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十年禁漁”為何要堅定不移?
【谷騰環保網訊】近期,長江沿線省份發布的生態環境狀況年度報告顯示,長江水生生物資源恢復向好,江豚種群數量顯著增加,刀魚溯河洄游至洞庭湖,長江干流和鄱陽湖、洞庭湖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由禁漁前最差的“無魚”提升了兩個等級,長江流域曾一度嚴重退化的生態功能逐漸恢復,重現“水清岸綠、魚躍鳥飛”的美景。
然而與此同時,個別地方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如所謂的“魚涌”奇觀再現長江,鰱鳙成群游動,鱖魚種群趁機泛濫成災等,迫不及待地呼吁放開禁捕,品嘗江鮮美食。長江的“病”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痊愈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養育出健康的魚類和其他生命體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一些珍稀瀕危物種由于生活史長、棲息環境遭破壞等原因,恢復速度較慢,種群數量仍然處于瀕危狀態,食物鏈的衰退之勢沒有根本扭轉,仍處于休養生息的階段,遠沒有進入良性循環。
今年國辦印發《關于堅定不移推進長江十年禁漁工作的意見》,“堅定不移”四個字已經傳遞出鮮明信號,那就是還遠沒有到敲鑼打鼓慶祝勝利的時候,這個關鍵時候一旦放松,將前功盡棄。長江“十年禁漁”是黨中央、國務院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大決策和長期規劃,需要我們久久為功,一張藍圖干到底,讓長江年年有魚、資源年年有余。
抓好長江水生生物監測觀測。要充分運用環境DNA等先進技術,加強資源調查監測,加快建設旗艦物種、瀕危物種和重點水生生物棲息地生態系統的觀測站點,開展禁漁效果評估和完整性指數評價,加快突破生物多樣性保護瓶頸。
用好長江水生態考核“指揮棒”。珍稀瀕危水生生物等重點保護種群數量是長江生態環境狀況的晴雨表,要按照《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指標評分細則(試行)》要求,開展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試點工作。考核內容包括魚類物種數、重點保護水生生物數量、大型底棲動物物種數等,以有效推動中華鱘、長江鱘、江豚等珍稀瀕危水生生物的恢復。
抓好長江沿岸的水生態保護修復。長江“十年禁漁”是一個戰略性舉措,主要還是為了恢復長江的生態。“禁漁”表面來看是為了保護魚類,但深層次目標還是為了生態修復和種群恢復。如果岸線完全硬化,水體就難以有水草、微生物生存,魚類就缺乏生存的餌料。如果水生食物鏈受到破壞,食物網完整性遭到損害,就會威脅整個漁業資源及水生生物的多樣性。因此,長江水生態考核中也增設了自然岸線率、水體連通性、水生生物棲息地人類活動影響指數等相關要求,以期加強重要湖泊和重要濕地生態保護修復,推進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河湖水系連通修復。
配合相關部門嚴格生態執法。長江禁漁政策的執行和監管是確保政策成功的關鍵,要做到水上聯打、陸上共管、市場協查,形成與大保護整體工作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環局面。完善跨區域、跨部門執法合作機制,扎實開展沿江城鎮污水、“化工圍江”、農業面源、船舶等治理,扎實推進入江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整治等工作。
加強宣傳教育引導社會廣泛參與。要通過廣泛教育和宣傳活動提高公眾對長江生態保護的認識程度,主動改變過去掠奪自然的發展模式。鼓勵人們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形成社會各界共同守護長江的生動局面,共同推動長江生態保護事業的發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