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空氣質量創下兩個歷史之最,如何看待這種變化
【谷騰環保網訊】2025年1月2日,在2024年北京市空氣質量新聞發布會上,北京空氣質量交出亮眼“成績單”:優良天數歷年最多、重污染天數歷年最少,與“北京藍”關系最為密切的指標——PM2.5,也連續四年穩定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
2024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為30.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PM2.5濃度達到優良級別的天數多達345天,占比94.3%;PM2.5濃度連續不間斷保持優良水平的天數超過半年,而這個數據在2013年僅為13天。“北京藍”已逐步成為常態。
2024年11月10日,北京,從景山公園萬春亭眺望京城地標建筑盡收眼底。視覺中國 圖
空氣質量改善成效還不穩固
綜合考慮PM10、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2024年北京一共收獲了290個優良天,占比近八成,同比增加了19天,這是有監測記錄以來,優良天數最多的一年;與2013年相比,2024年的優良天數增加了114天,相當于好天兒多了將近四個月,為歷年最多。
與之相對,2024年北京的重污染天數僅有2天,為歷年最少,比2013年的58天明顯減少,降幅達96.6%。此外,2024年,北京市PM10、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年均濃度分別為54、24、3微克/立方米,均多年穩定達標。其中,PM10、二氧化氮年均濃度分別同比下降11.5%、7.7%,二氧化硫濃度繼續保持在極低的個位數水平。北京市實現了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大氣環境中主要污染物濃度快速下降,空氣質量大幅改善。
實際上,北京的空氣質量還未達到全年優良。媒體曾報道,今年10月23日至今,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已發生3次大范圍污染過程,北京也已發布3次空氣重污染預警。究其成因,往往會提到靜穩、高濕等不利氣象條件。
怎樣看待全年空氣質量的這種變化?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書肖表示,“2024年確實是藍天獲得感很強的一年,特別是8、9月份和剛剛過去的12月份,幾乎每天都是藍天白云,天兒特別好,讓大家印象深刻。”從監測數據看,北京市2024年PM2.5年均濃度30.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全年優良天數達到290天,同比增加19天;重污染日僅2天,同比減少6天。應該說,經過這些年的治理,北京市空氣質量改善成效非常顯著。
“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空氣質量改善成效還不穩固,區域大氣污染物排放仍處于高位、遠超環境容量。這種條件下,空氣質量還沒有與氣象條件脫鉤,或者說我們還沒有完全擺脫氣象影響,所以一旦遇到秋冬季逆溫、靜穩等不利氣象條件,容易造成污染物累積、轉化,造成區域性污染過程的出現。”王書肖表示,比如2024年10月至11月,由于北方冷空氣勢力偏弱,并且南下的頻率偏低,區域氣溫歷史最高,多次出現高濕、大霧天氣,發生了幾次大范圍的污染過程,也引發了北京市空氣質量的波動。
建議加快推進空氣質量標準修訂前期研究
“所以,在目前的排放水平下,在今后的一段時間,當出現不利氣象條件時,秋冬季污染過程仍然會發生,空氣質量改善仍然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任務。這就需要我們更加極致地發揮人努力的作用,需要更加深化減排,來應對氣象條件波動的不確定性。”王書肖表示,這既需要北京市自身進一步深挖減排潛力,加強對移動源、揚塵源、工業源等本地污染排放源的治理,也需要在區域上繼續深化聯防聯控工作,協同應對污染過程。
此前,亞洲清潔空氣中心空氣質量項目主任張偉豪在以“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目標升級 協同發力”為主題的2024中國藍天觀察論壇上指出,中國大氣質量改善一系列積極進展有目共睹,但治理仍不可松懈。尤其是考慮到應對空氣污染形勢和管理需求的變化,按照《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要求的“啟動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及相關技術規范修訂的研究工作”,亟需加快推進相關研究。
張偉豪坦言,盡管近年來,全國城市空氣質量呈改善趨勢,但首要污染物PM2.5的達標城市比例在“十四五”前三年已穩定在七成左右。對于空氣質量較好的已達標城市,現行空氣質量標準已不能對其空氣質量改善起到有力的引領和約束作用。
“《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啟動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及相關技術規范修訂的研究工作。對此,建議加快推進相關研究,積極應用積累的大量本土健康效應和環境基準的研究成果,作為空氣質量標準修訂研究的基礎。同時,可借鑒國際上的標準制修訂方法和經驗,探索形成我國制度化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制修訂方法,從而適時啟動空氣質量標準的修訂工作。”張偉豪強調。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