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天上一湖水:東江湖治水記
【谷騰環保網訊】“國內很多攝影比賽規定不能拿東江湖的照片參賽,因為這里隨手一拍就能拿獎。”湖南省郴州市資興市副市長李文霞笑著說。
這句話看似玩笑,實則有滿滿的底氣——7月的東江湖,美得驚心動魄。清晨的湖面水霧繚繞,朦朧縹緲,仿佛一條絲帶在青山中穿梭,置身其中仿佛誤入仙境。
水汽繚繞的東江湖。 圖片來源:郴州市生態環境局
如此美景也讓東江湖成為湖南省內唯一一個集六個“國家級”稱號于一體的景點。此外,東江湖長期保持國家地表水Ⅰ級標準,這意味著湖水舀起來就能喝。
但作為水環境優等生的東江湖,在開發和利用上也走過彎路。近日,記者來到東江湖,追尋它的治水路。
“說起三江源,人們耳熟能詳的無疑是青海三江源。但實際上,這里也是名副其實的三江源。”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劉錄三饒有興趣地告訴記者。
“郴州市地處南嶺山脈與羅霄山脈交匯處,是長江、珠江兩大流域的分水嶺,湘江、北江、贛江三大水系分別占市域面積的77.5%、18.9%與3.6%,全市水資源總量達220.71億立方米,是我國重要的水源涵養區與生態安全屏障,被列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其中,東江湖這顆湘南明珠備受關注。”
東江湖是東江大壩關閘蓄水形成的人工湖泊。在東江湖湖底,曾有13.7萬畝林地、7.2萬畝肥沃的田土和2.9萬畝油茶林。建庫后,這些林木資源與肥沃土地永沉水底,更有近6萬庫區移民舉家搬遷。正是這些庫區移民的奉獻與犧牲,換來了東江湖81.2億立方米的蓄水,換來了一湖優質飲用水水源,換來了璀璨奪目的湘南明珠。
東江湖建成初期,側重經濟開發,采取“少遷多靠”的移民策略,即遷移到湖區外的少、從淹沒區后靠到非淹沒區的多,湖區的水面、土地、森林被作為移民安置的生產生活資源,這為東江湖后續的生態環境保護埋下了隱患。
失去了原有謀生方式的移民在政府的支持下,利用東江湖資源發展漁業、林果業、養殖業和采礦業,其中尤為出名的是上世紀90年代開展的“萬口網箱下東江”行動。
樊傳洪的父母就是在這一時期投身東江湖養魚大軍。那時候的樊傳洪不過10歲出頭。初中畢業后,樊傳洪進入農校水產專業深造,成為一名養魚專家。他利用自己學到的技術,改進了網箱養殖的方式和規模,變傳統的單層網箱養殖為雙層養殖,經濟效益直接翻倍。“看著收入增加確實挺高興的。”樊傳洪說。
東江湖中的網箱。 圖片來源:郴州市生態環境局資興分局
當時,像樊傳洪這樣的養殖戶在東江湖有200余個,面積養殖達34.68萬平方米,大面積的水產養殖造成局部水域富營養化,水域生態平衡遭到破壞。
除此之外,東江湖流域所在的郴州市是著名的有色金屬之鄉,有色金屬極其豐富,東江湖上游也不例外。
據史料記載,東江湖上游區域自清朝以來就存在有色金屬開采現象,歷史遺留下來的大量尾砂、廢石和廢渣雖然經過多年工程治理和生態修復,但還是有部分含重金屬的廢水入湖。加之當時的生產方式粗放,污水處理設施尚不完備,生產生活污水或直接或間接涌入東江湖,東江湖不堪重負。
在多重污染的夾擊下,東江湖面臨巨大威脅,郴州市乃至湖南省都逐漸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各級政府拿出了壯士斷腕的氣魄:治!
