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司法治理五年成效如何?上海法檢聯合發布白皮書給出答案
【谷騰環保網訊】“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上海海事法院共受理涉海洋(包括海上、通海水域)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案件169件。其中,上海檢察三分院起訴涉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民事公益訴訟案件33件。”日前,上海海事法院與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聯合召開司法治理白皮書新聞發布會,發布《海洋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司法治理情況通報(2018.01-2023.06)》(以下簡稱白皮書),以全面的信息、精確的數據、翔實的資料展現了海洋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司法治理的工作情況。
白皮書指出,近年來,上海海事法院、上海檢察三分院探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海洋環境資源審判、檢察工作機制,形成了一套符合發展改革規律的海洋環境資源司法工作思路,依法公正高效辦理了一批有影響力的海洋環境資源精品案件。
案由類型趨于集中
據統計,2018年至2020年,上海海事法院受理的涉海洋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案件主要為因不服行政部門海洋環境資源監管措施提起的案件(行政案件)、因海事事故或海事行為造成海洋資源損害和環境破壞的案件(致損案件)以及因處理海洋資源損害和環境破壞產生糾紛的案件(治污案件),即傳統的海事海商行政和民事案件。
近年來,隨著國家海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對海洋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高度重視,傳統領域的司法治理顯現成效。白皮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6月,伴隨檢察公益訴訟的工作力度不斷加大,上海檢察三分院起訴的涉海洋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公益訴訟案件比例顯著上升,上海海事法院受理的涉海洋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案件主要類型呈現向生態環境保護民事公益訴訟傾斜的趨勢。
其中,涉海洋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行政案件雖然客觀上案件數量較其他類型更多,但是同一階段受理的案件,均由多名被告因同一行政行為訴至法院。同時,該類型案件數量近年來逐漸走低。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因不服行政部門海洋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監管執法措施提起的案件從2019年的33件逐步降至零件,2022、2023年上半年均未收到涉海洋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行政案件。
白皮書指出,這側面反映了行政機關執法水平不斷提高,海事行政司法實現治理效能,海事行政執法與行政司法對海洋秩序形成監管合力,切實對海洋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形成長期有效保護。
此外,自2021年上海檢察三分院起訴至上海海事法院第一起生態環境保護民事公益訴訟以來,該類型案件數量逐年遞增,截至2023年6月,上海海事法院共受理33件生態環境保護民事公益訴訟,包括因當事人非法捕撈水產品提起的案件7件,因當事人非法采砂提起的案件26件。前述案件中,該兩種行為造成海洋自然資源受損害、生態環境受破壞的范圍廣、價值高,均已構成刑事犯罪。單件案件標的額最高達到676.2萬,33件案件涉訴總標的額總計1920.4萬余元。
服務保障國家戰略
充分發揮海事審判、檢察公益訴訟服務保障國家重大戰略、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作用,要求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圍繞服務保障高水平對外開放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
近年來,上海海事法院結合區位優勢,主動對接上海海事司法新需求,先后出臺一系列服務保障國家戰略實施意見,指導本院海事審判提高司法效能、創新審判機制、強化隊伍建設。
如,為依法維護航運業發展生態,有效防范化解航運風險,提升上海航運能級,2023年5月,上海海事法院發布《上海海事法院關于服務保障航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在案件審理中堅持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支持船舶設計、建造合同執行脫碳標準,支持行政機關依法執行船舶效能及碳排強度指標等新規標準,推動航運業綠色低碳發展。
2022年6月,上海海事法院結合海事審判實際,制定并發布《上海海事法院關于支持和保障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實施意見》。其中,在助力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力方面,該《實施意見》重點指出,加強海洋生態司法保護,健全海洋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支持綠色航運發展。
為積極發揮海事司法服務保障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職能作用,2019年11月,上海海事法院制定并發布的《上海海事法院服務保障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實施意見》,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以充分發揮上海海事法院在長三角海事司法領域的創新引領作用為著力點,提出了服務保障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規劃任務和實施要求。
上海檢察三分院是全國首批跨行政區劃的檢察院,檢察五部充分利用跨區域集中管轄的優勢,辦理了多起跨區域、跨部門的行政公益訴訟案件,保護江河湖泊,助力海洋環境源頭保護,取得良好效果。
檢察公益訴訟全面實施后,檢察五部辦理了全市首批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包括某公司非法掩埋化工廢料污染土壤地下水影響周邊水系、某公司偷排工業廢液造成水網污染風險等案件。通過調查取證、專業鑒定、依法追責,案件全部勝訴。追責的同時,檢察官還十分重視受損環境的修復,督促責任部門科學制定和落實修復方案。據介紹,檢察五部多次通過“圓桌會議”的形式開展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磋商,運用多方參與、良性互動、合力治理的協同理念,將檢察公益訴訟從督促之訴轉變兼顧協同之訴,激發多方守護公益的能動性,與行政機關取得了雙贏、多贏、共贏。
高效辦理精品案件
白皮書指出,上海海事法院、上海檢察三分院持續抓好執法辦案第一要務,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以公正司法保護海洋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依法高效辦理了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精品案件。
為嚴厲懲治長江流域日益猖獗的非法采砂行為,《長江保護法》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大幅提高罰款金額,并沒收違法活動船舶。2021年,上海海事法院審理的陶某不服某市某區水務局、某市某區人民政府行政處罰決定及復議決定案,系2021年3月1日《長江保護法》實施后,全國首例涉長江大保護非法采砂海事行政處罰案件。該案中,人民法院從嚴格保護長江流域生態安全的立法目的與最高準則出發,準確適用《長江保護法》的相關規定,讓《長江保護法》這一劑對癥猛藥真正發揮療效,維護了行政機關對破壞長江流域生態環境違法行為的嚴厲制裁,發揮了海事司法對監督支持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重要作用。
依法懲治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非法捕撈,加大對生物種群及其生存環境的保護,是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貫徹落實《長江保護法》的重要舉措之一。2021年,上海海事法院審理的上海檢察三分院訴蔣某等生態環境保護民事公益訴訟案中,該案非法捕撈地點位于長江刀鱭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屬于上海市生態保護紅線范圍,為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區域。上海檢察三分院提起生態環境保護民事公益訴訟,法院依法判令侵權人承擔環境敏感區附加損失,旨在保護具有較高經濟價值和遺傳育種價值的水產種質資源的生長繁育區域水生生態,警示和震懾長江保護區內非法捕撈行為。
海洋伏季休漁期制度是為保護我國周邊海域魚類等資源在夏季繁殖生長而采取的措施,對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確保海洋漁業資源永續利用意義重大。2022年,上海海事法院審理一起“上海檢察三分院訴王某等非法捕撈水產品民事公益訴訟案”,該案被告假借科考名義使用桅桿拖網在東海海域大肆捕撈水產品,對東海海洋水產資源破壞數量大、影響了水生生態系統的穩定。上海檢察三分院積極對其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讓其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費用,既增加了侵權人的違法成本,又對潛在違法者起到警戒、震懾的作用。同時,為拓展案件效果,通過現場旁聽、直播庭審和媒體宣傳等方式,擴大案件影響力,對涉案漁村的漁民進行宣傳教育,并向社會宣傳保護長江、海洋和水生資源的理念,切實助力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凝聚全社會保護長江、海洋的法治共識,起到辦理一案、警示一片的作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