐還是非常薄弱的。我們需要進一步探討和研究,推進相關立法工作。比如,碳中和是否應盡早開展立法,也可以綜合考慮碳達峰的相關訴求。說到底,碳達峰、碳中和是兩個階段,卻是一個事情。碳達峰工作直接影響中國后續碳中和的目標實現。可以考慮類似《碳中和促進法》的立法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中國暫行的碳市場交易管理辦法可進一步完善。標準問題是中國能力建設上的薄弱方面,在涉及監測、核算、評價、管理的各項標準上存在一些不足、欠缺,甚至是空白。中國碳達峰標準體系的建設,需要落實立法等相關基礎性工作。
中國要著重科技創新和應用。在降碳方面,中國在技術上還未達到很高的水平。在中國終端能源電氣化的使用方面,如氫能、減污降碳的協同技術、碳捕集、碳封存、核聚變技術等,還需要中國進行大力研發、應用和推廣。相較于碳達峰,中國的碳中和還需顛覆性的技術突破,才能有效支撐中國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因此,科技的創新應用是至關重要的。
中國還應加強信息共享,運用機制建設。降碳涉及到多個部門,中國要將信息在上下左右互通有無,提升碳達峰的治理能力,形成全社會氣候治理的合力。
希望太和文明論壇能夠圓滿召開。
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