44歲的謝志林和網箱打了近20年交道——1999年畢業于湖南農業大學的他一直從事養殖工作,并學習網箱養殖,2006年開始在東江湖養魚。經過幾年的發展,年產魚量達到了20萬斤。
但是2019年發布的《關于東江湖網箱退水上岸的通告》打破了謝志林平靜的養魚生活。“做了幾十年的養殖,生活已經被養魚和賣魚填滿了,突然不讓養魚還是有些懵,另外覺著自己年紀也大了,想學些新技術也不知從何學起。”謝志林說,“但是為了東江湖的環境,我還是決定上岸。”
上岸后,謝志林到各鄉鎮考察符合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淡水魚養殖的水源地,并在政府的支持和各部門的配合下,完成了淡水魚養殖基地的設計、土地審批、發改委備案、環保備案等相關手續。
但轉型并非一帆風順。“我自籌資金建設10口18米乘18米的養殖池后就沒有錢了。”謝志林講起來還有些苦澀。“人社部門知道后主動上門來幫我,還給我提供30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解了我的燃眉之急。”現在,謝志林的養殖公司已建成標準化淡水魚養殖池29口,年產淡水魚50余萬公斤。
養殖戶轉型上岸只是東江湖治理的縮影。早在2002年,湖南省就發布了《湖南省東江湖水環境保護條例》(下稱《條例》),東江湖成為全國首個受專門立法保護的大型水庫,坐擁東江湖95%水域面積的資興市,肩上的擔子自然不輕。
依據《條例》,資興市約45%區域列為限制發展地區,其中約460平方公里區域被列為禁止開發地區,湖區儲量約520億元的礦產資源全面停止開發,約90.33萬畝林地要求全面禁伐,水果種植業和旅游業要求限制發展,已經形成支柱產業的湖區網箱必須退水上岸。
“治理起來確實難。”李文霞表示,“但即使難,資興也沒有退縮。”2004年,資興市啟動實施礦山企業保護性退出政策,所轄17家合法礦山企業到2014年全部無條件退出。
2012年起,資興市按照“公平公正、合理補償、只減不增”原則,有序實施東江湖網箱養殖退水上岸工程,分四年退水上岸網箱9000口,劉錄三正是在這一時期成為資興市掛職副市長。
時隔多年,勸退的場景仍歷歷在目。劉錄三告訴記者,“當時有的養殖戶不理解,我們就一家家上門勸說,給政策、給經費、給技術。缺錢,就想辦法幫他們爭取補助與低息貸款;缺技術,就結合‘一戶一產業工人’行動進行免費培訓。總之就是想盡一切辦法幫他們解決后顧之憂。”
2016年底—2021年,資興先后實施了兩輪網箱退水上岸集中攻堅行動,開展了清船、清網、清江、清庫退捕禁捕“四清四無”專項行動。
行至今日,東江湖42萬平方米養殖網箱全部退水上岸,649戶兼業漁民全部退出捕撈,7.4萬公斤網具、594艘捕撈漁船全部回收并公開處置,相當于每年減少產值6.7億元以上。
此外,資興對影響東江湖水環境的各類項目“零準入”,否決涉污項目投資600余億元;“封存”了總價值達600多億元的礦產資源 ;整治關停了沿湖民宿、農家樂214家;全面淘汰172艘40座以下和老舊旅游船舶,配套建成使用5套船舶污水收集上岸處置裝備,實現營運船舶污水“零入湖”。
東江湖的水質優良,資興市也借此成為湖南省首個被授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的城市。
“以前進入資興,映入眼簾的是一組讓食客們歡呼雀躍的東江魚雕像。現在可不一樣了,你看,換成了醒目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劉錄三笑著說,“這其實也體現了資興生態環境理念的變化。”
資興市兩山基地標識。 圖片來源:郴州市生態環境局
據相關專家評估,東江湖生態價值約為2436億元。為了更好地發揮這些價值,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金山銀山,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資興市在用水上鉚足了勁,做起了文章,打出了三張好牌。
第一張牌是秀水。“人間天上一湖水,萬千景象在其中”,這是東江湖的生動寫照。東江湖作為湖南唯一一個集六個“國家級”稱號于一體的景點,即國家AAAAA級旅游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濕地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的稱號,正成為資興旅游業發展的流量密碼。
2021年,資興市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1111.890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15.5401億元。旅游業正成為資興經濟增長、群眾增收的重要支撐。
第二張牌是冷水。資興市利用東江湖作為深水湖庫得天獨厚的冷水資源優勢,引進湖南云巢和湖南電信合作建成東江湖大數據中心。
東江湖大數據產業園區規劃總面積4500畝,總建筑面積300萬平方米,可容納20萬個機架、500萬臺服務器的數據中心和1000家以上互聯網及配套服務企業,提供15000個就業崗位,預計2025年實現銷售收入過200億元,稅收12億元。采用東江冷水作為服務器散熱冷源,可承載20萬個機架滿負荷運行、實現年節約用電50億kwh、折合節約標煤17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52萬噸。
第三張牌是優水。資興市利用優質的水資源大力發展高端特色水食品經濟,青島啤酒公司建成國內領先的含氣海藻蘇打水生產線、浩源食品公司建成年產18萬噸東江湖優質飲用水生產線。此外,這些水也成為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和東江引水工程的源頭水,為郴州市200多萬居民提供優質飲用水。
水波蕩漾的東江湖。 任靖 攝
東江湖流域正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但這并不意味著東江湖的發展中沒有問題。近幾年,東江湖流域國控頭山和白廊斷面水質總磷濃度呈波動性上升趨勢,東江湖水質面臨“降類退位”的巨大風險。
為此,郴州市自我加壓,果斷吹響東江湖保衛戰集結號。從2021年12月到2022年5月用近半年的時間開展以“守護東江湖Ⅰ類水”為目標,以“消減總磷為導向”的“春雷行動”。經過5個月的整治,設定了市級特別限值的6個斷面總磷平均濃度同比下降40%。
同時,為了進一步提升科學治污、精準治污水平,郴州市成功入選國家長江保護修復駐點跟蹤研究城市名單,東江湖也是駐點工作組開展科技幫扶的重中之重。
“希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東江湖能持續保持Ⅰ類水,良好的山水讓全國人民共享,東江湖周邊的居民生活更富裕。”郴州生態環境局副處級干部黃賓笑著說。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